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给自己一点儿时间
    我每年都有连续八天静修独处的机会,除了让因繁忙而感到疲累的身子获得适当的休息外,也更是为给自己多点儿时间读读圣经、祈祷和反省。

  往日,我大都喜欢到淡水圣本笃静修院来度过这难得的八天。一来是因为离台北较近;二来也是因为跟此地的修女们较熟。但最大的理由却是,这里有如人间仙境,置身其中,常令人有心旷神怡,超凡入圣的感觉。

  有两年没到淡水了,但却常在思念中。所以今年元旦圣家堂堂庆刚过,我立刻抛下一切俗务,拎着简单的行囊直奔淡水静修院而来。修女们由于两年不见,显得格外的热情与亲切,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静修院矗立在山丘之上,占地面积广阔。除了一大片榕树和相思林外,还有修女们精心设计和细心照顾的花圃,栽植着各种花卉。到这儿来,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上山,也可以下海,为从小就酷爱大自然和山水的我,更是如鱼得水。

  八天,在繁忙的传教与牧灵的生涯里,可以说是一种近乎“奢侈”的数字,所以格外值得珍惜,也必须善为利用。

  每日清晨,当大地还笼罩在一片沉寂中,教堂里就已经传来修女们阵阵清脆的祷声和脱俗的赞美歌声,把我从酣梦中唤醒。

  我最喜欢在曙光即将初露的时分,漫步在林荫道上,在那片无声的世界里,去体会圣咏第十九篇“不是语,也不是言,是听不到的语言”的奥秘。那真是一种只有全心追寻心灵世界的灵魂才能领悟的绝妙境界啊!

  我也喜欢沉醉在晨间相思林传来那迎接朝阳的每一声虫鸣鸟叫,像串串悦耳的音符飘向天庭。在晨曦里凝视被一夜露水洗礼过的园中一草一木,也是人间另一种美好的享受。因为它会使一切尘念在刹那间化为乌有。此刻,最能帮助我了解圣经上耶稣所说的话语了:

  “不要为你们的生命忧虑吃什么,或喝什么;也不要为你们的身体忧虑穿什么。难道生命不是贵于食物,身体不是贵于衣服吗?你们仰观天空的飞鸟,它们不播种,也不收获,也不在粮仓里屯积,你们的天父还是养活它们;你们不比它们更贵重吗?你们中谁能运用思虑,使自己的寿数增加一肘呢?关于衣服,你们又忧虑什么呢?你们观察一下田野间的百合花怎样生长。它们既不劳作,也不纺织;可是我告诉你们;连所罗满王在他极盛的荣华时代所披戴的,也不如这些花中的一朵。田地里的野草今天还在,明天就投在炉中,天主尚且这样装饰,信德薄弱的人哪,何况你们呢?所以,你们不要忧虑说: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寻求的;你们的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所以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昼间,我喜欢踩着柔软的草坪,仰观朵朵棉絮般的浮云,掠过那片无垠碧蓝的穹苍;一面沉思“荣华富贵转瞬成空”的人生哲理。我惊喜地发现:淡水的天空竟是如此般出乎意料的蓝,且是天、天、天蓝;而这里的云也似乎显得异样的纯净与洁白。

  我更喜欢遥望那远处被弥漫的浓雾环抱的层层山峦背后所蕴藏的那股“云深不知处”的神秘,莫非,那就是造物主所住的地方,令人有急欲前往一探究竟的冲动。

  午后,我从山上沿着一百多级的石阶而下,漫步到海边,想重温旧日碧波万顷和点点帆影的情趣。却蓦然惊觉,才两年不见,不但碧波不再,连点点帆影也早已失去踪影。水中随波逐流的秽物,岸上摊贩的吆喝声掺杂着阵阵刺耳的汽艇马达声,似乎都在向过客诉说着她“年华老去”的无尽悲哀。看来,淡水旧时的风貌,只能在记忆深处去捕捉和回味了。

  我曾在岸边徘徊良久,沉思着近代物质文明的功过,不胜唏嘘。

  踩着落日的残辉,步上归程的刹那,脚步突然间变得沉重了起来。

  每当夜幕低垂,我都会利用晚餐后的片刻,在沁凉山风的吹拂下,在林荫道上漫步,回顾过去三百六十五个日子的得失;更展望如何在未来的一年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美的牧人,在属灵的世界里,为社会和人群提供更多和更好的服务。

  晚间,我可以再度尽情又尽兴地遨游在浩瀚的知识领域里,阅读这一年来想读而又无法如愿的书籍。日形空洞的脑子里,突然间又变得充实而灵活了起来,那是一种获得与成长的喜悦。每晚,在夜阑人静时,我都会拥着一分满足感走入梦乡。

  八天,在少有的宁静安详中滑过,那是一种没有车声,也没有澡涌人潮的世界。只有风,只有云,还有那满园沁人肺腑的花香与我相伴,享受与造物者共游的乐趣。

那是一种回归根源的满心喜悦啊!

  忽然想起神秀那首偈语来了: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在生态环境受污染的情况日趋严重的今日,人类的心灵又岂能不蒙垢呢?我们是多么需要常常从俗务的漩涡里跃出,给自己留点儿时间独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里,去享受片刻的宁静,好让一切澄明。

  挥别了修女,脚还没跨出大门,竟已在期待着明年此刻的早日来临!

(自由时报7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