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 (1998年) 信仰的「传与受」和神学方法
作者:陈继容

前言

香港教区这个夏季由于公教报一些文章而引起某些神学问题的争论,使得本来已经酷热的天气,因为争论的热切而再升温。这篇文字的产生,(1) 非为趁热闹,加入论战行列,因为实在看不到有此需要,而是因为是次争论的主题牵涉到研究神学的方法,但从参与讨论的文章之内容看,发现似乎多数都未能把握到要点,只在问题的边缘绕圈。结果是越多人讨论,意见也跟着多起来,众说纷云之下,不少人看了那些文字后,觉得比前更加无所适从。

是否如某些人所想,任何问题都可以从几个人,或甚至几十人的讨论得到结果和解决办法,而不用理会参与讨论的人,对该问题是否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答案是:不一定。没错,王充于其《论衡》中之「物势篇」内说过:『一堂之上,必有论者;一乡之中,必有讼者。讼必有曲直,论必有是非。非而曲者为负,是而直者为胜。亦或便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或诎弱缀跲,蹇不比者为负』。王充的思想当然是对的,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的确如此,甚至放到一般学术研究上有时也可行,除了神学之外。

此文之目的,是希望根据历代教父与圣师的训示,和教会教授神学的缘因,握要地解释什么是教会的信仰,及为这信仰服务的神学。包括神学之内容、目的、方法,教会对从事神学研究者:神学家、神学教授和神学生有何要求,并为什么有这些要求。让对教会的信仰和为这信仰服务的神学,及其相关问题有兴趣的人士,能够有更清晰的观念。另外,本文所讨论的信仰和神学,专指天主教会,即英语所称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的信仰及神学。其他的,一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谨此声明。

全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七点:一. 神学要求方法,二. 奥思定的神学方法,三. 信德作前导,四. 神学方法的内容,五. 信仰的托管,六. 托管的方式,七. 没有训导,便没有「圣事的团体」。(2)



1. 这篇文章曾以「信仰、神学和教会训导」为题,以普及形式自本年9月26日起,一连七周,刊载于《公教报》。又「信仰、神学和教会训导」这题目及文中之小标题乃《公教报》编辑所改。

2. 本文之主要参考资料计有:教会训导文献:Encyclical Letter Fides et Ratio of the Supreme Pontiff John Paul II To the Bishop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th and Reason, 14, September 1998, Vatican; 其他资料:中文:方奉天着、陈继容编译「信仰小引导」,《神学年刊》n17 (1996) 1-103;蔡元培着,《中国伦理学史》,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0;外文:B? GUERIE Philippe-DUCHESNEAU Claude, How to Understand the Sacraments, London, SCM Press Ltd. 1991; CAPPELETTI Lorenzo, “O Timoteo, custodisci il deposito”, in 30 Giorni, n. 1 (1998), 68-75; CORALLO Gino, Il lavoro scientifico. Fondamenti e metodi, Bari 1966; Dizionario di Spiritualita‘ biblico-patristica. I grandi temi della S. Scrittura per la “Lectio Divina”- l:Abba’-Padre, diretto da Salvatore A. Panimolle, Roma, Borla 1992; DULLES Avery, “Orthodoxy and Social Change”, in America, Vol. 178, No. 21 (1998), 8-17; FARINA Raffaelo, Metodologia. Avviamento alla tecnica del lavoro scientifico = Biblioteca di scienze religiose 71, Roma, LAS 19944; FISHER George Park,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 = The International Theological Library, Edinburgh, T. & T. Clark 1949; Handbuch der Dogmengeschichte, hrsg. von Michael Schmaus, Leo Scheffczyk, Aloys Grillmeier, 5 vol., Freiburg Br. 1956ss; KAVANAGH Aidan, “Liturgical inculturation: Looking to the Future”, in Studia Liturgica, Volume 20, Number 1 (1990), 95-106; SPICQ Ceslas, Saint Paul. Les Epitres pastorales, Paris, Ed. Gabalda 1947; TIXERONT Josef, Histoire des dogmes, 3 vol., Paris 193011; TRAPE‘ A., “Agostino di Ippona”, in Dizionario patristico e di antichita‘ cristiane, diretto da Angelo Di Berardino, Volume I, Casale Monferrato, Marietti 1994, I Ristampa, 91-103.
另外,本文所用之略语如下列:ACO = SCHWARZ E., Leonis Papae I Epistularum Collectione: ACO II, IV, Berling-Leipzig 1932; CCL = Corpus Christianorum, series latina; PL = MIGNE Jean Paul, Patrologiae cursus completus, series latina; TD = SILVA-TAROUCA, Textus et Documenta, series theologica 9, 15, Roma 1932-1934.

一. 神学要求方法

任何人接触教会的神学时,要谨记不可拿神学和一般大学同专上学院提供的任何学科比较。因为两者不论在本质、内容、目的,尤其是学习态度和研究方法,都截然不同。神学不是知识的传授,神学老师授课的目的,不是要学生听课后,只曾长其学问便够,而无须理会他们如何生活。

固然,知识和学问的增长,可以改善个人道德和伦理生活,但并非必然。广东俗话不是有句「斯文败类」吗?所以,除了一些会严重伤害到自己和别人生命的行为,例如自杀或杀人等,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立法严格规限每个国民的生活方式(回教国家可能除外)。主要为两个原因:首先,没有任何立法机构拥有这份绝对权力,因为组成这些立法机构的成员都是人。而人不只有生老病死,且常常为了一己之私和感受,改变其思想及原则。个人如此,国家亦然,连联合国这些国际组织都不能例外;其次,人的生活方式不但随着时代的更替不断在变,不同的地域环境,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很难选定那一种方式作模式。届时被选中的故然高兴,选不中的肯定抗议,与其如此,不如任其自由。

事实上,不能以人,而须要以神的意愿,或天道为社会法则之思想,我国古已有之,例如墨子对这问题便有非常独特的见解。以下所引载的,是着名学者蔡元培先生就墨子的《法仪篇》中法天的思想之分析: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这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已。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办也。然则吾人之所可以为法者何在?墨子曰,当皆法其母奚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当皆法其学奚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 不仁也,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夫父母者,彝伦之基本,学者,知识之原泉,君者,于现实界有绝对之威力,然而均不免于不仁,而不可以为法。既在此世界中,势不能有保其绝对之尊严者也。而吾人之所法,要非有全知全能永保其绝对之尊严,而不与时地为推移者,不足以当之,然则非天而谁?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侯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由是观之,墨子之于天,直以神灵视之,而不仅如儒家之视为理法矣』(3)

至于神学,包括教理传授,其目的是「生活方式的传授」,而非知识的交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神学的内容:教会的信仰,即英语的Christianity,不是一套人自己思考出来的理念或学

说,却是「某一位」- Someone。这「某一位」就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 - 耶稣基督。而耶稣督和祂的父及圣神,今天不但仍然生活着,而且通过祂自己创立的教会,以一种目前我们无从理解的方式,与祂的信徒一起生活,为全人类的得救,继续不停地在世上工作。

对于这一点,两位国际着名的神学家Philippe B? guerie和Claude Duchesneau在他们合着的一部讲论圣事的书中清楚指出“Christianity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way of life, an ethic, before it is a philosophy or a theology”.

并且进一步澄清他们所说的a practical exercise, 并非指一种宗教、礼仪或圣事行动,而是指「与其他人类生活在一起时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When we say‘a practical exercise’, we do not just mean a religious, liturgical or sacramental practice, but a type of behaviour, a way of living amongst other human beings”.(4)

因此,神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那些听到福音的宣讲,相信基督,并愿意接受祂为主的人,进入圣父从创世之初,便已为他们准备好的永福内。要达到这目的,神学传授的并非知识资讯,而是一种能导引人进入三位一体的天主内的生活方式。即是明确地要求那些相信,并愿意接受基督为主的人,依照基督的要求,也就是依照福音的要求生活。

福音要求我们怎样生活呢?最简单的,比方福音要求我们要懂得爱人和爱自己,因为生命来自天主。每一个人都是天主照着自己的肖像做出来,信友不但是圣父的子女,他们的身体更是圣神的圣殿。所以我们要尊重、爱惜每一个人。进而尊重生命、爱情、家庭,彼此相爱、互相照顾。为此,时下流行的一夜情、人工避孕、安乐死及堕胎等;和索罗斯之辈那样,精研经济、金融等问题后,发动一个跨国队伍,跑到别人的地盘,把该处整个国库的钱抢过来,弄到人家一国哀鸿遍野。所有这一切,是绝对不符合福音的要求。

为了确保神学能达到其目的:令一切接受教会信仰的人,都依照福音的要求生活。所有神学工作者,即神学家、神学老师和神学生,在讲授和处理神学问题时要讲究「方法」。换句话说,神学的「传与受」,都要采用属于神学的「正确方法」。事实上,今日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知道,每一种学科的专家及研究员,都应该认识清楚属于自己范围的研究方法。否则无从研究、无法解决问题,永远不会有成果。所以,没有人会用医学方法来研究历史,文学方法也不适用于哲学。正为了这原故,今日的学术界非常注重「方法学」。



3. 蔡元培著,《中国伦理学史》,34-35。

4. B? GUERIE-DUCHESNEAU, How to Understand the Sacraments, xiii.

二. 圣奥思定的神学方法

神学所用的方法有别于哲学和数学,不以明显的逻辑为根据,即一般所指的Metodo teorico-deduttivo -「理论演绎法」;亦不同于其他实验科学,例如化学、物理、生物等所用的,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的Metodo sperimentale「实验方法」。神学所用的方法跟历史学一样,称为Metodo storico -「历史方法」以「原泉的权威」- Autorita‘ delle fonti 为基础,「原泉」(fonti,即英语 sources) 主要指圣经、教父和训导。(5)

教会采用「历史方法」来研究神学,始于一千五百多年前。这方法由圣奥思定 (354-430) 提倡。圣奥思定自己的整个神学思想,和他在神学方面的成就,(6) 便是根据这方法研究所得的成果,奥思定之后至今这十多个世纪的神学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这方法。

圣奥思定为什么会提出,须要用特别的方法来处理神学问题?这方法内容又如何?为什么经过一千五百多年,这方法仍然被教会奉为圭臬?下面我们会握要地介绍。

读过教会史的人都知道,公元四至五世纪时,教会如何因为异端的影响而埋伏着分裂的危机。当时最重要的异端有好几派,譬如亚略派(Arianism)、多拿狄派(Donatism)、摩尼派(Manichaeism),特别是白拉奇派 (Pelagianism)等。正是在如此纷乱扰嚷,一片嘶杀声的喧闹叫嚣中,圣奥思定为了保持教会信仰之完整和纯净,加入反驳这些异端的行列。他以圣经为凭藉,尤其是以保禄的思想为导引,开始认真和深入地探究一些重要的神学问题,例如圣三、原罪、恩宠等。结果不但给教会留下宝贵的神学作品,奠定教会的神学基础,更以其反省、深思所得,为教会的神学研究,提供了一套模式。

是什么事情令到圣奥思定明白,处理信仰和与其相关的神学问题,须要采用特别的方法?答案是他个人追寻信仰的经验。对圣奥思定生平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他的皈依过程不只漫长,经过十多年,而且相当于迥曲折。皈依前可谓障碍重重,而这些障碍的产生,正是因为他在追寻信仰一事上,用错方法。圣奥思定一直以怀疑论的方法,去解决天主教会的信仰与相关的神学问题。结果是把他带进摩尼派,并依附其中几近十年。

幸好他终于发现自己的错误,明白怀疑论的方法并不适用于信仰和神学研究。即是说,在处理教会的信仰与神学问题时,他不能采用怀疑论的方法,在信德与理性之间选择其一,却是信德与理性兼容并用,(7) 而且该以信德作前导。这发现最后更成为他研究神学的第一守则:「为了要明白先要相信」:“Credo ut intelligam”。(8) 奥思定这思想对后世影响之大,可能连他自己都估计不到。例如中世纪的士林神学家,都是依着这守则,从事他们的神学研究,其中的表表者有被誉为「士林学派之父」的圣安瑟莫(St. Anselm of Canterbury 1033-1109)。(9)





5. 参看CORALLO, Il lavoro scientifico, 84-85. 180-195; FARINA, Metodologia, 41.

6. 圣奥思定是西方教父中最重要的一位,其神学上的成就,可以说后无来者。他给教会和整个西方思想界带来的贡献,一直流传到现在。教会大部份教义的神学依据及灵修传统,均来自圣奥思定,例如圣三、创造、原罪、基督学、教会学、救恩论、末世论、祈祷等。

7. 说到信德与理性的关系,现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最新的一篇通谕《信仰与理性》当然不可不读。参看:Encyclical Letter Fides et Ratio of the Supreme Pontiff John Paul II To the Bishop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th and Reason.

8. 圣奥思定,Sermo CCXII,1=PL XXXVIII,1059: “Credite, ut intelligatis, Nisi enim credideritis, non intelligetis”. 同样思想见于圣人的另一篇讲道,Sermo CCIV,10=PL XXXVIII,1071: “Hoc audiendo credite, ut intelligatis; ut quod creditis, intelligere proficiendo valeatis”.

9. 参看圣安瑟莫著,Proslogion。

三. 信德作前导

然而,不知是否有人对这方法感到疑惑。什么?「为了要明白先要相信」。那怎么可能呢?不明白又如何能相信?可是,事实的确如此。有很多事情,除非我们先相信,没办法明白,我们每天实际上是这样子生活。

本年七月号的《读者文摘》有段小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明白圣奥思定的思想,谨引载于下。『妻子和我都是社会工作者。四岁儿子对我们的工作一知半解,无论我们如何解释,对儿子来说,我们的工作毕竟不如计程车司机、售货员或老师来得具体。不久前,电视肥皂剧内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儿子边看边问:「爸爸,你和妈是否像他一样工作?」我们说是,然后问他:「你现在知道社工做些什么了吧?」「知道了,」儿子自信地说:「你们都是拍戏的」』。

的确,要一个四岁幼儿明白成人社会的事,根本没有可能。所以我们都是在孩子能够明白之前,给他们安排整个生活:衣食住行外,当然还有教育、医疗等。社会上也从来没有人批评成人这样做不对,因为经验告诉他们,若不如此,一切待孩子长大,都明白后才决定,已经太迟。所以,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会要求孩子相信我们,不要问「为什么」,但照我们的要求和意思去做,到他们长大时自然会明白。

神学也是一样。神学故然是人的事,因为神学的目的正是要救人。不过,神学更加是神的事。因为策划、执行和完成这件救人工作的,是神自己。而人跟神的距离,又岂只是一个四岁幼儿与生育他的父母的距离。四岁幼儿长大后,可能在各方面都超越生育他的父母。人,却永远无法超越创造他的神。

因此,要研究一个神学论题,绝对不能单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只看某些人,以至某个社会、年代的人之文化背境、内心感受、生活情况及方式,某个时代之潮流和思想形态等。所有这一切,肯定都是研究神学问题时,应该参看和考虑的资料,却永远不能作为解决神学问题的基础和最后依据。谁要是坚持非这样做不可的话,他只是一厢情愿地,硬要把神变成一个和自己有同一思想的人而已。

既然神学要处理的是人的救赎,而救人的又是天主,不是任何一个人,包括教宗和所有神学家与神职在内。那么,教宗和所有神学家与神职,在处理神学问题时,理所当然要以神的计划和旨意为依据。若是神的旨意,肯定超乎人的理解,否则也不能称为神。

依此推断,若在处理神学问题时,一定要好像处理生活上其他事情般,要对这些神学问题完全掌握理解后才相信,那无异于要求前面所提的四岁小孩,一定要他明白什么是社工,尤其是要他明白为何社工可以由演员来做,大家都知道完全没有可能。

所以,圣奥思定所说的:「为了要明白先要相信」,不只合理,根本上我们每天是这样生活。



四. 神学方法的内容

现在让我们回头看看圣奥思定的神学方法,究竟这方法内容如何?这方法包括以下各点:1. 依附着基督的训导权,(10) 2. 热爱所接受的信仰,3. 明白奥迹的意义,4. 对基督宗教之创新的信服 。即是说,研究神学的人,他们要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保守传统所称的「信仰的托管」,必要时甚至加以捍卫。

以下谨逐点解说:

1.依附着基督的训导权。由于在形体上,我们现在无法见到基督。因此,基督的训导权,是透过以下这几处显示出来:在圣经中,圣经不但是神学的灵魂,更是第一处把基督的训导权显示给世人的地方。圣奥思定更声明并非任何圣经,而是教会所传授和诠释的圣经。关于这一点,圣奥思定曾说过,如果要他相信一部福音,除非该部福音能够把他带引到天主教会的权柄那里(The Authority of the Catholic Church),他不会相信该部福音;“Ego vero Evangelio non crederem, nisi me catholicae Ecclesiae commoverent auctorias”.(11) 在传统内,即是从宗徒传下,那个来自远古,并且是普世性的传统;(12) 在教会内,即是由基督亲自创立,订定圣经「正典」,(13) 和把承接自宗徒的传统,向千秋万代的后世传下去的教会。教会更同时肩负起解释两者,即圣经和传统的责任。

换言之,自第五世纪初叶,研究天主教会神学的方法就是:依附着基督的训导权。即是依据教会传授和诠释的圣经,依据教会的传统,依据教会的训导。

2.热爱所接受的信仰。(14) 这点比较简单,意思也很清楚,无需要再解释。

3.明白奥迹的意义。(15) 然而,奥迹是什么?我们试以圣人的「教会学」为例,解说一下何谓奥迹。圣奥思定把这个属于基督、由基督亲自创立并显示的教会,分成若干团体:a)以宗徒为基础的信友团体,b)自亚伯尔直到天地终穷时,生活于世上的义人团体,c)现今已活在永生福乐中的真福者团体。

a. 以宗徒为基础,尤其是以伯多禄这盘石为基础(玛16:18)的信友团体。奥思定称它作「圣事的团体」(communio sacramentorum)。如我们的圣人所说,这团体的成员虽然良莠不齐,大家一起在主教、(16) 公议会(Councils)(17)和伯多禄的继承人(18) 的带领下,一起生活在世上。不过,好信友的圣德并不会受到坏信友的玷污。此外,由于教会的圣事在本质上是基督和圣神的工作。因此,后者所领受的圣事都有效,但不带来应有的效果。

b. 自亚伯尔直到天地终穷时,生活于世上的义人团体。这团体虽然在基督降生成人之前已经存在,并指向末世,这并不代表基督不在这团体内。因为作为圣言,基督自始就与这团体一起生活。

c. 现今已活在永生福乐中的真福者团体,即是圣奥思定所称的,蒙甄选者的团体。这团体由那些在世时忠信地为基督和祂的教会作证的信友组成,代表天主光荣的国度。

4.对基督宗教之创新的信服。意思是,研究神学的人要有这个最基本的观念:要知道教会的信仰跟其他宗教信仰完全不同,这信仰的内容是天主自己亲自启示和教导,而非来自人。所以,被基督选作传信者的,都是忠诚地,一代一代,完整无缺地把这信仰传下去。简言之,每一个神学工作者的身份,是保禄所称的「信仰的托管人」。若是如此,他们便有责任和义务保守传统所称的「信仰的托管」,必要时甚至加以捍卫。(19)



10. 此处所指的训导权,英语可译作 Teaching Authority。

11. 参看圣奥思定,Contra epistolam Manichaeum 5,6 = PL XLII,176; 另请参看Contra Faustum 28,2 = PL XLII,486.

12. 参看圣奥思定,De baptismo contra Donatistas IV,XXIV,31 = PL XLIII,174.

13. 参看圣奥思定,Contra epistolam Manichaeum 5,6 = PL XLII,176; Contra Faustum 28,2 = PL XLII,486.

14. 圣奥思定,Epistola CXX,III,13 = PL XXXIII, 459: “Intellectum vero valde ama”。

15. 圣奥思定,Sermo XXVII,III,4 = PL XXXVIII,179:“Melior est enim fidelis ignorantia, quam temeraria scientia”。

16. 参看圣奥思定,Sermo CXLVI,1 = PL XXXVIII,796.

17. 圣奥思定,Epistola LIV, 1 = PL XXXIII,200: “Primo itaque tenere te volo, quod est hujus disputationis caput, Dominum nostrum Jesum Christum, sicut ipse in Evangelio loquitur, leni jugo suo nos subdidisse et sacrinae levi (Matth. XI,30): unde Sacramentis numero paucissimis, observatione facillimis, significatione praestantissimis, societatem novi populi colligavit, sicuti est Baptismus Trinitatis nomine consecratus, communicatio corporis et sanguinis ipsius, et si quid aliud in Scripturis canonicis commendatur, exceptis iis quae servitutem populi veteris pro congruentia cordis illorum et prophetici temporis onerabant, quae et in quinque libris Moysi leguntur. Illa autem quae non scripta, sed tradita custodimus, quae quidem toto terrarum orbe servantur, datur intelligi vel ab ipsis Apostolis, vel plenariis conciliis, quorum est in Ecclesia saluberrima auctoritas, commendata atque statuta retineri, sicuti quod Domini passio et resurrectio et ascensio in coelum, et adventus de coelo Spiritus sancti, anniversaria solemnitate celebrantur, et si quid aliud tale occurrit quod servatur ab universa, quacumque se diffundit, Ecclesia“.

18. 圣奥思定,Epistola XLIII,7 = PL XXXIII,163: “Cum se videret et Romanae Ecclesiae, in qua semper apostolicae cathedrae viguit principatus”.

19. 参看TRAPE‘, “Agostino di Ippona” , 100.

五. 信仰的托管

关于这最后一点,有详细说明的必要。因为这其实是圣奥思定所提的神学方法的基础,直接影响前面几点,特别是第一点。

这最后一点的关键,完全涵容在「信仰的托管」这句话内。何谓「信仰的托管」?「信仰的托管」译自拉丁文Depositum Fidei,这句话通常译成「信德的宝藏」或「信德的宝库」。其实最好译作「信仰的托管」,因为最贴近Depositum Fidei完来的意思。

「信仰的托管」这词有段长远的历史,这词并非出自别人,却是出自圣保禄宗徒。在保禄的书信中,有两封写给弟茂德,他的爱徒,就是我们熟悉的《弟茂德前后书》。在这两封书信中,保禄先后两次勉励弟茂德要「保管所受的托管」。第一次出现在《弟茂德前书》的结语,(20)第二次在《弟茂德后书》的信首。(21) 在这之前,保禄从未用过这词。事实上,其他新约经书的作者,也一次都未用过。

要明白「保管所受的托管」这句话的意义,先要理解这句话里面所说的「托管」到底是何所指。「托管」之原文是拉丁文depositum (思高圣经译作「寄托」)。保禄在写给弟茂德的两封信中,将depositum译成希腊文。(22) 在保禄所生活的罗马社会,depositum是法律词汇,意思是一个人把一些物品交托另一位看管。答应代人看管物品者,于物主要求时,会无条件地原物奉还物主。换言之,所谓depositum即是中文的「托管」:一人答应暂时替另一人保管一些物品,而非物权的转移。代人保管物品者,并不拥有托管物之主权,物品仍然百份之一百属于托物者。为了这缘故,托管之事一般都是请相熟的友好代劳。由于托管时,托物的一方只是简单地将物品traditio -「交给」代保管者,完全不用签署任何文件,或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形式。所以整个托管事件并不受任何法律的管制,也不具有任何法律效能。(23)

保禄在罗马居住期间,当时社会上正流行此种托管物品方式,虽然算不上是个新兴事物,历史却也不长。据史家研究,这种方式大概始于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在位期间,即公元前30至公元14年之间。(24) 其最新颖之处,是这种无法律约束力的托物方式,实际上可以说是非正式合约的滥觞。因而引起保禄的注意,并把他深深地吸引起保禄的注意,并把他深深地吸着。最后,令到他在信仰处于考验、危险之时,将这方法应用到信仰的保管上。(25)

事实上,在这之前,保禄一直执着的,是对本身所接受之职务的忠心,和对自己门人的诚信。可是现在,他眼见有些异端开始出现,于是担心这些异端会危害到教会所相信之「健全道理」(弟后4:3)的完整,而他自己正是被立作传授这真道的先锋、宗徒及导师。(26) 当年基督亲自在往大马士革途中,把这信仰交给他,正是要他把这信仰传留下去。这信仰并非他所有、并不属于他。于是保禄开始意识到,他对这信仰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他一定要好好捍卫这信仰的完整、他要把这信仰完好地保管着,不能让其丝毫受损。换句话说,直到天主所定之时刻来到前,他一定要好好保管这-「信仰的话」(弟前4:6),不让这话受到任何错误或腐败的损害。

保禄会有这种心态,其实很容易理解。自从于往大马士革的路上相遇后,在主基督和保禄师徒之间产生了一份默契。什么默契呢?是主和保禄师徒二人心灵上的一个共识。而这共识,正是保禄对自己在传授福音,即主交给他的托管物时,应有之责任的根源:他对这托管物没有任何权力。因为通常在一个类似的托管行为中,非特别立约,书写清楚,否则保管人不得随意处理任何交他保管之物。所以,面对基督交托他保管和传授的信仰,保禄一向都只把自己看作一位uJphrevth"-管理人,和oijkovnomo" - 分施者。(27) 因此,有别于一个学派的创始人,将自己所发明的新学说教给自己的门生,保禄晓得他只不过是个受委托者。他所传受的,并非他自己发明,却是接受自另一位。所以,为了不负所托,他有责任将这托管之物 - 信仰 - 完整地传给别人。

另一个使保禄有这种思想的缘因,是保禄知道自己离世的日子已不远。再过不久,他便会见到天上那位把信仰交托他保管的主,向祂交待一切。有如保禄自己说的,他的仗已打完,赛跑已跑到终点。(28) 因此,保禄迫切感到有需要提示弟茂德,勉励他在自己离开世界后,好好地保管所接受的托管物。(29)



10. 此处所指的训导权,英语可译作 Teaching Authority。

11. 参看圣奥思定,Contra epistolam Manichaeum 5,6 = PL XLII,176; 另请参看Contra Faustum 28,2 = PL XLII,486.

12. 参看圣奥思定,De baptismo contra Donatistas IV,XXIV,31 = PL XLIII,174.

13. 参看圣奥思定,Contra epistolam Manichaeum 5,6 = PL XLII,176; Contra Faustum 28,2 = PL XLII,486.

14.圣奥思定,Epistola CXX,III,13 = PL XXXIII, 459: “Intellectum vero valde ama”。

15. 圣奥思定,Sermo XXVII,III,4 = PL XXXVIII,179:“Melior est enim fidelis ignorantia, quam temeraria scientia”。

16.参看圣奥思定,Sermo CXLVI,1 = PL XXXVIII,796.

17. 圣奥思定,Epistola LIV, 1 = PL XXXIII,200: “Primo itaque tenere te volo, quod est hujus disputationis caput, Dominum nostrum Jesum Christum, sicut ipse in Evangelio loquitur, leni jugo suo nos subdidisse et sacrinae levi (Matth. XI,30): unde Sacramentis numero paucissimis, observatione facillimis, significatione praestantissimis, societatem novi populi colligavit, sicuti est Baptismus Trinitatis nomine consecratus, communicatio corporis et sanguinis ipsius, et si quid aliud in Scripturis canonicis commendatur, exceptis iis quae servitutem populi veteris pro congruentia cordis illorum et prophetici temporis onerabant, quae et in quinque libris Moysi leguntur. Illa autem quae non scripta, sed tradita custodimus, quae quidem toto terrarum orbe servantur, datur intelligi vel ab ipsis Apostolis, vel plenariis conciliis, quorum est in Ecclesia saluberrima auctoritas, commendata atque statuta retineri, sicuti quod Domini passio et resurrectio et ascensio in coelum, et adventus de coelo Spiritus sancti, anniversaria solemnitate celebrantur, et si quid aliud tale occurrit quod servatur ab universa, quacumque se diffundit, Ecclesia“.

18. 圣奥思定,Epistola XLIII,7 = PL XXXIII,163: “Cum se videret et Romanae Ecclesiae, in qua semper apostolicae cathedrae viguit principatus”.

19. 参看TRAPE‘, “Agostino di Ippona” , 100.

20. 保禄给弟茂德写道:『弟茂德啊!要保守所受的托管,要躲避凡俗的空谈,和似是而非的知识之名的反论。有些人自充有这知识,但终于失落了信德』(6:20)。

21. 保禄勉励弟茂德说:『你要以信德及在耶稣基督内的爱德,把从我所听的健全道理奉为模范,且依赖那住在我们内的圣神,保管你所受的美好托管』(1:13-14)。

22. 弟前1:14『且依赖那住在我们内的圣神,保管你所受的美好寄托』的原文是:

23. 参看 SPICQ, Saint Paul, 331.

24. 此处所说的罗马皇,即是路加福音第二章有关耶稣出生在白冷的记载中,所提到的那位出了一度上谕的凯撒奥古斯都 (Augustus),参看路2:1。

25. 参看SPICQ, Saint Paul, 329.

26. 弟后1:11:『为这福音,我被立为宣讲者,为宗徒,为导师』。

27. 参看格前4:1

28. 弟后4:6-7:『因为我已被奠祭,我离世的日期已经近了。这场好仗我已打完;这场赛跑,我已跑到终点。这信仰我已保持了』。

29. 参看SPICQ, Saint Paul, 332-333.

六. 托管的方式

然而,对年轻及羞怯内向的弟茂德来说,保禄几句激励的话,是否就已足够帮助他保管所受的托管物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保禄除了鼓励弟茂德好好保管所接受的信仰外,更指点、教导他忠于职务的方法。保禄首先告诉弟茂德这差事并不好办,(30) 加上有很多人放弃信仰,(31) 保禄自己又快要离开此世。可是,保禄依然充满信心地告诉他的爱徒,圣神居住在教会内,祂自会光照及坚强祂的圣职人员。让我们听听保禄怎样跟弟茂德说:

『为了这个缘故,我提醒你把天主藉我的覆手所赋予你的恩赐,再炽 燃起来,因为天主所赐给我们的,并非怯懦之神,而是大能、爱德和慎重之神』(弟后1:6-7)。

以上这两节经文,是天主教会一切与传统有关之教导的基础。宗徒们从主那儿接受了基督宗教信仰的真理,之后他们以口传的方式,把这真理再传给那些跟他们合作的人,尤其是那些继承他们职务的继任人。为此,这些宗徒的继任人,有责任保存这份他们从宗徒那儿得来的真理之完整和纯净。而且不可以随便把这真理传递给人,除非他们肯定对方以后有能力忠诚地把这真理传留下去。一如保禄对弟茂德所要求的:『应把你在证人前由我所听的,传授给忠信可靠的人,使他们也能够教导别人』(弟后2:2)。

从保禄的话,可以见到他非常清楚,这个保管和忠诚地传授教会信仰的工作,只靠人力是绝对办不到,唯有圣神才能负起这个责任。因为实际上,是圣神一直在教会内工作,避免让这真理遭受到任何更易或替代。或更正确点说,根据上面所引载第7节经文的意思,圣神这个保管信仰的行动,在教会的圣职人员身上,即是在那些藉着覆手礼领受了牧职的人身上,特别显着和有效。(32) 也就是说,为了要做好保管所接受的「托管」,弟茂德一定要,并且应该依靠那份来自保禄藉着覆手礼授予他牧职的神恩。事实上,保禄这样告诉弟茂德:

『为了这个缘故,我提醒你把天主藉我的覆手所赋予你的神恩,再炽 燃起来,因为天主所赐给我们的,并非怯懦之神,而是大能、爱德和慎重之神。所以,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人为耻,但要依赖天主的大能,为福音同我共受劳苦。天主拯救了我们,以圣召召叫了我们,并不是按照我们的行为,而是按照祂的决意和恩宠:这恩宠是万世以前,在基督耶稣内赐予我们的,如今藉着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的出现,显示了出来;祂毁灭了死亡,藉着福音彰显了不朽的生命。为这福音,我被立为宣讲者,为宗徒,为导师。为了这个原故,我现在受这些苦难,但我并不以此为耻,因为我知道我所信赖的是谁,也深信祂有能力保管我所受的托管,直至那一日。你要以信德及在耶稣基督内的爱德,把从我所听的健全道理,奉为模范;且依赖那住在我们内的圣神,保管你所受的美好托管』(弟后1:6-14)。

在这两封写给弟茂德的信中,保禄两次向弟茂德提到覆手礼,即上面第六节和弟前4:14。33 保禄称天主藉着覆手礼赋予牧者的礼物为 - 神恩,(34) 而这两段经文都与牧职(或铎职)有关。为了这缘故,圣经学界都同意保禄选择这字一定别有用意。根据圣保禄,是一种特别的 - 恩宠(grace)。而保禄要突显的,是天主白白把这赐给一位牧者的缘因:非为领受者个人之用,却是为了团体的益处 - l'utilit? comune (格前12:4-11),和为建立教会 - per edificare la Chiesa (格前14:12)。(35)

弟茂德因为领受了这成为教会内一个具有公职的人物,即英语所称的official。这等如说,教会的神职在圣秩圣事中,藉着覆手礼所领受的正是此圣事的「圣事印记」- il carattere sacramentale。换言之,教会的圣统制乃来自一种超自然的,即是神的权力和能力。(36)

尚有一点不能忽略,保禄在弟茂德后书1:6-7节所说:『天主... 赋予你的神恩;天主所赐给我们的...神』这两句话,(37) 其实和我们一直所提的托管 παραθ?κ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为如前面所说,这托管工作正是由『那住在我们内的圣神』完成:“δι? Πνευματο? ?γ?ουτο? ?νικο?υτο? ?υ ?μ?ν“ (弟前1:14),这表示是圣神在教会内,确保教会正统教义之永恒性。(38)

当然,没有人会否认,在保存教会教义的完整一事上,如保禄告诉弟茂德,部份实有赖神职们『不要教授异端道理』﹣﹣ mh; eJterodidaskalei'n (弟前1:3)。然而,说到底,最重要和首席保管者还是圣神自己,亦只有祂能够保护教会的神职免陷于错误。因此,在某程度上,可以把藉着覆手礼给予的神恩,等同圣神那份内在的,保护教会接受自基督的「托管」- 信仰 - 避免损毁和被别的事物取代的行动。综结上述,可以肯定地说,教会的牧者,藉着从圣秩圣事所获得的神恩,在宣扬和保管福音真理一事上,享受着圣神的特别帮助。所以保禄称教会为『永生天主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基础』:“Ekkhlsiva qeou' zw'nto", stu'lo" kaiv eJdraivwma th'" ajlhqeiva"“(弟前3:15)。正是基于这份肯定和信心,弟茂德既然领受了覆手礼,保禄知道圣神一定会赋予他这个徒儿力量和才能,让他妥善地完成其牧职。(39)

换句话说,神职因圣秩圣事的神恩而得的力量,并非他们个人苦修而得的成果,却是他们对天主藉着此圣事赋予他们的神恩的忠贞 (弟后1:6-8, 12)。在这事上,保禄的思想非常清楚,并把这思想向弟茂德解释。保禄告诉弟茂德,虽然明知在履行自己的牧职时,免不了要辛劳受苦,但他一点都不用胆怯和担心,他只要尽己所能,好好地运用天主藉着圣秩圣事赐给他的神恩和力量,他一定能够保管所接受的托管,并且忠诚无误地把这托管传递下去。(40)

圣保禄这两封牧函除了指出教会信仰的保管,是受到教会建制 (l'istituzione ecclesiastica) 中之圣事印记(il carattere sacramentale) 的保证外,尚让我们看到另一点,亦是最重要的一点:保禄以他这些牧函为基础所构成的「建制教会」(Chiesa-istituzione),并非为把教会自俗世中孤立起来。相反地,是要以一种鲜明和强烈的乐观和肯定,将教会植根于俗世中。因为教会的存在,正是为邀请每一个人于入教成为信友后,回到社会上,继续和他们那些依然耽搁于罪恶或歧途中的旧伙伴生活在一起,不是为攻击或向他们显示不屑,而是为了让他们看到,天主的恩宠如何改变一个人。因此,可以说,保禄这些牧函是教会大公精神的一个最极致表现,一如他在弟前2:1-5所写的:(41)

『首先我劝导众人,要为一切人恳求、祈祷、转求和谢恩,并为众君王和一切有权位的人,为叫我们能以全心的虔敬和端庄,度宁静平安的生活。这完是美好的,并在我们的救主天主面前是蒙受悦纳的,因为祂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因为天主只有一个,在天主与人之间的中保也只一个,就是降生成人的基督耶稣』。



30. 参看弟后1:8。

31.参看弟后1:15。

32. 参看SPICQ, Saint Paul, 320; CAPPELETTI, “O Timoteo, custodisci il deposito”, 70.

33.弟前4:14:『不要疏忽你内心的神恩,即从前因预言,藉长老团的覆手赐予你的神恩』。

34. 思高版圣经这两节经文用两种不同译法,弟前4:14译作「神恩」,弟后1:6则译成「恩赐」,但希腊文圣经则两处都用

35. 参阅SPICQ, Saint Paul, 325; CAPPELETTI, “O Timoteo, custodisci il deposito”, 71.

36.“La gerarchia sacra e‘ fatta di autorita’ e di capacita‘ ugualmente soprannaturali”: CAPPELETTI, “O Timoteo, custodisci il deposito”, 71.

37. 原文:“τοχ ?ρισμα το? θ?ο?...?υ σο?...: ?δωκ?υ ?μ?υ οθ?? ? πυ??μα“.

38. 参看SPICQ, Saint Paul, 325-326; CAPPELETTI, “O Timoteo, custodisci il deposito”, 72.

39. 参看SPICQ, Saint Paul, 325-326; CAPPELETTI, “O Timoteo, custodisci il deposito”, 72.

40. 参看SPICQ, Saint Paul, 340; CAPPELETTI, “O Timoteo, custodisci il deposito”, 72.

41. 参看CAPPELETTI, “O Timoteo, custodisci il deposito”, 72.

七. 没有训导,便没有「圣事的团体」

看完上面这段详尽的解释,相信没有必要重申教会训导的重要、教会训导和信仰与神学的关系,特别是教会的训导,如何影响着每一个信友的生活方式。亦无须重覆神学工作者需接受教会训导的缘因。尤其是,为何圣奥思定提出,研究天主教神学的方法是依附着基督的训导权:即是依据教会传授和诠释的圣经,依据教会的传统,依据教会的训导。

可是,明白一件事,并不代表就可以同意,甚至甘心情愿地接受该事。尤其是关于教会的训导这一点,或许有人仍然觉得教会这种训导方式,实在低估,甚至莫视今日信友,尤其是神学生的智慧。事实却恰好相反,正因为教会肯定和信任自己的子女,有足够的智慧明白自己的用心,她才会向他们作这要求。而教会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她对自己所事奉的主有信心,晓得祂一定会以祂的恩宠帮助信友,圣神亦会光照扶助他们。教会尤其肯定的,是圣父对人的情与爱。(42) 教会知道天主正是因为爱人,才会到来救人,才会定下一个救人计划,并且以种种方法,帮助人通过个人的生活,切实参与这计划而获救。天主对人的爱,才是教会全部希望的所在。教会永远不会把自己的希望放在任何人身上,包括教宗、神职、神学家和神学生。

又有些人或许会怀疑,照着上面所说的方法研究神学,如此服从教会的训导,教会的神职和神学家,岂不是都变成教会的传声筒、变成一件工具,还能做什么学术研究呢?对于这问题,有几点先要弄清楚。

首先,打从教会正式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圣神降临节翌日,宗徒们作什么呢?他们不是坐下来撰写一篇洋洋大观的神学论文、一本教理书,或一部神学手册。他们有一个使命:他们要向人宣讲一个讯息。于是他们走到街上,向人传报喜讯。一如保禄在致格临多人前书中说的:把「从主那儿领受到」的传给别人 (11:23)。(43)

所以,学术研究成果并非教会的神学家从事神学研究的目标。自第二世纪神学出现到现在,可以说教会的神学研究都是为解决信仰,或教义上的问题,而非为获得或提升个人的学术成就。(44)所以,正如B? guerie及Duchesneau这两位神学家所说,在处理神学问题时,「从主那儿领受到」这基础,比一切其他的理性解释和神学反省都更为坚固。(45)

其次,是否神学家服从教会的训导,就不能在学术研究上更上层楼?似乎历史给我们的答案,刚好相反。试列举一些大家熟悉的名字,比方圣奥思定,圣安瑟莫,圣文德、圣多玛斯等,相信没有人怀疑他们的神学成就。尤其是圣奥思定,实际上他是教会的神学方法之肇始者,这方法不但没有影响其神学研究工作,适得其反,圣人在神哲学上的成就,至今好像还没有人能望其背项。就连其他基督教派的学者,对圣奥思定在神哲学上的成就,同样推崇备至,兹在下面摘录其中一位有关圣奥圣定的评语:

“Augustine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all the teachers of the Church since the Apostolic age. Pre? minent in the West, as Origen was among the theologians of the East, his sway was not like that of Origen, disputed and broken. It was of far longer continuance. This unrivalled influence grew out of the depth and variety of his powers, and the sincerity, energy, and fervor of his religious character. In him the dialectical and mystical elements. He was at once a philosopher and a saint.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a man of letters and an orator. His Confessions are an outpouring of his heart in the form of a converse of his soul with God. Yet among devotional expressions full of ardor we find him interweaving distinctions respecting the divine attributes. The subtilty of his genius and his dialectical turn, together with his doctrine respecting faith and knowledge, not to speak now of others parts of his teaching, made him the founder of the mediaeval theology“.(46)

复次,教会从来没有要求任何人作她的传声筒。教会永远不会、亦不能这样做,她没有这个权。因为教会本身也只是个工具而矣。(47)教会是从天上来的恩典,是天主所肇始的。教会是基督为了在自己升天后,通过训导,即是福传,和礼仪行动,在世上继续其救世工作,特别「生产」- generate - 的工具,而且正如教宗圣理奥一世所说的,生产过程非常痛苦:在十字架上。(48)

根据教宗圣理奥一世的教会观,教会的出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基督降生时:Incarnation,由于基督是教会的头(或元首),所以当基督出生时,理所当然的,其肢体 - 教会 - 已在基督内潜在性出生:potential birth;(49)教会实际的出生:effective birth,是在第二阶段,在加尔瓦略山上;而教会正式投入救世的行动,则是在圣神降临节开始。(50)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理解为何教会没有权更改任何基督决定的事。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基督,听祂的话行事,如同基督服从圣父一样。(51) 所以,教会的训导来自基督。换言之,基督是教会整个福传工作,及导师身份的基础:『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们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18-20)。这正是圣奥思定所说的,依附着基督的训导权之意。而自宗徒时代开始,教会内每一位传信者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知道他们所传的是谁的信息:

『我们不断地感谢上主,因为我们所传授的天主的信息,你们已听到了,也接受了,没有把它视为人的信息,而确实当作天主的信息,这信息在你们信徒身上发挥着效力』(德前2:3,常年期第三十周「日课」,星期一晚祷之短经诵读)。

为什么我们说教会的训导,即是教会的福传呢?相信大家不难从以上引载的两段经文找到答案。实际上,所谓福传,即是向人,包括非信友和信友,(52) 介绍、讲解、教导教会的信仰。这信仰的内容是耶稣基督和祂的福音。目的则为了让一切相信耶稣基督,并接祂为主的人,依照福音所要求的方式生活,以获得救恩。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作出另一个推断,一如美藉神学家达拉思 (Avery Dulles, SJ) 神父在最近一篇以《正统与社会改变》为题的文章中指出,教会的训导永远不会投大众所好,只教导人们爱听的话。因为如此一来,这训导会丧失其全部可信性:“The Magisterium was never intended to seek popularity. It would forfeit all credibitlty if it taught only what people wanted to hear”.(53)

然而,为何相信耶稣基督,并接受祂为主的人,一定要依照福音的要求生活,才可以得救?因为所有相信耶稣基督,接受祂为主的人,藉着所领受的入门圣事,不但成为信友,成为教会的一份子,基督奥体的一个肢体。他们同时成为天主圣父的子女。即是说,这些人的身份,有了一个本质上的改变:是人,亦是圣父 - 神 - 的子女。而福音的要求,正是要这些同时是圣父子女的人,不但跟普通人一样过活。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应该与他们天主子女的身份相称。

可是,信友从何得知要怎样生活,才算与自己的天主子女的身份相称呢?答案是藉着教会的训导,即是教导。所以,训导其实就是前面,圣奥思定所说的「圣事的团体」之存在,其中的一个主要缘因。(54) 保禄写给厄弗所人书中的一段,对这问题有很清楚的解释,兹引载于后供各位参考:

『为此我说,且在主内苦劝你们,生活不要再像外邦人,顺从自己的虚妄思念而生活;他们的理智受了蒙蔽,因着他们的无知和固执,与天主的生命隔绝了。这样的人既已麻木,便纵情恣欲,贪行各种不洁。但你们却不是这样学了基督。如果你们真听过祂,按照在耶稣内的真理,在祂内受过教,就该脱去你们照从前生活的旧人,应在心思念虑上改换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实的正义和圣善的新人。

所以你们应该效法天主,如同蒙宠爱的儿女一样;又应该在爱德中生活,就如基督爱了我们,且为我们把自己交出,献于天主在为馨香的供物和祭品。至于邪淫,一切不洁和贪婪之事,在你们中间连提也不要提:如此才合乎圣徒的身份。同样,猥亵、放荡和轻薄的戏言,都不相宜;反要说感恩的话,因为你们应该清楚知道:不论是犯邪淫的,行不洁的,或是贪婪的 - 即崇拜偶像的 - 再天主和基督的国内,都不得承受产业』(弗4:17-24; 5:1-5)。

话说回头,虽然教会从来没有要求任何人作她的传声筒,当日基督为了展开其传教工作,确实选了十二位宗徒(谷3:13-19),连同保禄一共十三人(宗9:1-9),帮助祂的传教工作,基督称他们作「器皿」,并且旦白告诉他们,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份,从来没有隐瞒过他们。宗徒大事录第九章关于保禄的归化,其中一段这样写着:『主却向他(阿纳尼雅)说:「你去吧!因为这人是我所拣选的器皿,为把我的名字带到外邦人、国王和以色列子民前」』(15节)。而且还加上一句:『因为我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字,该受多么大的苦』(16节)。(55)

可以想像阿纳尼雅一定把基督向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告诉保禄。所以,打从一开始,保禄对自己被召的身份,心中是清清楚楚的。他不但晓得自己只不过是基督手中的一件传教工具;他更一早就知道,为了基督的名字,他不知要吃多少苦头。

所以,教会从来没有要求任何人作她的传声筒。倒是基督,祂却真的清楚告诉那些愿意为祂服务的人,他们只是祂手中的一个「器皿」而矣。

当然,并非每一个被基督选中的人,都一定要接受祂,福音中的富少年,就没有接受基督的邀请;也不是所有接受基督的邀请的人,之后就不能再改变主意,甚至反对祂、出卖祂。茹达斯虽然被选中,也跟随了基督,却也没能慎始慎终。

可是谁若被基督看上,又真的愿意接受祂的「拣选」,作祂的「器皿」的话。那最好能谨记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只是基督手中的一件工具而矣,传声筒也好,录音机可能更贴切。因为他们的工作,就如他们的前辈 - 十二位宗徒、保禄、弟茂德等曾经做过的一样:依照基督所那所吩咐的,教训其他人:『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28:20)。他们这样作,并非如有些人所想的,为了维护某种权力或权势,却是他们的责任感所催迫。被基督和天主圣父选作祂们的教会的牧者的,都自觉到本身面对universam fraternitatem - 普世弟兄 - 的责任。一如教宗圣理奥一世所直言,他们所讲授的,都是他们学自历代教父的教导。(56)



42.著名义藉神学家方奉天神父 (Bruno Forte) 称圣父为「永恒的爱人」,圣父爱人是绝对出于自发和自动,完全不受任何外界事物的牵制或引发。圣父从一开始便爱人,并会一直爱下去。圣父在爱中是全能的,祂永远忠贞不二:『我的救恩永远常存,我的正义永不会废除』(依51:6),参阅方奉天着、陈继容编译「信仰小引导」21-31。此外,有关圣经及历代教父对天主圣三的第一位:圣父的训导、介绍和理解,请参看:Dizionario di Spiritualita‘ biblico-patristica. I grandi temi della S. Scrittura per la “Lectio Divina”, 1: Abba’-Padre.

43. B? GUERIE-DUCHESNEAU, How to Understand the Sacraments, xiii.

44. 请参看有关天主教会教义的历史:Handbuch der Dogmengeschichte, hrsg. von Michael Schmaus, Leo Scheffczyk, Aloys Grillmeier, 5 vol.; TIXERONT, Histoire des dogmes, 3 vol.

45. “But receiving them from the Lord has always had a much more solid basis than rational explanation or theological reasoning” : B? GUERIE-DUCHESNEAU, How to Understand the Sacraments, xiii.

46. FISHER,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 176.

47. 有关基督与教会的关系,可参看保禄的书信,例如致厄弗所人书5:21-33,见常年期第三十周,星期二,双数年读经一。

48.“De Spose carne prodiit quando ex latere crucifixi manante sanguine et aqua sacramentum redemptionis et regenerationis accepit”: ACO II, IV p. 36; TD 15 15b, p. 45. 基于主基督生产教会的缘因,教宗圣理奥一世称经历降生、苦难、死亡、复活、升天的基督为「历史基督」,称教会为「奥秘基督」。而紧随着教会 3/4 「奥秘基督」的出现,圣神亦开始其圣化使命。

49. 教宗圣理奥一世,Tractatus 26,2 = CCL 138, 126 = “Generatio enim Christi erigo est populi christiani et natalis capitis natalis est corporis”.

50. 教宗圣理奥一世,Tractatus 78,1 = CCL 138A,494 : “Principibus nascentis Ecclesiae tota Patris Filiique Diuinitas in praesentia sancti Spiritus Praesidebat”.

51. 有关教会的本质,请另参看参阅方奉天着、陈继容编译「信仰小引导」,62-70。

52. 注意以上所引载经文的内容,『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这句话的对像主要是指已受洗的信友。说真的,若非信友,根本没有义务要听从福音的要求生活。

53. DULLES,“Orthodoxy and Social Change”, 8.

54. 另一个主因当然是举行圣事等礼仪行动,玛28:19-20:『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们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

55. 事实上,主耶稣一早已说过,跟随祂的人都会受迫害:『你们自己要谨慎!人要把你们解送到公议会,你们在会堂里要受鞭打,并且也要为我的原故,站在总督和君王面前,对他们作证』(谷13:9)。

56.“Non aliud nos praedicare repperies quam quod sancti patres nostri toto orbe docuerunt” = TD, 9,3, p.57.

结论

着名美藉礼仪学家贾蕴能 (Aidan Kavanagh, OSB) 神父,多年前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曾就礼仪本地化一事,向与会的学者提出几项忠告。由于礼仪学是神学的一门,所以贾神父的忠告对任何从事神学工作者都适用,特别是其中一点。谨节译于下,供各位参考,并作为这篇文字的结语。

贾神父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中产阶层给今日社会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中产阶层基督徒给教会做成的影响。从实质上说,中产阶层基督徒之宗教生活,或宗教热诚的动力来自「文明宗教」,即英语所称的civil religion,而非来自福音。可以说,这些中产阶层基督徒把福音「再次本地化」到他们的中产阶层价值观内。这些价值观的特性包括:要有足够的舒适和方便,只参与自己认可的团体,消费主义,只注重现实。

这些价值观使人变成失忆和近视,往昔的事故然不复记得,未来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生活上。结果是无可避免地,人对福音那股震撼人心,向人的彻底要求,完全失却了品尝的能力。(57)

如大家所知,基督真的非常爱人,也极其体贴人。然而,基督对人的要求亦相当高。所以贾蕴能神父说福音对人的要求是震撼性的,说得一点不错。除非一个人真的很爱基督和祂的教会,并有足够的智慧去理解,否则面对福音那些要求,尤其是现代人,一定感到十分迷惘甚至不安。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玛16:24;谷8:34;路9:23)。

主,你实在不理解现代人的心理。难道你不知道,今日的人都不爱吃苦,也不能受苦吗?无论什么事,包括宗教在内,一定要够「好玩」,合他们心意。所以,如果今日的人再不肯背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你,你只好怪你自己,怎么两千年前建立教会时,没有把现代人的心理,也考虑在内。

『正在耶稣出来行路时,跑来了一个人,跪在祂前面,问祂:「善师,为承受永生,我该作什么」?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为善?除了天主一个外,没有谁是善的。诫命你都知道: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不可欺诈,应孝敬你的父母」。他回答耶稣说:「师傅,这一切我从小就都遵守了」。说耶稣定晴看他,就喜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样:你去,变卖你所有的一切,施舍级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后来,背着十字架跟除我」!因了这话,那人就面带愁容,忧郁地走了,因为他有许多产业』(谷10:17-22;路18:18-23)。

主,你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完全不晓得人间疾苦。你大概没看过近期报章的新闻,也没有留心电台或电视的报道。所以不知道这一阵全世界都在为钱伤透脑筋。你晓得吗?香港的股市和楼价都跌了很多,有一阵「恒指」一泻万点,楼价则下调超过五成。而你竟然说,如果我们想跟随你,守那一大堆诫命还不够,竟然要连我们所有的,也要我们卖掉。还说你爱我们你,主,请问这算是那门子的爱呢?

『有些法利塞人来到祂跟前,试探祂说:「许不许人为了任何缘故,休自己的妻子」?祂回答说:「你们没有念过,那创造者自起初就造了他们一男一女;且说:“为此,人要离开父亲和母亲,依附自己的妻子,两人成为一体”的话吗?这样,他们不是两个,而是一体了。为此,凡天主所结合的,人不可拆散」。他们对祂说:「那么,为什么梅瑟还吩咐人下休书休妻呢」?耶稣对他们说:「梅瑟为了你们的心硬,才准许你们休妻;但起初并不是这样」。如今我对你们说:无论谁休妻,除非因为姘居,而另娶一个,他就是犯奸淫;凡娶被休的,也是犯奸淫』(玛18:2-9)。

主,说起这一点,非要大吐苦水不可。一听你这样说,主,就知道你是生于什么年代。只有两千年前的人,才会有这样「老土」(广东俗话,意指过时)、不合潮流、不近人情的思想。

告诉你吧,主,如果今日还有人肯正正式式结婚,不乱搞男女关系、随便同居,或搞同姓恋等,已经非常给你面子。所以,主,请你最好设法迁就一下,顺应「人意」,尤其是体贴一下那些怨偶。你没有结婚,你的神职也是独身,你们当然不能明白,和一个自己已经不爱,或一个已经不爱自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什么滋味。

甚么『凡天主所结合的,人不可拆散』。老实说,主,我们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天主如何结合一对男女,我们却天天见到受不幸婚姻折磨的兄弟姊妹,你完全不能想像他们的境况。

因此,虽然你是天主,主,也拜托你,请别再唱如此「和寡」的「高曲」,说甚么信友的婚姻是圣事。如果你不想你的信友徨徨恐恐、凄凄、惨惨、戚戚地,带着沉重的罪恶感进入第三个千年的话,主,请你最好也学学我们特区政府,懂得听取民意。最近香港因为经济低迷,特区政府马上作出回应,减了好些税项,以纾缓民困。请你也学习听取「人意」,赶快给你那个宝贝教会下一度命令(闻说教会不能改变任何你决定的事),叫她up date 一下自己的mentality (对不起,香港人讲话,总是这样子,半中半英的),修改修改她的训导。不但准许信友离婚,其他诸如人工避孕,安乐死,甚至堕胎等,最好通通都准许人可以随自己意思,选择做或不做。

不过,最教人震撼,或该说,最要命的,还是这一句:

『吃完早了饭,耶稣对西满伯多禄说:「若望的儿子西满,你比他们更爱我玛?」』(若21:15)。

看吧,不只要爱祂,尚要比别人爱得更多。而且连续把问题重覆问三遍(若21:16-17),唯恐人们听不到一样。

主,我们终于发现,原来你竟然与时代脱节得这么励害。你要不是活在广寒宫里,就是住在九宵云外,不知人间已过了几多回的汉唐风月。

主,难道你竟然不知道,今日很多人,不但不爱人,他们有时连自己都不爱吗?现在的人,特别是香港人,就算父子、兄弟、父妻之间,都只会讲金,不作兴讲心啦。要求他们比别人更爱你,唉,主,你真是在痴人说梦话!怪不得你的教会年年闹圣召荒。恐怕踏入第三个千年后,所有圣堂都会门堪罗雀。

可是,福音记载伯多禄回答主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若21:15)。并且重覆回答三次 (若21:16-17)。

『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整个天主教会信仰的核心,都包容在这句话内;同样地,教会的神学和伦理,亦是从这句话开始。



57. 参看KAVANAGH, “Liturgical inculturation: Looking to the Future”, 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