普世教会要理总纲目第463条指出:基督信仰的识别标记是对天主圣子真实降生为人的信仰。
这个信仰的确实内容又是什麽呢?换句话说,教会要我们相信天主圣子是因着天主圣神的德能,经由童贞女子玛利亚出生,以人的姿态来到世界人间。但是这位两千年前来到世界的,名叫耶稣基督的天主圣子,我们这些智力有限的可怜人到底应该把他当作什麽呢?是天主呢?是人呢?或是神人兼具呢?或是一半一半呢?这样的问题不难想像,是很多人都会提出来的。其实,早在初世纪就发生过好几宗争论耶稣基督的本性本质的重大案件,这些案件甚至酿成异端,造成了教会内部的部分分裂。
现在我们来看看普世教会要理怎样给我们解释这些信仰上的核心问题。要理说耶稣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但是耶稣基督是真天主和真人,这并不是说在他身上有一部分属於天主,另一部分则属於人;更不是说他是神性和人性混合的产物。而是说他在取了人性,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的同时,他仍旧是真实而完整的天主。在初世纪的时候,曾有人对这样的信仰真理发生疑惑,甚至引起争论,主张与教会训导不同的见解言论。於是教会为了维护信仰的正确,不得不出面,甚至召开大公会议,澄清事实,保护真理,谴责异端邪说。
最早的异端是发生在第二第叁世纪的「诺斯替」思想学说,这一派的人主张的倒不是否认基督的天主性,而是不承认他有真正的人性。其实,早在宗徒时代,教会就一直强调天主圣子取了血肉,降生为人的真理。第叁世纪时,教会为了驳斥萨莫萨塔的保罗异端,终於在安提约基亚召开大公会议,重新肯定耶稣基督不是因为收养,而是在本质上就是天主的儿子。
第四世纪初期,埃及亚力山大一位名叫亚略的本堂神父倡言:天主圣子是圣父从无中所创造的,所以和圣父并不是同性同体。这个异端很严重,根本否定了教会的基本信仰,於是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邀请下,教会於公元叁百廿五年在小亚细亚的尼西召开大公会议,反驳亚略异端,并编辑了一篇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使用的信经,肯定耶稣基督是圣父所生的,而非圣父所造的,而且与圣父同性同体。
到了第五世纪初叶,又有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聂斯多略主张基督不但具有天主性和人性,而且还有两个位体。当时埃及亚力山大的主教,大神学家圣齐利禄起来反驳,并受教宗圣切莱斯蒂诺一世委任,於公元四叁一年在厄弗所召开大公会议,断定:天主圣言使一个具有理性灵魂的肉体与自己结合为一,而成为人。换句话说,在本质上,耶稣基督具有完整的天主性和完整的人性,但这两个本性同时完整无缺地存在於降生为人的天主第二位圣子,耶稣基督身上。所以耶稣基督只有一个位体,即天主叁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基於这端道理,厄弗所大公会议更断定童贞玛利亚既是天主第二位耶稣基督的母亲,所以该成为天主的母亲。
当厄弗所大公会议解决了由聂斯多略异端所引起的问题之後,在第五世纪中叶又产生了由一个名叫欧迪克的修士所主张的″一性论″异端。这个异端认为耶稣基督只具有天主性,因为他的人性被天主性吸收了,不复存在。於是在公元四五一年教会又召开了加西陶大公会议,会中断定这样的道理说: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拥有完美的天主性和完美的人性,他是真天主,也是真人,具有理性的灵魂和肉体。在神性方面与天主圣父同性同体;在人性方面,除了罪恶之外,其他一切和我们相同。他在万世之前由圣父按神性所生。後来,他又为了我们人类和我们的得救,按人性生於天主之母童贞玛利亚。」
加西陶大公会议继续声明:「唯一的同一位基督,主,天主的独生子,我们必须承认他有两性。这两性绝不混淆,绝不变迁,绝不分裂,也绝不离散。这两性虽然结合於一身,并不因此而丧失彼此的区别,甚至因为如此,而使两性各自的本质得到保全,而共存於唯一的人,唯一的神人合一的天主第二位圣子身上。」
加西陶大公会议之後,又有一些人把耶稣基督的人性当作类似人的主体来看待。结果教会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第五次大公会议,宣告:「神人合一的只有一个,他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天主叁位一体中的第二位」。从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的论断,我们知道耶稣基督人性中所包含的一切,都必须归属於他天主性第二位,就如过去厄弗所大公会议所断定的一样。也因此,不但耶稣所行的奇迹,就连他所受的苦和他的死亡,也都在他的天主性内发生和完成。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明确地说:「肉体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真天主,是光荣的主,是天主圣叁中的一位。」就这样,教会完全相信:耶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他以天主子的身分降生为人,成为我们的兄弟,但没有因此而不再是我们的主,天主。
现在我们把普世教会要理所阐述的有关耶稣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这些不容易懂,却绝对重要的道理的两个结论介绍如下:
第一个:耶稣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他的天主性和人性结合在他的天主性位格中。为此,他是天主和人类之间的唯一中保。
第二个:耶稣基督具有天主性和人性,这两个特性并不彼此混淆,溶化为一,却结合於天主圣子唯一的位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