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劳伯埙
导言
过去二百年来,学者曾以不同角度和方法来研究创1-11章。初期学者尝试把这十一章的内容与历史和考古的资料互相比较。但接着他们把创1-11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源流、成书过程、文学类型和编辑的神学原则。这就是历史批判或跨年代取向(historical-critical or diachronic approach)。学者也比较这十一章和古代近东有关创造和洪水记述的异同。过去数十年,他们从不同角度,例如,妇女神学、解放神学、人类学来解释圣经本文。另一趋势是把圣经本文视为文学着作而研究其主题、文笔特点、大纲或结构等。这是文学或同年代取向(literary or synchronic approach)1。
本文一方面接受创1-11章的内容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源流,并且在以色列民族历史中经过了一段颇长的编辑过程,才形成今天我们所见的圣经本文。另一方面,本文也接受创1-11为一个完整的叙述。在这两大前题下,本文将会从创1-11章作为《创世记》和整本圣经的导言来讨论其内容和意义。
创造的叙述(1:1-2:25)
《创世纪》第一及第二章记述了两个创造天地万物的记述,释经学家指出它们源自司祭典(Priestly writer 1:1-2:4a)和雅威典(Yahwist 2:4b-2:25)2。前者记述天主用了六天创造天地万物,而祂在第七天休息,停止工作,这记述很有节拍和规律。第一天至第六天的工程结束时都是这样记述的:「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1:5,8,13,19,23,31)到了第七天就不再用这句子了。2:2-3只重复了「第七天」三次,其他叠句出现七次的包括:「天主看了认为好」(1:4,10,12,18, 21, 25,31)和「就有了光」或「事就这样成了」(1:3,7,9,11,15,24,30)。再者,「天主说」共用了十次(1:3,6,9,11,14,20,24,26,28,29);「创造」共七次(1:1,21,27[3x];2:3,4a),而天主先后三次分开光与黑暗(1:4),穹苍以下的水和以上的水(1:6-7)及昼和夜。祂三次命名:昼与夜(1:5)、天(1:8)、陆地与海洋(1:10);祂三次「各按其类」而创造了植物(1:11-12)、鱼和飞鸟(1:20-21)及动物(1:24-25)。祂也先后三次祝福了鱼和鸟(1:22)、人类(1:28)和第七天(2:3)。这些文笔特点,给人一份庄严的感觉,也和其内容配合:天主一说话,创造就完成了。
在第二个叙述中,天主像一位陶匠用灰土造了人(2:7),并像一位园丁建造了一个果园将人安置在其中(2:8-9),为了找一位「与人相称的助手」(2:18),天主首先造了各种动物,最后才造了女人。这个叙述采用「拟人法」来描述天主,给人一份亲切的感觉。这也和其内容配合:祂不想人单独生活。虽然如此,祂又给人下命令,不可吃知善恶树上的果子(2:16-17)。
这条诫命把第二与第三章连起来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叙述,因为第三章记述人没有遵守这命令。不过这条诫命和整个第二章却是与第一章相辅相成的。因为天主创造天地万物,目的就是为人和动物创造一个可生存的环境,在这环境里,人和动物有食物维持生命,并且生育繁殖,而人更可在每周的第七天景仰天主,以完成其管理大地和一切生物的使命。以上是第一章的重点。第二章指出人与人和平相处的条件就是按天主定下的善恶标准而行事,而人与人共融地相处正是天主创造的目的,婚姻生活就是最具体的表现。在创造中,天主为人建立了一个新秩序。
在这个新秩序里,造物主和受造物建立了一个恒久的关系。即使人会破坏生存条件或这个新秩序,造物主必会作出补救,使万物得以生存,并达到其创造的目的。以下本文讨论创世纪第一个创造叙述的意义。
第一个创造的叙述(1:1-2:4a)
今天,人和生物都是生存在时间和空间之内,因此在第一天至第四天,天主创造了生存的环境、天空、陆地、海洋和时间,陆地长出植物,作为各种生物的食粮(1:30)。随后,天主在第五天和第六天造了天空中、海洋里和陆地上的各种生物,而创造生物的高峰就是创造人类。
在创造天地前的情况是怎样呢?当然以色列民族没有「无」(nothingness)这思想,不过1:2「混沌空虚」一词也用于耶4:23-26,先知指出大地空虚混沌的情况就是人、生物和植物都消失了,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生命。再者,在黑暗和水中,生物又如何能生存呢?因此,「混沌空虚」若不是指「无」的境界,创世纪在此就是描绘一个使生命不能出现的境况。
首先,天主说有光,就有光(1:3)。有光,生命就可出现,光象征生命和天主的临在3,咏36:9更指出光是天主赐人生命的途径,而咏104:2说天主身披光明。在圣经里,衣履反映人的地位和权力(创37:3;41:42),那么,光象征天主的生命和奥秘。这也解释了创1:3并没有说天主创造了光。
随着光的出现,昼和夜便来临,时间出现了。天主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造了空间:纵的天空、横的海洋和陆地。以色列人相信,雨和露都来自穹苍上的水(约38:22-30)4,陆地跟着长出植物,给生物作为食粮,维持生命(1:30)。
除了每天昼和夜的更替外,时间还包括年、月、日和四季,由此也带来不同的庆节。在第四天,天主创造了天空的两大光体和星辰。这两大光体当然是指太阳和月亮,因为它们控制白天和黑夜(1:16)。圣经没有给它们名字,因此强调了它们只是受造物,不是神。虽然如此,它们却是在一周中间的一天造成的,这反映了它们的重要性。天主让它们管治时间,规定年、月、日、夜和季节,人从此按其规律而生活,日出而作,入夜而息。人不可超越或改变这规律或秩序,只能依规律生活在其中,因为人是属于历史,只有天主才活在永恒中。
在这四天天主把光与黑暗(1:4),穹苍上和下的水(1:7)及日与夜(1:14,18)分开。黑暗和水威胁着生命,带来混乱和死亡,天主把它们分开,带来一个新秩序,一个生物能生存的环境,克服了混沌空虚和死亡的威胁。
在第五天,天主造了天空中的飞鸟和水中一切的生物5。在第六天,天主首先造了陆地上的动物,这些动物包括了家畜、野兽和爬虫6。这样,宇宙中的三个层面:天、地、海洋都各有其动物,而圣经强调天主是各按其种类而造成的;「各按其类」这词句共出现了十次(1:11,12 [2x],21 [2x], 24[2x],25[3x]),由此可见天主的创造是井井有条。不过,天主只祝福了天空中和海洋里的动物(1:22),祂没有祝福陆地上的动物,因为祂祝福了陆地上的人。
天主最后创造了人,这是祂创造的高峰,人的创造和动物的创造共有三个分别。天主在宣告祂创造人的意愿时,祂采用了「议决多数」(deliberative plural)7,如同君王隆重颁布命令一样。天主创造人与创造其他动物不同,人不是各按其类,而是按天主的俏像和模样造成的,目的是「叫他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各种野兽,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爬虫」(1:26)。这份使命在天主给人的祝福中更清楚表达出来:治理大地和管理各种动物(1:28)。因此,地上的人,不论肤色、文化、语言都同属一个人类、一个大家庭。问题是:天主的俏像和模样及治理大地和各种物是指什么呢?
在古代近东,只有君王才被视为神的俏像,但是,根据圣经,每个人不论男女,都是天主的俏像,因此,申4:15-19禁止人为天主雕像。人身为天主的俏像,人和天主必定有一种很亲切的关系,这点也可在1:28见到,祝福天空和海洋里的生物时,圣经只说:「天主祝福它们说」,但祝福人时,原文是:「天主祝福他们,天主对他们说」,有学者指这喻意人与天主可以互相对话8。这些解释,都可作为瞭解天主的俏像和模样的背景,不过,天主按祂的俏像造人,目的是为治理大地和管理各种动物(1:26,28),那么,要理解按天主的俏像造人的意义,必须与天主给人的使命连起来看。
「管理」这动词原文是rdh。这动词常用于指君王统治的权力(列上5:4;咏72:8;依14:6;则34:4)。但在圣经里,君王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厄则克耳书(34:4)就指责牧者,即君王,用强力和残暴去管理人民,这里所用的希伯来文动词rdh和创1:26,28的是相同的。另一方面,申17:14-20指出君王生活不能太奢华,而且要常常阅读法律书,好能谨守遵行。这样,他和他的子孙才能久居王位。因此,人管理各种动物时,也要按着天主的旨意或法律而行。
不过,「治理」这动词的用法却包括了武力或暴力。原文是。这字可以指:i)作战时征服其他民族(苏18:1;撒下8:11);ii)强迫别人为奴(编下28:10;厄上5:5);iii)践踏葡萄(岳4:13),而只有在《岳厄尔》书「治理」这动词才指践踏。因此治理大地可瞭解为征服和强迫大地为人服役,隐含了使用武力或暴力。可是,创世纪第一章的世界是没有暴力的,不论人或兽,大家的食物都是植物(1:30)。再者,肋未纪内的法律是禁止以色列的主人虐待因家贫而卖身为佣工的以色列兄弟(肋25:43,46,53),理由是大家都是天主从埃及领出来的子民(肋25:42)。同样道理,人和大地都是天主的创造,人当然不能虐待大地,他只能如同君王一样,按天主的旨意或法律而行事,除了天主外,连君王的权力都不是绝对的。
故此,rdh和强调了天主给人很大的权力去管治祂的创造,让他成为大地的主人。这情况和天空的光体一样,天主给它们权力主宰时间。当人行使权力时,人成了天主的俏像,让人从人的身上见到天主9。
天主创造了人后,便完成了祂的创造工程,到了第七天,祂停止了工作,休息一天。休息及工作这两个字在安息日的法律中都有出现(出20:10-12;申5:12-15),而出谷纪更指出守安息日的原因,就是因为天主在创世的第七天休息。天主祝福了安息日,并定为圣日(出20:12)。换句话说,守安息日的原因是因为天主在创造的第七天休息。这样,人在安息日休息时,便可找到天主,与祂相遇,分享祂的神圣;人在时间内,在他的历史中,而不是在一个固定地点,例如耶路撒冷的圣殿,找到天主10。
在此,可作出一个综合:创造首先就是从混沌空虚中,带来一个人和动物都可生存的环境。天主创造了人和动物后,天主祝福他们,祝福就是把生命繁殖和成长的能力交给他们,让他们分享天主创造的力量。祝福的内容:生育繁殖、充满海洋和大地,正好反映了圣经中天主祝福的意义。天主更授权人治理祂创造的世界,好让这个生存环境能保存下去,使混沌空虚不会再出现;天主更亲临这世界,每个安息日,人都可以休息、并景仰祂。因此,创造这世界时,天主开展了祂和创造之间的恒久关系,祂会不断赐予生命,并加以保存和护卫。创世记第三至十一章将会清楚指出这点11。
天主的创造是按照祂的意愿而完成的。祂先宣告了祂会做什么,及这些受造物的功用,跟着事情就按照天主的说话发生了12。因此,宇宙每一部份都能各自按天主给其本身的功用而构成一个和谐共处的整体,因此天主七次指出创造是好的。这样,人和天空的光体、人和动物与大地、人和天主的关系都清楚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应该是怎样的呢?第二个创造的叙述就要探讨这问题。
第二个创造的叙述(2:4b-25)
在创世记第二章,天主也为人做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乐园,同时又给他一份使命:在乐园内耕种,看守乐园(2:15)。更重要的是天主为他造了一位「相称的助手」(2:18),让他们结为夫妇。夫妇的婚姻生活就是人类共融的最高表现。为了达到共融,天主为人颁下了生存的规律,不可吃知善恶树的果子(2:16-17)。本文以下将讨论这条命令和创造女人的意义。
不可吃知善恶树的果子的命令,反映了乐园的果树可分为两类,就是可吃的和不可吃的。这两个分类亦反映了人的愿望和行为也可分为两类。可吃的果树代表一些行为人可随意按其愿望而做的。行为本身并不涉及对与错,例如人饿了便找果子吃。另一类行为是:人不可以依从自己的愿望而行事,因为这行为是恶的,人要为自己的愿望设下规范,作出抉择:什么是善恶?什么可以或不可以做?不可吃知善恶树的果子象征着这些行为。
谁可订下善恶的标准?在圣经里,只有天主才知道什么是善和恶(撒下14:17,20),人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断定善恶,因此天主给人颁下命令,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作。祂希望人行善,这样才获得生命(申30:15-20)。人若想生存,便要作出抉择,是否听从天主的话。在乐园里,人要面对生命和死亡,善和恶的抉择,人是有自由和判断力,创3-4章告诉读者人的的抉择和抉择所带来的后果。
在乐园里,有水、有食物,人可以有自由运用判断力去抉择善恶,他还缺少了什么?天主知道:他需要一位「相称的助手」(2:18)。「助手」一字除了三次外,每次都是指天主在以色列面对生死存亡时,天主向人施予「援手」,让以民逃出生天,假如天主不对人施予「援手」,以民便会死去13。因此,人在乐园里若没有这位「助手」,他便会死去,这与天主说「人单独不好」不谋而合。在圣经里,单独不是指寂寞,而是指人被家人或朋友遗弃(咏88:19)或耶路撒冷被毁,一片荒凉景象(哀1:1),因此单独是指临于死亡的边缘;在古代的以色列,癞病人被迫在营外独处,与团体隔离(肋13:45-46)就是最好的写照。有了这位「助手」,人才可生存。
从人肋骨而形成的女人才是人真正「相称的助手」。她不是来自尘土,因为由尘土造成的各种牲畜、飞鸟和野兽都是不相称的(2:19-20)。女人来自人的肋骨,正好证明彼此本质是相同的,无分高低,人说:「这才是我的亲骨肉」(2:23),「亲骨肉」原文直译是「我骨之骨,我肉之肉」,这话正好便反映了这点。他们两人结为夫妇,成为「一体」(2:24)。婚姻生活就是人共融生活最佳的标记。
「亲骨肉」和「一体」同样是用来描述家庭和兄弟关系。拉班见到雅各伯时对他说:「你实在是我的亲骨肉。」(创29:14)这词句常用来描述大家同属一个家庭14。犹大提出把若瑟卖到埃及为奴,原因是他是他们的兄弟,他们的「一体」(创37:27),这词句亦会用来指称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姊妹或亲属15。因此,家庭生活也是人共融生活的具体表现。
最后,他们二人都赤身露体,并不害羞(2:25)。这使人想起人犯罪前纯真的景况。不过,在圣经里,奴隶和战俘常是赤身露体,他们不能保护自己,常常会受攻击和侮辱。赤身露体代表没有社会地位、权益和性命都得不到保障的人16。「害羞」的情况也相似。罪犯被判刑时会感到「害羞」,人战败后人也会如此17,因为没有人来保护他们。但这对夫妻既结为一体,彼此共融,没有高低之分或张力,因此不用防范别人的攻击,所以他们赤身露体,并不害羞,因为他们不用害怕受攻击。
在第二个创造的叙述,人获得丰盛的生活,他活在自由、良知和共融的生活中。但这境况很快就被破坏了。
人类共融受破坏(3:1-4:26)
人选择听从了蛇的话,吃了天主禁止他们吃的知善恶树的果子;加音拒绝承担作为弟弟看守者的责任(4:9),在愤怒中杀死了亚伯尔,自始人类共融彻底受到破坏,生命从此不受到保障。
不可吃知善恶树的果子的诫命,是天主邀请人进入自由和负责任的的世界,选择行善避恶,人便可超越只依从一己意愿的世界,因为人一但凭一己意愿行事,便不能抉择善恶。在乐园里,抉择就是人要面对听从天主的话或蛇的话。蛇邀请人吃知善恶树的果子,便是请人离开自由和抉择善恶的世界,活于意愿的世界,因此人在摘下知善恶树的果子前,他看见这果树实在「好吃好看」(3:6)。那时,知善恶树和其他树没有分别,因为乐园里的果树都是「好吃好看的」(2:9),知善恶的树就成了果树之一棵。
人听从蛇的话,就是人拒绝运用天主给他的自由去明辨善恶,并按意愿行事,拒绝承担责任;反之,人让自己的意愿来主宰自己的行为,在自由和责任的世界里,善与恶的原则将会由人的意愿所取代,而人的意愿常常不会满足和不受人理智的规范。在意愿的世界,人不会为其行为负责。故此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子后,人面对天主时,男人把责任推给女人,女人推给蛇(3:11-13)。
在愿望的世界里,人不再受尊重,他随时会受到攻击,生命没有保障,情况就如同赤身露体的战俘和罪犯。因此,人吃了这果子后发现自己赤身露体便躲藏起来(3:8);再者,他们害怕见天主的脸,因为他们不愿意面对自由和责任。
蛇因牠所做的事而受咒骂。祝福是把生命的力量交给人,咒骂就是取回生命的力量,让死亡出现。事实上,人的意愿若不受规范便会带来死亡,加音杀亚伯尔就是一个例子。
蛇在泥土中爬行,但也会攻击人,这是每一代人类的经验。人蛇相遇,为了自保,人会踏碎蛇的头,蛇会伤害人的脚跟(3:15)。人与动物间的和谐从此消失。
女人没有受到咒骂,可是她将要受丈夫管辖,过去彼此之间的共融也失去了18。若她与丈夫自由地选择生儿育女,生育将会是快乐的事(若16:21),但如果她怀孕生子是因个人意愿,是一时之快的结果,怀孕可以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3:16)。
男人也没有受到咒骂,可是大地却因他的缘故而成了可咒骂的。他要劳苦工作,但辛劳工作却可能得不到成果,因大地只长出荆棘和蒺藜,大地和人的和谐关系也失去了。不过,劳苦工作本身不是惩罚,因为在乐园里,他也要耕种和看守乐园(2:15),这是一份劳心劳力的工作,也是一份使命和荣誉,而乐园也因此长出好吃好看的果树。但若人在工作中找不到意义,生命就像土地长出荆棘和蒺藜,辛劳之后往往一无所成。
以上的经验反映了人面对自己的生命时,就是一份奋斗和挣扎,在意愿、自由、善恶中作出抉择。这份经验可以是十分痛苦的。因此,天主说祂会把仇恨放在人与蛇之间,而人死后将会返回泥土(3:15,19)。若他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时,便会发现人生可以是毫无意义的,若他愿意听从上主的话而生活,他会在天主内找到生育子女、劳苦工作和死亡的真正意义19。
人若依从自己的意愿行事,生命便不会受到保障,因此人看见自己赤身露体,便要躲藏起来。加音杀死自己的弟弟亚伯尔就是最好的写照。
天主没有惠顾加音的祭品,加音因此大怒,动了杀机,但天主却呼唤他克服罪恶,不要依从他的意愿或愤怒行事。天主邀请加音好好地运用他的自由,选择生命与兄弟共融相处,避开罪恶,这方面也是天主命令人不可吃知善恶树的果子诫命的意义。加音的父母要面对听从天主或蛇的声音的抉择,现在加音也要决定:听从天主或罪的呼叫(4:6-7)。
很可惜,加音接受了罪恶和愤怒的控制,他不愿意承担兄弟共融的责任,因此他杀了弟弟后对天主说:「难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4:9)。人的生命从此不断受威胁,人的共融生活荡然无存。故此,他只能在地上成了个流离失所的人,人遇见加音必要杀他,而他也必要躲避天主的面(4:14)。他与人和与天主隔绝了。与此同时,加音跟随了罪恶与死亡,因此他的耕作只会带来死亡的果实,即使他努力耕作,大地也不会为他生产(4:12),大地回复到创造前的境况(2:5)。人与大地的关系也彻底地破坏了。加音成了「地上所咒骂的人」(4:11)
为什么天主没有惠顾加音的祭品?若天主惠顾了加音的祭品,亚伯尔会否逃过一劫?从人的眼光看,有些人总是特别受眷顾的,才干与成就都比别人优胜,不过这是天主的自由,人也许不会完全明白祂的作为。祂要求人行善,制服罪恶(4:7)。「罪」这字第一次在圣经中出现,其意义并不是指违反天主的诫命,而是指一股强大的力量,如同一只野兽伺机袭击牠的猎物,引人走向恶,不过天主却邀请人制服它。
人与人,人与大地的关系受到破坏了,天主却没有袖手旁观。祂没有为亚伯尔报「血仇」,反而给加音一个记号,以免遇见他的人击杀他(4:15)。这个记号让人记起加音的罪过,也想起天主的公义和天主的仁慈。这记号保护了加音。另一方面,暴力会带来更大的暴力(4:14,23),天主采用严刑峻法,阻止暴力升级,杀加音和拉默客的人要受七倍(4:15)和七十七倍(4:24)的惩罚,天主希望保存人的性命。
最后,天主没有撤回祂对人的祝福,人类仍生育繁殖,加音虽杀了弟弟,但他也有子孙。亚当也再生了孩子,代替了亚伯尔(4:25),而亚当的后代开始呼求天主(4:26)。随着罪恶的扩散和不断加剧,天主带来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洪水(6:1-9:17)
可是,新的开始和希望也带来失望。随着人类繁衍,大地充满了邪恶(6:5)和强暴(6:11,13)20,天主因此后悔造了人,心中很是悲痛(6:6,7)。祂让洪水来消灭了一切坏人,净化这罪恶的世界,只剩下义人诺厄和他的家人。罪恶是否从此就消失?
天主最瞭解祂的受造物,祂知道人从小就思念邪恶,天主意愿祂创造的生存条件能够循环不息,使人能生存下去(8:21-22)。洪水后,祂重复了祂在创造时给人生育繁殖的祝福,和治理大地的使命(9:1-7)。祂与诺厄和与他一起的家人和生物立约,许下不再用洪水毁灭一切生物(9:8-17)。人心没有改变,可是天主却改变了。
天主从混沌空虚中带来了创造的秩序,让人可以生存。现在天主许诺不会毁灭这秩序。可是人的罪恶可破坏了这秩序,使人不能生活下去。面对这一切,天主可做什么呢?
巴贝耳塔(11:1-9)
人心思念邪恶,愿意接受罪恶的束缚,而没有去制服它(创4:7)。要制服罪恶就要接受天主,接受天主所定下善恶的标准才可知善恶,人必需奉行祂定下的标准而行事。人接受罪恶,就是否定了天主的标准,而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善恶的标准。这样,他就会把自己比拟为神。因此,蛇诱惑人时便说:「吃了这果子,你们……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创3:5)。人是受造物,单靠自己的力量,当然不能把自己提升为神。不过,这样做却掩盖不了人对神,人对超越,人对无限的向往!
夫妻相亲相爱、兄弟和睦共处也是人所向往的,可惜创1-9章清楚指出,人单靠自己,结果只适得其反。
人对神和人对人交往的渴求,在人建造一城一塔的计画中可显露出来(11:4)。塔顶摩天,表示人以为可达到神的境界,并为此留名,为免得大家在地面上分散,达到彼此相聚一起。可是,事与愿违,他们却因此分散到全地面。
人类的科技已进步了。巴肋斯坦的房屋常用石头和灰泥盖建,创11:3强调了人可用砖和沥青代替石头和灰泥,这些材料可让人盖更高的楼房。换句话说,人现在有力量可建造高可及天的塔。天是神居住的境界,这座高塔代表了人超越身为受造物的界限,而闯进神的境界,就正如上主天主在拯救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彰显了祂的名字21,现在人也希望能藉此而为自己留下一个名字作纪念。与此同时,他们希望可住在城里,避免在全地面上分散。事实上,天主给人的使命就是生育繁殖,充满大地。充满大地就是要他们在大地上分散,如今,人不想分散,他是否拒绝执行这命令呢?不想承担管治大地的责任?
人想升天,却事与愿违,天主下来,混乱了人的语言(11:7),结果人停止建造那城,分散到各地去(11:8-9)。
人是受造物,必须接受身为受造物的界限。随着人的文明和科技进步,人越来越想超越这界限,把自己变成为神。先知就指责外邦的君王傲慢,自以为神,结果却带来丧亡(依14:13-15;则28:2-9;31:1-14)。人称这建造塔的地方为「巴贝耳」,原文也可指巴比伦城,创世纪也许反映了先知的思想。
天主混乱了人的语言,一方面看来是一个审判,一份惩罚。另一方面,这也是人尝试跨越本身界限的后果。在乐园里,人被训示不可吃知善恶树的果子,他要接受天主颁下善恶标准,不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人才可和平共处。现在,人在建塔的时候只依从自己的意愿而行事,人的共融自然再次受到破坏,言语不通,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写照?
亚当和厄娃被遂出乐园时,天主为他们做了皮衣,给他们穿上(3:21),保护他们。天主给加音一个记号,以免人击杀他(4:15)。在洪水中,天主保存了诺厄和同他在一起的家人和动物,洪水过后,并与他立约,许下不再因人的罪恶而消灭人。过去,人犯罪后,天主都会加以眷顾,保存他们的性命,现在,人分散各地,天主又会做什么呢?
创11:1-9之后记述了闪的族谱,这族谱所记的家族以特辣黑和他的儿子作为结束。人的历史是否从此就陷于罪恶中?人渴求与神人的交往共融又是否会无法达到呢?
天主的救赎:开端与终结
人既然不能藉着自己力量升到天上,那么天主可以亲自从天上下来,以达成人的愿望。因此,祂召叫亚巴郎,使他成为一个大民族,成名及成为一个福源(创12:2)。藉着亚巴郎,人可以成名,满全了人建塔的目的(创11:4),藉着他,人可以得到祝福,换句话说,人因此获得生命的成长和力量,以完成天主在创造时给人的使命。在亚巴郎身上,天主展开了祂救赎人的工作。
在《创世纪》一书中,人已可以在罪恶的氛围中找到希望。兄弟相残,使人的共融受到破坏,而创世纪一书中的圣祖叙述都是和兄弟相处有关的。亚巴郎把长子依市玛耳和他的生母赶出家门,才阻止了妻妾间的纷争(21:9-21)。厄撒乌和雅各伯在母胎中便已开始争取长子的名份(25:19-26),结果在母亲黎贝加摆布下,雅各伯假扮厄撒乌而骗取了长子的祝福。为了逃避哥哥的杀害(27:41),雅各伯只好逃往舅父家。最后,他回家途中,虽然与兄长和解,彼此修好,可是两兄弟却从此分手,居住在不同区域(33:1-17)。若兄弟们不能和平共处,亚巴郎的子孙怎样可以成为一个大民族呢?天主的许诺使他们成为一个大民族又怎样实现呢?
雅各伯共有十二个儿子,多子多孙,本是天主的祝福,可是兄弟们却忌恨若瑟,想把他杀死,最后兄弟们把他卖到埃及为奴,拔去眼中钉。但在天主巧妙安排下,他却为家人准备了食粮,在饥荒时保存了他们的性命。若瑟宽恕了他的兄弟,因为他瞭解这原是天主派遣他先到埃及,以保存他们的性命(45:5-8)。换句话说,他愿意成为兄弟的看守人,不计前仇,在兄弟有困难时施予援手。
在兄弟相认前,犹大也愿意为弟代罪受罚。若瑟把自己的爵杯放在本雅明的粮袋里,及后,再派人把兄弟拘捕回来,在本雅明粮袋搜出爵杯后,犹大自愿代替弟弟留在埃及受罚。他知道若弟弟不回家,爸爸必死无疑,因为他疼爱本雅明,如同过去他爱若瑟一样,这方面超过他对其他儿子的爱。犹大接受了爸爸偏爱的弱点,没有因若瑟的离去而改变,现在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因此他愿意牺牲自己,留在埃及,以保存父亲和弟弟的性命(44:18-34)。人愿意为家庭团聚、兄弟和睦相处而付出自己,人共融生活就有希望了。
亚当和厄娃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子后便害怕起来,因为生命从此不受保障。加音杀了亚伯尔,因为他不愿做兄弟的看守者,但若瑟和犹大都愿意成为兄弟的看守者,因此《创世纪》一书结束时若瑟对兄弟说:「你们不必害怕,有我维持你们和你们的孩子。」(50:21)他不报复。亚当和厄娃犯罪后就害怕。现在人犯罪后,可以不用害怕,因为有宽恕,而天主会把人做的坏事变为好事,带来好的结果。
为别人而牺牲了自己,指向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默示录》描述耶稣救赎所带来的新天地、新耶路撒冷时,海首先消失了(默21:1),黑暗也不再存在,因为天主亲自照耀这城(默21:25;22:5),天地初开时象征着混沌空虚,威胁着生存的黑暗和深渊的水(创1:2)彻底地除去了。人过着丰盛完满的生活,那时再没有死亡、泪痕、悲伤、哀号和苦楚。这里没有罪恶(默21:8),因着人的罪过而带来的诅咒不再存在了(默22:3)。人和大地不只回复到创造的完美,并且会超越比创造时的更好,现在生命树每月都结果,而叶子更可治病(默22:2),生命完满地出现。
进入这新耶路撒冷的人民是万民和君王(默21:24),他们曾反抗天主和羔羊(默16:14;17:18;18:9;19,9;20:8),并且被打败(默19:21;20:9)。现在他们带着他们的财富和光荣,即他们的成就,来到天主面前,钦崇祂,景仰祂,因为天主住在他们中间(默22:3-4)。天主给加音一个记号以保护他,现在这城里的人民额上都刻着天主名字(默22:4),他们都是属于天主的人民,这就如同天主造人时,天主不是各按其类而造人的,因为人只有一类,就是天主所创造和救赎的子民。
在新天地里,天主的救恩在人和整个创造中彰显出来。在新天地未完全实现时,人就生活在光明与黑暗中,在美善与罪恶中,但新天地的来临提醒人不要忘记自己的罪过,因为罪会破坏创造的美善与和谐,新天地的来临也挑战人离开罪恶走向善,因为藉着基督的救恩,人有力量可以这样作,完成天主在创造时给他的使命。
新天新地出现,不单只是说受造物返回创造时的完美,而是一个彻底的改变,超乎了人所能想像的。这一切都是天主借着被宰杀的羔羊,即耶稣,而成就的(默21:5-6,23;22:5)。这份救恩已开始了,基督的复活就在一周的第一天,一清早或是天还在黑暗时发生(玛28:1;谷16:2;路24:1;若20:1)。换句话说,他从死者中复活时就是创造的一周的第一天,那时,天主说有光就有光,而创世纪没有说祂造了光,而光象征着天主的生命和奥秘22。在基督新的创造,光就是天主和羔羊的光(默21:23;22:5),照耀着得救的人民。天主是创造者,也是救赎者。
总结
「基督徒的天主是一个创造人,爱人……的天主。祂向人显露自己,也使人因此而对自身的价值及意义,取向,有更深的认识及珍惜。」23阅读创1-11章,人可以重新肯定自己和整个宇宙的价值,天主的创造是美好的。人可以再次反省自己的使命,好好管治大地,人与人共度和谐共融的生活,让生命丰盛地发展。人可以更深刻地瞭解自己境况,不依从天主定下的善恶标准行事而破坏了创造的美好和毁灭了生命,但他亦可以体验天主的包容和关怀,祂不想人丧亡,只愿人能生存的善意。如此,人可以藉阅读圣经,领会天主的救恩历史,体验耶稣基督死亡和复活所带来的救恩,期待新天新地的来临。
1. 1. Rogerson J.W. 在其着作中精简地介绍了这些研究。Genesis 1-11 (Old Testament Guides). Sheffield: Jsot Press, 1989, pp.1-52。也请参阅 Blenkinsopp, J., The Pentateuc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five books of the Bible. New York : Doubleday, 1992, pp.1-30. Campell, A.F. and O' Brien, M.A., Sourcies of the Pentateuch : texts, introductions, annotations. Minnesota : Fortress Press, 1993, pp.1-20. J. L. Ska, Introduzione alla lettura del Pentateuco Bologna: Edizioni Dehoniane, 2000, pp.113-185. 房志荣著,《梅瑟五书批判小史》,台中 闻道出版社 1968。
2.Campbell, A.F. and O’ Brien, M.A., Sources of the Pentateuch, pp.22-23, 92-95.
3.Wenham, G., Genesis 1-15. Texas: Word Books, 1987, p.18.
4.约38:4-11也反映了第二和第三天的创造。
5.思高译本「大鱼」按原文包括了海中的海怪,例如:依27:1海中的「里外雅堂」Leviathan和蛟龙,这些海怪都是受造物。
6.根据1:24的原文。
7.可参阅创3:22;11:7;撒下24:14。
8.傅和德著,《旧约诠释》,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 26页。 Wenham, G., Genesis 1-15, p.33. Sarna, N.M. , Genesis. Philadelphia: The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1989, p.13. 但在第七天,人可景仰天主。
9.这样解释也可说明,人犯了罪后,仍不会改变他是按天主的俏像造成的事实(创5:1-3; 9:6)。
10.创2:1-3与出25-40在用词上都有不少相同之处。因此我们可推论,拣选了以色列为祂的子民后,天主便住在以色列和他的圣所中,在以色列身上,万民可以见到天主。
11.这个解释也可说明创1:1-3节并不是想说明天主从「无」中创造万物,原文句子的构造在翻译上带来不少困难,一般诠释都有说明,故在此不会重复。
12.第一天,天主说有光,而没有指出光的功用。
13.出18:4;申33:7,26,29;咏20:3;33:20;70:6;89:20;115:9, 10,15;121:1,2;124:8;146:5;达11:34;欧13:9。另外两篇圣经,依30:5和则12:4,是指埃及军队和漆德克雅的士兵不能保护以色列和君王。 Ska, J.L“Je vais lui faire un qui soit son homologue (Gn 2:18). A propos du terme《- aide》”, Biblica 65 (1984) pp.233-238。本文有关创1-3章的讨论也参考了Ska在宗座圣经学院未出版的讲义。
14.民9:2;撒下5:1;编下11:1;撒下19:13-14。
15.厄下5:5;依58:7。
16.撒下10:4;依20:1-6;47:2-3;耶13:22;则16:36-37;欧2:5, 12;亚2:16;米1:8;鸿3:5。
17.咏6:11;83:17-19;米3:7;7:16;北10。
18.在离开乐园时,亚当给妻子起名(3:20)。主人可为仆婢、家畜和产业起名。天主创造了各种野兽和飞鸟后,亚当给它们起名(2:19-20)。但天主造了女人后,亚当没有给她起名。
19.后期犹太和基督徒传统,蛇代表了魔鬼,「因魔鬼的嫉妒,死亡才进入了世界」(智慧篇2:24)。但蛇在创世纪叙述本身并不指魔鬼。蛇在泥土爬行,而人源自泥土,死后也返回泥土,因此蛇与人的起源与死亡有密切的关系,它象征了人生命的奥妙。再者,它喜欢在黑夜活动,神出鬼没地出现。人自己内心的深处也像一个黑洞,这里人找到他的本能、意愿、欲望……人对此并不完全瞭解,蛇神出鬼没地出现,人的本能与意愿也在人不完全明白的状况下影响着他的行为,因此保禄说:「我有心行善,……但实际上却不能行善。因此,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罗7:18-19)蛇是否代表了人无意识本能和愿望的境界呢?
20.圣经没有指出邪恶和强暴的例子,但6:2中天主的儿子,可指君王强夺别人的妻子(撒下11);另一个解释是人企图攀越人的限制,走向神的境界,就如蛇引诱人时说:「吃了这果子,你们的眼就会开了,将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3:5)
21.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迫害,因新埃及王不认识若瑟(出1:8)。当梅瑟请求法郎让以民离开埃及时,法郎的回答是:「谁是雅威,我该听他的命,放以色列走?」(出5:1-2)在十个灾祸和过红海的事件中,天主彰显了祂的大能,让人认识祂是一位怎样的神,认识了祂的名字就是雅威(出3:14;也请参阅出14:25,30-31)。
22.见本期第40页。
23.高夏芳「圣经的形成与诠释」,见本期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