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义前导 3、中国人的宗教观
    教义前导(3)——中国人的宗教观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上一课课文中,我们看到今日社会一般人的「宗教现象」,是透过占卜、问卦、求神拜佛等宗教行为显示出来;这一课我们将循中国传统思想及生活,探求一下先人们的宗教信仰。传统上,当谈及基督教时,国人都多认为这是洋教,而将彿教视为传统的宗教、地道的产品。另外,尚有儒教和道教,今天不大被人注目,但它们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着莫大的关系,故此,本课试就儒、道、佛三教去探讨它们对国人信仰的影响。

    殷商时代的宗教信仰

    每一个民族、社会,自古都有崇拜、祭祀的宗教行为,我国民族亦不例外,从有「史」记载以来,便可见到这种宗教现象。最早记载下来的宗教史料,可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从甲骨文内容显示出来的「卜辞」,就是一种宗教的行为。然后,从这些资料,我们知道在商代对于「天」和「帝」的崇拜,这可说是我国最早的宗教信仰。他们将神鬼的世界分为天神(上帝)、地祇(社稷)和人鬼(先祖)三部分,认为上帝能支配人间政事及自然现象。另一方面上帝是极其情绪化的,会视情绪而降祸福。从出土的卜辞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他们信仰的中心为:

    (1)承认神鬼是存在的,人死后便进入鬼的世界;人鬼间是有关系,所以常用人的世界来推知鬼的世界。

    (2)人格化的神鬼,神鬼亦有意志、情感。他们有「希望人做什么」的思想,为人来说,这便成了「命令」,由此便产生了「天命不可违」的观念。

    (3)由于既有「天命」,人的祸福就在于是否违命,因此,上天监临四方,具有支配力和主宰权。

    故此,我们可以说「天」是至上神,因此产生敬天、祭天和守天命的行为。

    儒道佛的宗教思想

    上文曾提及我国的儒、道、佛三大宗教向被认同为我们自己的宗教,且相传下来也有好一段日子,其间虽然盛衰不一,但却都有他的渊源,他们的教义也演绎了我国的部分哲理,现在让我们作一个概括的探讨。

    儒家的宗教信仰

    说起儒家,大家都会想起孔孟两位圣者。事实,儒家思想在孔子以前已经存在,孔子只是继承前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思想,将它发扬光大而已。在此,我们更不难明白,为什么儒家被尊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儒家的宗教信仰即殷商的「天」观,以天为至上的神明,天是赏善罚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和永远长存的。在儒家宗教信仰中最深刻的另一点,是对祖先虽死犹生的信仰。儒家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并不产生很大的关系,因为儒家的人生观是一种现世的人生观,是日常生活之道,一种实践的伦理而不谈身后的生死问题的。所以,在孔子的学说中不讲宗教,其下的宋明理学也不谈宗教信仰之事。

    由此,可以见出,在中国的正统思想中虽有宗教的事实,甚至有人格化的上帝或天,和神鬼的观念,却未刻意的去研究,使「天道」成为一个宗教定义上的神;同时,也没有将求神意识化为祈祷的行为,而将重点落于人「如何」去体现天道上,视人生为一个成德的过程,最终是成为圣贤,这是一种以人体应天道而成圣的过程。体应天道的方法是尽性。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因此,人性问题成为儒家的中心,所以,在其内没有以神为中心的教义。因此,儒家不被列为宗教信仰。

    佛教的宗教信仰

    一般来说,今天民间信仰中所信奉的、拜祭的神明,间接上是渊源于佛教,最少,也是受其影响而成的。现时,许多人都以为佛教是我们自己土产的宗教信仰。事实上,佛教是在东汉(公元六十七年)自印度传入中国的。经过了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传遍了中国。佛教之所以传遍中国,不在于佛经的内容,因为真正看懂佛经的人不多;主要的是它补偿了儒家思想中所欠缺的一面。上文已说过儒家不注重人身后的生死问题。但是,生死问题是人必经之路,是个切身的问题。佛教以因缘论而讲轮回,轮回而讲地狱,由地狱而讲超渡。可以说,提出了一个有系统的身后信仰。这种信仰刚好弥补了儒家的欠缺。因是之故,受到广大民间的接受和信奉。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都守儒家伦理,但对于已亡的先人,则加入佛教的宗教活动。

    佛教的宗教信仰很复杂,宗派奇多。教义中所信奉的不是一个「神」,而是主张人的修身,谓透过今世的人生修炼成佛,成了佛的便能达到一个常乐清净的境界。佛教在中国民间的影响,除了轮回之说外,还有拜佛、拜菩萨,菩萨是佛教的得道人。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便是人所最敬拜的对象。

    道教的宗教信仰

    有些人以为「道教」是出自道家的学说,事实上,道教的信仰很复杂,其原始由汉末张道陵开始。到唐朝皇帝因奉老子为祖,而使道教正式成立。

    道教所信奉的人有三皇、五帝,有老子、有仙人,有长生不死之术,有灵符治病和捉鬼等等。然而,其中以长生不死为道教信仰的中心,也是较有系统的学说。道教中取自老庄思想的清静无为和心斋、坐忘,成为中国士大夫对道教起景仰的唯一论点。而道士们游山玩水、饮酒下棋的生活方式,也是士大夫们所喜爱的。一般民间所信奉的道教,却是因为他们的消灾散祸、捉鬼治病等把戏。

    老庄、孔孟的思想

    读完了三大宗教的概要,知道儒、道二教均取用了中国哲人的部分思想而形成儒教和道教。但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对「神」的观念又如何呢?翻开中国哲学史,虽然诸子的论着中从未正面讨论神的事情,但从其教诲、言论中均意味着宇宙间有一个超然的力量,影响着宇宙和人的内心世界。

     老庄的「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老子25章)。

    老子以天地万物之生必有其原理和来源,他称这先天地而存在的物体为「道」。其后,庄子在知北游篇中说:道是无所不在的,在万物中,在蝼蚁中,甚至在屎溺中。从这一点更可推知这无所不在的道更在人心内,因为庄子主张寻求「道」的方法是静心,要人从忘我的境界悟道。所以老庄的哲学是:指出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作为天地万物根源的就是「道」;而这道既存在宇宙之间,作为宇宙的根源,也存在于人心之内,作为人的根本,所以庄子又称这道为「大本大宗」(天道篇)。

     孔孟讲「仁」

    孔子论道,大抵是以「仁」为主:「富与责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又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

    仁是人的根本,是做人处事的原则,一切行为和判断的动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又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他教人「尽心以知天性,知性而知天」,然后更进一步「存心养性以事天」o孟子先点出人的根本是「善」,也即是孔子所说的「仁」。如果人能按着自己的本心行事待人,他就能由他的善行追溯到他自己的本性,而这本性也就是天的本性,于是可知人和天的本性都是「善」o总括来说,是从人的善行来体验人的根源是善,天的根源也是善。

    中国宗教信仰实况

    总观,中国人生活上有宗教行为的色彩,但心目中却没有一个特定的宗教及所信仰的神明,在平素生活中以伦理为生活准绳;但在某些能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便求助于外力,会投靠于一个超现实的力量。今天我们见到各大宗教信仰,能够被中国人接纳,自由发展,蔚成各派的现象,就可知道,中国人是抱着开放的精神来接纳宗教。今日,我们所见到的一般民间信仰,即保持着这种开放的宗教色彩。

    内容撮要

     有关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史料可远溯至殷商时代。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知当代已经有占卜一回事,综合其所得资料,知时人对鬼神的观念不外是:承认神鬼的存在,人格化的神鬼,以及天命不可违。

     儒道佛三教在中国兴起已有一段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其生死轮回之说,最为民间接受。儒道二教均取国人的部分哲理为其信仰的中心,因此,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

     老庄、孔孟的思想言论中虽未有直接讨论神的事情,但从其学说中,可推知他们均主张宇宙和人内心世界存有一种超然的力量。

    讨论

     你对「天命不可违」的看法如何?

     探讨一下今日香港人对宗教的看法。又一般人对基督信仰所持的态度为何?

    教义前导(3)——中国人的宗教观习作

    甲、填完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中国传统宗教现象中显示,商代人将神鬼世界分为 、 和 三类。

    (二)儒家思想虽有「上帝」、「天」的神鬼观念,但从未将它 ,使「天道」成为一个 ;也未有将求神意识化为 。

    (三)佛教自印度传入后,能普及广传于民间,原因是它补偿了 中所欠缺的一面;它的生死轮回说法给人提出了一个 的 。

    (四)老庄思想中所说的 ,就是 的根源,既存在宇宙中,也存于 。

    乙、简答题

    请简述你对本文的感想。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