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浪子
人人都熟悉路加福音的浪子回头的故事(路15:11-32)。如果我们不仔细研究这个比喻的涵意,我们怎能讨论与天主修和的问题呢?再说,这个故事对我们现代似乎特别适合。每天我们都可听到孩子离家出走的新闻。不过,这个故事也许不如我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人人都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除了因为误解、抗拒或甚至在离家时所引起的反叛,使我们感到的遗憾之外,我们再也不能从离家这件事中看到什么悲剧的意味。许多聪明的父母也明白这一点,不认为子女们要求离家去体验生活,或如一般人所说“年轻时糊涂事”,一定是一件错误的事。我们应该明白,人自由地受教育以做真正自由的人,是我们这一代最明确的需要;同时这也是我们有最少经验和最不能胜任的工作。做父母的,要在赞扬偏差与压抑创新的两个极端的做法之间,求得适度的平衡,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说,还有些父母慈爱同时又专制。
诗人励奇把我们这一代的思想表露无遗:“你很难令我相信,浪子回头不是关于一个不要接爱爱的人的故事。”为什么拒绝爱?因为,照励奇的解释,这是一种不知如何与赤子之心融通的爱;是一种正如现代表青年所说的企图暗暗地“救他”的爱。孩子一出生,“几乎一切都已决定了;细节可能会有更动,但大体上说,你就是他们一直以来所等待的,他们已按自己的愿望,为你的存在计划好一种生活的孩子。”(The Diary of Malte Laurids Brigge,Vol I.Paris,Seuil,1966,pp.694-695)父母这样爱他们的子女,无疑是在剥夺他的人格,剥夺在他之内仍然是自由的、尚未驯服、尚未决定的一切。因此,孩子选择了逃跑而不愿服从父母。父母说他们失却了孩子;但孩子说,如果他留在父母身边,他自己和他人就要失去他,因为他放弃了在困难的冒险生活中,寻求自我的挑战。
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就因为这个原因而抗拒天主。这种错误的天主观念是从那里来的?由于,错误的判断,懒于寻求天主,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不正确的了解。甚至教育者都成为其牺牲品的错误等等。无论它的成因是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天主就是一个专制的形象,一个绝对的权威,一种全能的父权,一份过分保护、过分无所不知的爱。心仍然是狂野和尚未驯服的现代青年,他们只能逃避这压倒性的临在,因为这临在似乎禁止人随意追求幸福、自由和自然且自发的爱。
现代的父母和教会代表尽力以他们所知的方式,对付浪子的权威。很不幸,他们的态度,常常混杂着太多的埋怨和指责,责备青年不知恩,对青年的行为过度悲伤,无能为力的感觉和对孩子的抗拒。他们的骄傲使他们要求孩子保持沉默,希望他回头,同时渴望在他回头时给他一番教训,以使悔改的孩子能深信旧方式是对的,同时要表示只要孩子返回正“规”,一切都可以宽恕。
可是,耶稣的比喻的力量是在于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导。在比喻中,做父母的并没有对儿子的决定下判断,也没有阻止他离家,更没有因此而呼天抢地。他认为儿子的离家是一种损失,他毫无怨言地忍受这痛苦。不过,他既没有忘记儿子,也没有亲自出面干预和解决问题。他继续爱儿子,渐渐地,他的爱加深而以一种新的形式表现。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在儿子回来的一刻,父亲的喜乐,自然奔放;没有指责,只不温柔和欢呼。除非他的心已经改变,否则这一切怎么会发生?当孩子从一种经验漂泊到另一种,直到最后终于陷入绝望的悲伤之中,而父亲的体谅也越来越加深;最后,他终于能欢欣地迎接儿子归来,再也没有以过分保护的爱压倒或禁锢他的儿子。我们觉得父子都是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相见。父亲再也不努力把儿子拉回家庭传统不变的方式。他们的会晤是从心的一个新的层面开始的,在这个层面上,只有他们可以互相了解。这点我们从长子的反应可得到证明,他依然停留在惯例的、平常的服从的阶段,再也不了解他的父亲,而且觉得自己被排斥在这“奇异”的团圆之外。
你明白这个比喻的意义吗?首先,让我们说,天主的爱(见于天主圣三)绝对需要转变,以便减少它的专制性!人自己应该对任何错误的天主观念负责,无论这些观念是由于错误或无知而形成。不过,让我们先默想天主降生为人的奥迹。我们想像这次的“降生”,是天主圣三“会议”的结果,会议决定天主再度会晤人。向人显赤天主对他的爱的深度,最好的方法就是降生成人。似乎在这许多世纪以来,在天主这方面是沉默,在人方面是悲伤的漂泊时,天主自己也在寻找正确的方式,以便最后,当祂在“耶稣基督受苦之心的深处”,隐藏祂巨大的释放的力量后,人能从耶稣基督的形体认出祂。
天父之爱,并不透过耶稣,向我们表示这是系于古老的宗教制度的爱,这种爱只有那些仍处于比喻中的长子那种精神阶段的人才能接受。相反,天父之爱在耶稣内与我们所说的人心尚未驯服和野性的部分相连结,随时准备接受幸福的挑战,因此也常被罪、屈辱、悲痛和对他的自由的妒忌所损伤,但仍然中心。忠心到足以承认自己的限制和错误;自由到足以接受他最初否认的祂;愿意随时在惊奇和欢乐中发现天主与他所想像的不同,发现原来他现在可以称祂为“父”而仍然能忠于自己。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冒险!我们每个人是在这个伟大的冒险的那一个阶段呢?在我们之间,我们觉得自己和对方是在那一个阶段?因为如果天父失去了祂的子女,让我们不要忘记,祂的子女也彼此丧失了:国与国之间,被独断的、致命的疆界所分裂;种族被纷争,家庭被不同的意见而分裂!在教会之内,我们可对基督徒分裂成许多不同教派的事实作些什么?持什么态度?但愿福音的这个比喻能激发我们去承认爱的真正意义;承认爱不仅是我们想出来的陈腐和“理性”的概念而已;承认爱是唯一能把世界团结起来,使它能避免陷入更深的不幸的力量。
五、一颗新的心
“上主这样说—他曾在海中开了一条路,……你们不必追念古代的事,也不必回忆过去的事!看哪!我要行一件新事,如今即要发生,你们不知道吗?”(依43:16-19)
现代,我们很容易忽视依撒意亚先知这番话所造成的反感和。他劝人“不必追念古代的事,也不必回忆过去的事。”他所说的过去就是指脱离埃及的奴役和渡红海的事件。以色列的信仰是建立在对过去的回忆上。即使复活庆典,主要也是庆祝古代的这件事,好使它永远活在人的心里。可是,这位先知竟敢大胆的宣称:不要抓住这些回忆不放;把过去丢下!他这大胆的言论近乎亵渎。
耶稣也曾使当时的人反感,当年他曾宣称:“并不是梅瑟赐给了你们那从天上来的食粮,而是我父现今赐给你们从天上来的真正的食粮。”(若6:32)“到了时候,你们将不在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若4:21)“你们拆毁这座圣殿,三天之内,我把它重建起来。”(若2:19)他这些话几乎就在说:不要老是记着梅瑟,也不要耽于回忆耶路撒冷和她的圣殿的光荣的过去。正是这句拆毁圣殿的话,使犹太人找到借口判耶稣死刑。
依撒意亚先知所说和耶稣所建立的榜样,正是天主常要祂的子民明白的教训:“看,我要行一件新事,如今即要发生,你们不知道吗?”
圣保禄也向基督徒讲同样的教训(因为我们不比我们的祖先更好):“纵使我们曾按人的看法认识过基督,但如今不再这样认识他了。所以谁若基督内,他就是一个新受造物,旧的已成过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后2:16-18)我们不把耶稣纳入过去的记忆之中,因为他已复活,他把我们引向他的将来之内。
人不断被过去所防碍,而天主却不停地吸引人趋向祂为他打开的未来。
人会以为天主既如此满负着过去的一切,这一切必定会成为祂将来的计划的经与纬。其实不然,天主在圣经中不断地告诉人,祂最有兴趣创造“新”的事物,祂的作风永远是突然向人启示祂要领他们前往的新境界,使他们惊奇不已。
当人想到幸福与天堂时,他的心就因为思念失去的伊甸园而伤痛;在圣经里,我们看到天主不断地领导人向前行,朝向以耶稣这生命之石作基石的天主的耶路撒冷。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悲伤与罪时,他往往被这些不愉快的回忆所困;他看到自己一次又一次堕入同样的罪恶里,以恶还恶,他感到绝望,怕再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当天主呼吁人悔改时,我们知道祂在邀请人转向希望的平原。赐予人宽赦时,天主也开始抹去罪咎的恶梦;在赐予人友谊时,祂使我们再一次能与弟兄们分享和共融。我们又可以见到天边的水平线,通向新的未来的道路也打开了。亚登纳哥拉斯教长说得好:“如果我们向使一切翻新的天主开放自己,祂必定会替我们把陈旧的抹去,给我们一个新的现在,使一切都成为可能。”
这正是耶稣在浪子回头的比喻中所说的修和的意义。不是回到过去的情况(做了补赎和受了他父亲适当的教导之后),而是致力于新的家庭生活,因为经过离家的创伤和痛苦之后,这一切温暖与温馨,愈显得深刻和难以形容。
有些人觉得很难修和,因为他们不能摆脱过去的一切。“不必追念古代的事,也不必回忆过去的事!看,我要行一件新事,如今即要发生,你们不知道吗?”不幸,很少人能体会这个教训。教宗若望二十三对我们分离的弟兄所说的一番话,和依撒意亚先知的说话很相近:“我们不是在找出到底是誰对谁错。”
过去的包袱是多么沉重啊!我们是怎样难把眼光定注在基督所建立的新世界上!但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基督和他心里的爱,这样我们就可以透过他的眼睛看事物,以他的希望而希望,以他的慈悲去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