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理》卷二第二部分在开头叁章分七条讲完教会的七件圣事之後,又另加第四章,题名为「其他礼仪庆典」。这章包括两点,分别介绍「圣仪」和「基督徒的殡葬礼」。今天我们介绍「圣仪」。
《天主教教理》援引梵二大公会议的话说明「圣仪」一词的意义说:
1667慈母教会设立了一些圣仪,这就是模仿圣事而设立的一些记号,用以表示某些效果,尤其是灵性的效果,并因教会的转祷而获得。藉着圣仪,使人准备承受圣事的特徵,并圣化人生的各种境遇。
「圣仪」模仿圣事,有「类圣事」之称。《天主教教理》先後讨论圣仪或类圣事的特色,它们的不同形式,及其与民间敬礼的关系。
圣仪的特色。
与圣事相比,圣仪是教会设立的,一般平信徒都可施行,要藉着教会的祈祷来获得他们所冀望的宠典。
1668圣仪是教会所设立的,是为圣化教会中的有些职务,信友生活中的许多不同的情境,以及对人有益的事物的用途。为了牧灵上的好处,在当地主教的许可之下,圣仪可以符合一个地区或一个时代的基督信友的需要,可以适应他们的文化和历史。圣仪常常包括一篇经文,往往附有一些象徵性的动作,如覆手、划十字圣号,洒圣水。洒圣水表示纪念圣洗圣事。
在俗信友也可以施行有些祝圣礼仪。
1669圣仪起源於领洗时所赋予的司祭职务。所有领过洗的人都是一个被祝圣的人,也是一个祝圣别人的人。所以在俗信友也可以行有些祝圣礼仪;大概一种祝圣与教会的关系愈密切,便愈需要有领受过圣秩圣事的司祭在场主礼。
圣仪所赋予的天主圣神的圣宠与圣事不同。
1670圣仪所赋予的天主圣神的圣宠与圣事不同。它们是藉着教会的祈祷,为人准备接受圣宠并与圣宠合作。大公会议说得好:「所以,圣事及圣仪,就是使信友尽心准备,靠着由基督受难、死亡、复活的逾越奥迹所涌出的恩宠,圣化各种生活遭遇,而所有圣事与圣仪的效能,也都是由这逾越奥迹而来。於是,一切物质事物的正常用途,几无一件不能导向圣化人类,光荣天主的目的。
谈到不同形式的圣仪,《天主教教理》特别提起「祝福」。这是一个圣经上的辞汇,在教会内应用也很广。在我国教会的传统中,有时称之为「祝福」,有时也称之为「降福」或「祝圣」。总之,要以它的对象来决定它的名称。
1671在教会的圣仪中有各式各样的祝福:对人、对食物、对用品和对住所的祝福都是颂扬天主,向天主祈求恩惠。基督信徒都是天主所祝福的。天主「在基督内,以各种属神的祝福,祝福了我们。」因此,教会在施行祝福时,总是呼求耶稣的圣名,并且往往也划十字圣号。
有些祝福有长久的效验。
1672有些祝福有长久的效验:譬如祝福献身於天主的人,或降福专门留作为礼仪应用的物件和地方。这里所说的祝福献身於天主的人,不是指圣秩圣事。这样的祝福包括祝福或祝圣隐修会会院院长、其他各修会修士修女的发愿,或个别的献身者,以及礼仪和祝圣在教会中担任读经、辅祭、讲要理等职务的人们。至於祝圣物件和地方,我们可以提到:教堂开幕祝圣礼,祝圣祭台、圣油、圣爵、祭衣、教堂、大钟等…
驱魔礼也是一种圣仪。
1673驱魔礼也是一种圣仪。这是教会用来公开地以耶稣基督的名义命令某人或某事件不受或摆脱恶魔干扰的行为。耶稣曾为人驱魔。圣马尔谷福音说,耶稣具有驱魔的权柄。教会就是从他的手中接受了驱魔的权柄和职务。一项简单的驱魔礼要在付洗之前为受洗者进行。那隆重的,称做大驱魔礼的驱魔礼只能由一位司铎在得到当地主教的许可时才可施行。施行时更应谨慎小心遵照教会法则规定。驱魔礼是藉着耶稣授给教会的权柄驱逐魔鬼,使人脱免魔鬼的侵扰。这与生病,特别与患精神病无关。生病或患精神病是要医生来医治的。所以,在施行驱魔礼之前,先要确定确实是魔鬼作祟,而不是一般的病理现象。
最後谈到民间敬礼。这是一个笼统,甚至含糊的词语。在各地的教会中都有像念玫瑰经和拜苦路那样的热心善工。这是道地的民间敬礼。梵二大公会议说,这样的善工是教会礼仪的延伸,不可取代正式的礼仪。此外,在有些天主教国家,由于宗教教育的不普及,福音没有深入民众的宗教意识,没有感化他们的宗教情愫,在这些国家中,热心善工往往带有异教色彩,有时竟与基督信仰不符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论现时代的教理讲授》劝谕中所讲的,是这样的民间敬礼。教宗说「在这些敬礼中的信仰,在很多方面需要净化和改正。」
《天主教教理》肯定敬礼的积极作用。
1674在讲解要理时,除了圣事和圣仪的礼仪之外,也要解释各式各样的民间敬礼。历来,基督信徒的宗教意识常在教会的圣事生活的周围发挥不同形式的表示,像恭敬圣髑、进堂拜圣体、朝圣、游行、拜苦路、念玫瑰经和佩圣牌等敬礼,就是这样产生的。
敬礼是教会礼仪的延续。
1675这样类似的敬礼是教会礼仪的延续,但不可取代礼仪。梵二大公会议说得很明白,「安排这些善工时,应该顾及到礼仪季节,使它们与礼仪相配合,成为是在某程度下由礼仪延伸而来的,这样才能引导民众走向礼仪,因为礼仪本身远比这些善工更为尊高。」
但是,对於敬礼,必须有一种牧灵上的甄别,必要时还应该做一番去芜存菁的整理工作。
1676要维持和推进民间敬礼必须有一种牧灵上的甄别,必要时还应该做一番去芜存菁的整理工作,其目的是在使那存在这些敬礼後面做它们的基础的宗教情愫得以净化和改正,使它能引人走向认识基督奥秘的正道上去。这种工作的进行要受当地主教的监督和认可,并且应该符合教会立定的规章。
拉丁美洲的主教们曾在1979年的普埃布拉的会议中对民间敬礼写下了以下的描述说:「民间敬礼主要说来是一些价值的总和,这些价值都是基督信徒在信德的光照下,对人生大问题作出的回答。天主教徒的明智就是在於对人生有一个综合性的看法。这样,他们会把天主和人,基督和玛利亚,精神和肉体,共融和制度,个人和团体,信仰和国家,理智和情感,创造性地打成一片。这是基督信仰上的人文主义。它肯定每一个人的人性尊严,因为他们都是天主的儿女;它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友谊,教人怎样对待大自然,和大自然调和,又教人明白工作的意义,知道在困难的环境中活快乐和安宁的生活。对一般平民说来,这样的智慧也是一种辨别是非的准则,它使他们本能地感觉到教会是否在奉行福音的教训,或把福音搁在一边去追求其他的便宜。」
内容要点
1677我们称圣仪为教会所建立的神圣标记,其目的是准备人领受圣事的果实,并圣化生命中不同的境况。
1678祝福在圣仪中占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祝福包括人为了天主的工程和恩赐来赞美他,同时也包含了教会的代祷,好使人能够按照福音的精神,善用天主的恩赐。
1679除礼仪外,基督徒生活由植根於不同文化的热心敬礼所滋养。教会非常注意这些敬礼要受信德的光照。假如热心敬礼的形式能表达传扬福音的精神、人类的智慧,并使基督徒的生活更形充实的话,教会都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