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谈人生际遇
    诗圣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一文中曾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清末大思想家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论〈人生目的何在〉一文中,亦有如是的感喟:“呜呼,何自来?生、老、病、死。”

  自古以来,探究人生意义何在的人众多,但每人际遇不同,有人因找不到答案而终日郁郁寡欢、消极悲观,甚至最后以自毁了断残生;有人则在尚未了解人生意义之前,心中充满了迷惑与不满,待寻到答案之后,原是暗淡的人生刹那之间明亮了起来,因而改变了一生,往后的日子里常洋溢着喜乐、平安、希望与活力。虽需付出很大代价也在所不辞。

  此次利用年假期间,翻阅了几本小册子,书中几位主角的遭遇,读来令人感慨良多。

  第一位是被清末民初国学界与词界推崇备至的诗人兼词人王国维;第二位是在天主教历史上享有极大盛誉的神、哲学家奥斯汀;第三位则是现任总统李登辉先生。

  王国维在享有一切荣华富贵与名利之后,到晚年退隐家园,一方面反顾过去的岁月,同时更希望藉此揭开人生之谜。

  虽然他费尽心力朝思暮想,却因缺乏正确哲学家思想指引而一直不得其门而入,以至深陷苦海之中,终日悲观哀伤、消沈颓丧,终于导致精神崩溃。

  他由于苦思不解,遂转向亲友请教问题,但却无人能够为他解开心中之谜。因而整日在公园里或湖畔徘徊流连,每次遇到游客,辄以“你为什么活着?生命的价值何在?”等问题相询,如果未能得到满意答覆,就会骂对方是疯子。游客们由于不胜其扰,往往也以“王疯子”相讥。

  王国维由于一直无法解开人生之谜,据说最后竟因绝望而投湖自尽,以了断残生。他的悲剧曾给当代的文学界与知识界带来无比的震撼,对一代伟人的突然殒落表达无限的遗憾与怀念!

  第二位人物是奥斯汀。

  奥斯汀于西元三五四年生于现今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母亲莫尼加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父亲则是在临终前才受洗皈依。

  奥斯汀小时候曾生过一场大病,几乎死去。虽曾央求母亲差人请神父前来为他举行洗礼,但神父尚未来到之前,他却又霍然痊愈,所以母亲就把洗礼一事给暂时搁下,却没想到这一搁竟是一段很漫长的岁月。

  小时候的奥斯汀并不好学,上中学后又由于交友不慎,从此开始纵情恣欲、荒淫度日。中学毕业后回家住了一年,等待父亲替他筹钱上大学。在那段时间内由于无所事事,所以更加堕落。虽经母亲一再告诫,却仍置若罔闻。

  十七岁那年进迦太基学院攻读法律。迦太基是个港口,世界各地人来人往,自然成为声色犬马之场所。奥斯汀置身其中,自然越陷越深,终致无法自拔。年轻时的他虽然也曾谈过恋爱,但却爱情不专,只愿与相爱的女子同居而不愿与她正式结婚,心中另打算将来娶别的女子为妻。

  进入大学之后,开始用功读书,除本行外,举凡文学、哲学、数学及公开演讲,成绩都非常优异;并曾因获得演讲比赛冠军而被选为学生领袖。可是父亲不幸却正在此时去世,令他哀痛不已。

  这期间,奥斯汀读到一本西塞罗的名著,书中劝人要超越肉体享受,追求天上的智慧与爱情。由于作者文笔优异,激起他渴求与天主接近,遂开始研读圣经。无奈由于傲慢,无法了解其中奥义而放弃,遂再度陷入荒唐而愚昧的生活之中。但是每当激情过后,却又带给他更大的心灵空虚。虽然他当时已经相信宇宙间冥冥中有一主宰存在,但却因受到一些摩尼教徒的影响,反而嘲笑天主、圣经和基督徒,如此长达九年之久。

  父亲去世后,母亲无力继续供他念书,遂返回家乡创办学校。由于他的学识才华,很快就吸引了许多城中最优秀的青年学子投入他的门下。学生中有不少天主教徒,有些正在准备受洗,但却往往因被他嘲笑而作罢,因而激怒了母亲,终被逐出家门。

  奥斯汀虽一再拒绝天主,但天主却并未因此放弃他,母亲也无时无刻不在用泪水祈求天主赏赐她的爱子回头之恩;并曾含泪恳求当地主教好言相劝。主教却回答她说:“还不是时候,因为他现在还在为自己的学识而沾沾自喜,此刻跟他谈话是听不进去的。您先回去吧!您的泪水是不会白流的。您的爱子终有回头的一天。”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与志趣都非常相投,且终日形影不离的挚友,原准备要受洗,但却由于奥斯汀的嘲讽而作罢。过了不久,这位朋友发高烧而不省人事,神父终于为他付了洗,受洗后病情突然好转,奥斯汀复加以嘲笑,且告诉他说:“他们是趁你之危而给你付洗,所以你现在大可不必理会这件事情。”没想到反遭朋友的责骂。两天后朋友平安地离开了人世。

  奥斯汀伤心之余,重新返回迦太基,在大学任教,并著书立说。有一次他因参加演讲比赛夺魁而誉满全市,不但名利双收,而且也结交了许多社会名流,但内心却仍然感觉不到真正的平安与喜乐;同时也发现摩尼教徒所说的话十分荒谬,终于决心认识天主,只是不知何去何从而已。可幸的是,母亲此刻一直陪伴在爱子身边,日夜仍然不断地为他流泪祷告。但是由于当地的学生经常喜欢罢课和示威游行,令他感到非常厌烦,遂瞒着母亲,带着同居女子前往罗马,令母亲悲痛欲狂,但上天自有奇妙安排。

  到罗马后,他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一直发高烧,几乎死去。由于这场大病,让他对身后可能下地狱,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同时罗马的学生那种迟迟不缴学费的习惯,也让他生活顿感拮据。遂决定前往米兰教授修辞学。

  在米兰,他与当日义大利最杰出的演说家盎博罗削主教邂逅,也渐渐进教堂参与弥撒,并且非常喜欢听主教讲道。但起初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光想从盎博罗削主教那里学到演讲的技巧而已。但另一方面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很多道理,也终于觉悟出过去对教会所作的种种无情打击,实属不当。当时令他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一点是,他发现神职人员不结婚及不近女色的事实。只是当时还不了解,贞洁是天主赏赐给修道人的一种特殊恩宠,绝非光凭人力就可做到。

  也就在乍见信仰曙光之同时,爱子心切的慈母又不辞千里跋涉之苦,渡海来到奥斯汀的身边与他相伴。她深信有朝一日爱子必将受洗皈依,成为一位虔诚的信徒,并且还亲自陪他听道。但据奥斯汀本人表示:他当时惟一的困难是,他认为纯以理性就可以完全了解真理,可幸天主及时开启他蒙蔽的心灵,终让他了解以有限的理性去完全了解无限的神是不可能的。正因有此领悟,终于帮助他走出理性的黑夜,迎向信仰的光明。

  但是他仍有所犹豫与踌躇,深怕受洗之后就得挥别过去的罪恶生活,特别是一切淫乱的恶习,但靠天主的恩宠与热切的祷告,终于鼓起勇气打发同居女子回非洲家乡。但昔日恶习仍然对他缠绕不休,他甚至于想干脆度起伊壁鸠鲁那种“人生如朝露,当及时行乐,尽情吃喝”的日子,可幸母亲从小灌输给他有关死亡及审判的思想,此刻发挥了约束的作用;再加上母亲为他日夜不停的祷告,终使他重新回到教堂参加弥撒,并继续研读圣经。

  但最后对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却是一位当时任职于朝廷中的好友所给他讲述有关安当的故事。

  安当家中非常富有,十八岁那年,父母双亡,留给他一笔钜额的财富。他原想从此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及山珍海味的生活。岂料有一天早晨进教堂参与弥撒时,神父正在念圣经中耶稣当日对一位富少年所说的劝言:“如果你愿意更成全,去,变卖所有的一切,施舍给穷人,然后来跟随我。”当时听在耳内,安当认为是天主在直接对他讲话,遂回家变卖一切,全部施舍给穷人,只身前往埃及沙漠度起隐修生活。后来有不少人因受到他德表的感召与吸引,也遁入荒野隐修。朝廷中的朋友原有两位同事,都野心勃勃,且早已与富家千金订了婚,后来也因读了《安当传》而放弃一切,步武圣人的后尘。

  当时奥斯汀深受这个故事所感动,就像一把利剑穿透他的心,立刻跑到屋后花园,匍匐在地,捶胸痛哭过去种种罪恶,向天主大声呼号说:“主啊!为什么不是现在呢?为什么我不现在就全心归向您呢?主啊!我现在就愿意,请让我现在归向吧!”

  但就像耶稣于受难前夕,在山园祈祷时,向三位正在打瞌睡的门徒所说的:“精神固然豪爽,但肉体却是软弱的。”这次,他几乎成功了,但不幸最后仍是功亏一篑。但正在灵肉交战之际,他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在向他一遍又一遍地说着:“拿起来念,拿起来念罢!”他环顾四周,却不见人影。于是随手翻开圣经,正好读到罗马书第十三章第十二节:“不可狂宴豪饮,不可淫乱放荡,不可争斗嫉妒,但该穿上主耶稣基督;不应只挂心肉性的事,以满足私欲。”

  念到这里,他满心喜悦,往日的一切阴霾,顿时一扫而空,连那位好友也立刻表示愿意跟他一起皈依。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喜极而泣。毕竟皇天不负苦心人,多年来的祷告与泪水终于没有白费。

  既作决定,遂放弃教鞭,跟好友专心准备受洗,也更加喜欢进教堂,跟教友们一起唱圣诗,内心一直充满了热火与喜悦。说也奇怪,往日的种种诱惑,此刻已一一离他远去。让他头一次享受到内心真正的平安。

  公元三八七年复活节前夕,就在他所崇拜的盎博罗削主教的手中受洗,在信仰内成为崭新的人。而他的母亲莫尼加,也在亲眼见到爱子终于回头受洗后不久,了无遗憾地撒手西归,去接受永恒的赏报。

  奥斯汀不但受了洗皈主,后来还创立了奥斯汀修会,度着祈祷、工作、读圣经和为人服务的修道生活。后来也当了神父,被任命为今日阿尔及利亚的主教,且是主教中最博学的一位,光著作就出版了高达三百多册之多,且全是名著。

  晚年,他住在西班牙异教徒汪达尔人入侵的北非。一日,他在口诵达味王的忏悔圣咏声中,与世长辞。

  奥斯汀的一生在罪恶中翻滚了多年,幸赖母亲不停的祷告、流泪以及来自上天的恩宠,终能脱胎换骨,成为天主教历史上名垂千古的伟人。在祷告中,他常向天主倾诉说:

  “主啊!你的美善亘古不变,而我竟迟至今日才知道爱你。看哪!你在我内,而我却在我外。我在外边寻找你,想要以美丽的受造物来填补我内心的空虚,但它们却使我远离你……。

  你曾召叫我,并向我呼唤,好让我不再对你充耳不闻。你又曾以你的光明照亮我的心,以驱除我的盲目;你对我散发你的馨香,让我呼吸并渴慕你;你感动了我,使我满心渴望你的平安。

  主啊!我们是因你而受造,除非憩息在你内,我的心灵将不会得到安宁。”

  也许,这就是奥斯汀对自己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吧!

  第三位人物是当前的总统李登辉先生。

  李总统在省主席任内,曾于中华民国圣经年台湾中区大会中证道,分享了他信仰的心路历程。

  李总统原非基督徒,年轻时就已经非常喜欢思考。当他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时,由于目睹社会上有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心理感到非常的不平衡,极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十五、六岁时,由于自我意识太强,在学校里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在家中则常与父母闹别扭。于是他问自已:为什么我的“自我”竟会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无法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十七、八岁时,因亲人的过世引起他问了许多问题。诸如:人为什么会死?既然会死,又为什么要生?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人死后要到那里去?到底有没有永生呢?这些问题曾困扰他长达十数年之久。虽也曾下过功夫读书,希望能从书本里找到答案,但是结果还是徒劳无功。

  在彷徨之余,他渐渐意识到似乎心中欠缺了什么,于是他转向教会。在台大执教期间,几乎每天都去听道,也跑遍了台北各基督教会。但这一切努力仍然无法填补心灵上的空虚。

  渐渐地,天主帮助他了解,问题的症结是在于他想以纯人性的眼光探讨神。在证道词中,他说:“原来我是以‘我自己’来了解神,所以没办法了解。‘我自已’没有‘灵’的同在,而信仰是属于‘灵’的层面,我却一直以生物的观点来看‘灵’的问题。”

  有了如此的顿悟,他终于要求受洗。受洗后,多年来一直困扰他的种种问题也随之一一迎刃而解,而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如何面对痛失心爱独子的表现。他说:“去年,我失去了我的儿子,这是件很痛苦的事。但是我知道他走的路,我也会走,将来我还是会和他在一起的。”

  在若望福音第十二章十四至二十五节,有耶稣说的一段意义非常深远的话。他说:“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如果死了,就会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性命的,必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就会保存性命至永生。”在这段话里,李总统终于找到了答案。他说:“憎恨自己性命的意思,是叫我们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转变为以天主及他人为中心的人生。我们的生命也因着爱别人、克己,且为了高尚的理想与信仰而活,才有永恒的意义与价值。”

  当场有听众问他从政之后有何感言。他回答说:“第一点是,得救以后,信仰使我产生了智慧。我现在做事都靠智慧。智慧那里来,是神告诉我的。在把必须了解的事都了解后,神会照顾信仰祂的人,赐他智慧。第二点是,在工作上我本着‘爱’作出发点。‘爱’是宇宙间最有力量的武器。过去没有神同在时,会有‘无力感’。自从神与我同在以后,我就没有‘无力感’的感觉,也不会自满。”

  在那次证道末了,他告诉听众说:“神的爱可以改变人的生命。所以,我把我的生命托付给神,神要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据他自己说,他原来的志向是想当牧师,可是当他了解神对他另有安排的时候,他毅然地负起一国最高元首的重任,成为我国第七任总统,这就是信仰使然。

  当日读完三本小册之后,内心有很多的感慨,但却有更深的感动。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今日世界里,有太多的事物扰乱了我们的视线,以致让我们看不清生活真正意义与目标到底是什么?也不易肯定生命的价值与内容。但愿他们的不同际遇,能够在茫茫的人海中,给予我们些许的启示!

(自由时报7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