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美,就是心中有爱
    三年来,她的身影在我脑海深处久久无法挥去,特别是每当见到街头蓬头垢脸的穷人或路旁独坐无依的老人时,她的影像就会立刻显得格外鲜活起来。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九八五年元月间的一个下午,她应邀在台北中山堂作专题演讲。

  瘦小的个子,风霜的脸上爬满了皱纹。如果不是裹在她身上的那袭代表贫穷的印度平民服,任谁也无法相信,她就是素有“贫者之母”、“慈悲天使”、“当代活圣女”令誉,且曾于一九七九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德蕾莎修女。

  她虽然已有七四高龄,但那天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过程中,却仍然神采奕奕,毫无倦容。听她侃侃而谈,实在是一种心灵极大的享受,令人倍感气爽神清。在那次演讲中,她跟大家分享了许多她在服务穷人时所发生的感人故事。

  德蕾莎修女追忆说:“有一次,我在一条没有加盖的臭水沟里找到了一个又脏又臭,且已奄奄一息的老人。我们整整花了三个钟头才把他给洗得干干净净,为他换上清洁的衣裳,并且喂饱他。但是我们的爱心仍然挽救不了他垂死的性命。临终前,他以微微颤抖的声音告诉我:‘修女,我活得像只没人理睬的动物,但却死得像天使一般。’我当时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眼中的泪光。说完之后,他就安详的走了。”

  有位记者曾好奇的问德蕾莎修女,为什么要特别照顾穷人中的穷人呢?她的回答是:“因为这些人活得毫无人性尊严,至少死的时候应该像人一般的死去。”在印度,牛被视为神明敬拜,而素有万物之灵美誉的人类,却连牛都不如。这又是何等的讽刺呢!

  圣经上说:“假如有人赤身露体,且忍饥挨饿,如果你告诉他们,叫他们平安回去,吃得饱饱的和穿得暖暖的,却没有具体帮助他们的话,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耶稣的爱徒若望说:“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嘴里说说罢了,而要以行动和事实证明。”德蕾莎修女本人就曾一再强调说:“我们既不说也不讲,只是做。”

  德蕾莎修女认为贫穷不单指物质的匮乏,也包括心灵的空虚。她尝说:“物质的匮乏比较容易解决。但今天多的是心灵贫乏和寂寞孤独的人。所以你们应该去找这些心灵贫乏者中的贫乏者,那怕只是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握手,一句安慰的话,甚至一个拥抱,都能填满他们空虚的心灵。”

  有一次,修女走在人车川流不息的伦敦一条大街上,偶然间瞥见路旁有一个垂首独坐的老人。她本能的走过去,紧紧的握住那老人家的手,两人默默无语。过了一会儿,那老人家突然抬起头来,噙着满眶泪水向修女哭诉着:“多少年了,我未曾握过一只这样温暖的手!”

  修女岂只是温暖了老人家的手,她所温暖的,原是一颗寂寞孤单的血肉之心啊!

  有一次修女在澳洲,探望一位不算穷的单身汉。满屋杂乱无章。修女问他说:“让我们替你整理一下好吗?”那位单身汉却并不领情的说:“整理给谁看啊!只我一人住么。”修女们仍好心的开始打扫。偶然间她看到躺在墙角一盏盖满灰尘,但未曾用过的吊灯。修女不解的问他:“为什么不把它吊起来而浪费在那儿呢?”他无奈的回答说:“我孤家寡人一个,又没有朋友,晚上更不会有人来看我么。”修女终于明白他的意思,遂问他说:“如果我们修女常在晚间来看你的话,你是否要把它挂起来呢?”他终于点了点头,表示愿意。

  五年了,那盏灯常在夜里大放光明,不但照亮了整个屋子;也更照亮了一个原是黯淡无光的生命。

  德蕾莎修女永不止息与无私的爱,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同时也获得世人热烈的回响。成千上百的年轻女子因受到她的感召而加入她所创立的团体;有钱人士也纷纷慷慨解囊,甚至在世界各地成立组织,以具体的行动支援她的善行。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更为了向她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谢忱,特别优待她终生免费搭乘印航飞机和火车。

  我们不禁要问:一个身高不及五尺,经年被心脏病所困,且由于大趾内侧发炎肿胀几近跛脚的老修女,又怎么能有如此超乎寻常的表现呢?又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她呢?

  毫无疑问的,这是来自她那虔诚的宗教信仰,因为天主教的信仰包括“敬天”和“爱人”两方面,而爱人也就是敬天的具体表现。耶稣说:“几时你为最小弟兄做的,也就是对我做的。”具体的是:“我饿了,你们解我的饥;我渴了,你们解了我的渴;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衣服穿;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坐牢,你们探望了我。”

  德蕾莎修女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才选择了终身愿意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而她服务的热诚也是非常令人感动,只要能为她心爱的穷人多付出一点爱心的话,她会毫不迟疑的为他们去争取。

  我们就拿一九七九年诺贝尔奖颁奖这件事为例吧!每年颁奖之后,挪威政府照例都以国宴招待得主与贵宾,以示庆祝。当德蕾莎修女获知这个消息之后,大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无谓的浪费,遂向主办单位建议取消。她说:“一顿豪华国宴只能供一百三十五人享用而已,如果把钱交给我们仁爱传教修女会运用的话,则可以让一千五百名印度穷人多吃饱一天。”与会的代表们及来宾为她这一席话所感动,终于决定取消国宴,把六千美金的餐费统统交给她,然后她把这笔款项连同和平奖金十九万两千美金,一并捐作麻疯病防治基金之用。

  德蕾莎修女曾说过:“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原因,而贫穷则是我们拒绝跟别人分享的结果。”犹记得当年海山煤矿首次发生灾变时,一下子就募到一笔庞大的捐款。可是第二次灾变后所捐的数目却远不如头次多,因此而引起部分人士的微词,抱怨社会的爱心已渐渐在冷却与痲痹中。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批评是不公平的。因为毕竟在我们社会中,真正有爱心的人占少数,而这些有爱心的人却未必都是有钱的人。因此,捐款次数多了,免不了也会有心余力绌的无奈。试想,我们的社会如果只靠这少数人来发挥爱心的话,我们行善的能力将是如何的有限呢?我们宁可每年吃掉一条高速公路;我们宁可为了享用一顿满汉全席而浪掷数十万元,但却无视于那些忍饥受冻,极需我们伸出援手的穷人。我想,这才是德蕾莎修女所说,导致世界贫穷的主要原因。

  圣经上有段发人深省的话,值得我们再三沉思:“如果我能说人间的语言或天使的语言,但是如果没有爱,我就成了一面会发声的锣和会发响的钹而已;如果我有先知之恩,又能明白一切奥秘和多种知识;如果我有全备的信心,甚至能够移山倒海,但是如果我没有爱,我就什么也不算;我若是把所有财产全施舍了,甚至舍身投火被焚,但是如果我没有爱,这一切为我就显得毫无益处了。”

  德雷沙修女心脏有病,但她却能以一颗残缺的心去包容整个世界;她虽然不良于行,但却又能跋涉千山万水,走遍天涯海角,不为什么,只因为她心中有爱。

  美,就是心中有爱,德蕾莎修女不是已经为我们做了最完美的诠释么?

(中国时报7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