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再反省(3)
打破偏见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偏见是构成人际间误会和世界动乱的主因之一。
前言
当我们谈及伦理道德时,我们多想到孝、悌、勤、俭等道德项目,我们的重点也多是有关个人的修身问题。我们很少想到:为什么人人都想好,而社会风气那么坏?为什么人人都愿意和平,而免不了有战争?
当他们亲眼看到两个人吵架或甚至打架时,他们觉得很可怕;但他们感到世界分为东西两大阵营(美、苏)和南北两个天地(贫、富)的可怕吗?世上绝大部分的人——包括「好人」在内——都被糊里糊涂地安置在不同的阵营或天地中,不知不觉地要去和另一阵营中的「好人」对垒、对骂,甚至对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怪事?因为有「偏见」的存在!
有人说:「正确的思考能力,是伦理行为的重要条件;思想歪曲的人,很难活得正直。」偏见便是一种歪曲的思想。个人可能有偏见,国家、民族、宗教也可能有偏见。偏见是人际间误会的根源,也是世界动乱的主因。
什么叫偏见?
偏见(Prejudice)一词由拉丁文Praejudicium而来。在古罗马时代,法庭未审讯一宗案件之前,照例有一种「先断」(预先判断)的习惯,以澄清诉讼双方的身份和地位。这种「先断」慢慢就演变成今日我们所称的偏见。所以偏见是在正式审判「前」而下的判断,是在未认识事件,或对事件未经详细考虑前,便遽下的结论。
偏见大多带有感情用事的味道,是在没有证据下就认为别人不好,是轻视一切陌生的、我们所不认识的或我们所不同意的东西。因此,偏见是非理性的,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做基础。如果人们憎恶一些东西,通常不是因为有了理由才憎恶,而是因为已经有了憎恶的倾向,才去找理由来证实自己憎恶得有理。
一个人对别人的反感,有时可能是出于误会,或者是由于判断错误。但真正的误会或判断错误,会在获得足够证据后才被矫正;而偏见是即使在明显的证据面前,也不会使人更改原来的看法。怀有偏见的人,甚至会抗拒证据,拒绝去相信某人或某事的本来面目。许多「谈判」的失败,主因便在这里。
产生偏见的社会性因素
人的偏见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我们所接触的社会产物。既然我们无法离群独居,我们便无法不感染到社会、家庭、学校、朋友所传给我们的偏见。为了避免受到偏见的传染,我们很值得探讨下偏见的来源,以便提高警惕,并使自己对偏见能产生「免疫」的作用。
1. 内群
内群(In-Groups)是偏见的原产地。婴儿是没有偏见的,但当他们到了两三岁时,偏见已在他们心中渐渐萌芽。到他们十多岁时,便已经有许多偏见。很明显的,家庭是第一个内群,是人们偏见的主要来源。「阿差」、「鬼佬」这些偏见性的名称,大概便是在家中学来的。
偏见的另一来源,是人们长大后所参加的各色各样的团体。一般人都有聚居和结社的倾向,以便发展所长,确立身份,和获得一个使自己觉得安全的地方。这些团体对团员来说便是「内」。凡是团体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习惯和背后的一套价值观。人在渐渐适应了这些习惯,和感染了这些价值观念以后,便会觉得这些价值观念和其他的一切都很合理,并觉得其他的团体——外群——的价值观念是没有那么合理,或他们的规则和习惯是古怪的
形成偏见的更重要原因,是许多团体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内聚力和团结力,都在有意无意间排斥其他团体。不同政党之间的互相攻击和造谣毁谤,便是这种现象的极。欧洲政治学鼻祖马基维利(NiccoloMachiavelli)曾说:「要团结一个内,必须创造共同的敌人。」敌人的存在可以使人团结,而努力一致对外。今日有些政治家都懂得玩弄一些「制造敌人」的把戏,就是当国家内部出现动荡或不安时,故意制造一些事件,有时甚至发动战争,去转移国人的注意力,和加强国人对政府的拥护。
2. 害怕
害怕是偏见的另一个来源。人找寻团体的支持,基本上是因为害怕。上古时,是害怕野兽的袭击,害怕这个无情的大地;现在,是害怕别人,害怕别的团体的威胁。一九三零年代经济衰退时,美国和欧洲都有人主张驱逐外来的侨民,因为害怕外国人会抢走他们的饭碗;中世纪的欧洲,大部份国家都有「国教」,同时亦不容许别的宗教存在于自己的国境内,是害怕别的宗教会危害自己国民的信仰,甚至会腐蚀自己国民的道德观念。
害怕的人,有时会采取自卫的方法,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以攻为守,即藉着打击别人去保护自己。要证明自己的主义或宗教是真的,并不太容易,但要证明别的主义或别的宗教是假的,是容易多了。
和害怕别人相反的,就是向别人一面倒。有一些人对自己、对自己的家庭和社会,都有自卑感,他们在心理上可能渴望成为另一个自己,属于另一个民族,有另一双父母。他们所渴望加入的团体,称为准撮团体(ReferenceGroup)。例如:一个黑人有可能希望和白人打交道;一个工人有可能打扮得花枝招展,只是为了希望能使别人把她当作千金小姐。虽然女性打扮是绝对正常的,但若纯粹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而打扮,就是自卑感在作崇。其实这也是一种职业偏见:以为做工人是一种次等的职业。
3. 代罪
偏见的第三个来源,是人有找代罪羔羊(Scapegoating)的倾向。当事情出错的时候,我们会责怪别人:我们所拥护的球队打败了,我们会怪球证、旁证,甚至天气;打破了一只碗,我们会怪那只绊倒了我们的猫。大部份人返学或返工迟到的理由,都是巴士和交通之过,而不是因为他们太迟起床。若我们所责怪的,正好是我们所不喜欢的人,那么,我们便连任何歉疚的感觉都不会有,因为我们以为:这些人根本是当受责怪的。
找代罪羔羊的原因,是因为遇到挫折:所拥护的球队被淘汰了,上课迟到了。我们必须找到失败的理由,但最好不要是自己所应该负责的那个理由。我们已经受不起失败的打击,更怕要对失败负起责任;我们要使自己在心理上好过一点,便希望自己是无罪的。唯一的办法,只有把过失推到别的人或物身上。
人在挫折前会显得颓丧;若是错在自己,更会产生罪恶感。罪恶感对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而消除罪恶感的正常方法是忏悔认罪,设法赔偿及补救,忏悔礼仪就是一个例子,它完全是自责的,要自己承担一切责任,并负责补偿,根绝了嫁祸他人的诱惑。但另一些人会设法逃避罪恶感,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否认」有罪,另一个方法便是「投射」。
投射是一种强烈的自卫本能,用来减轻或消灭个人在挫折后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焦虑的情绪。有些不诚实的人,会说别人不诚实;贪慕虚荣的女子,最憎恶别的女子搔首弄姿;一群正在搬弄是非的人,竟然窃窃私语地说:「某某人呀,他真是一个好搬弄是非的人!」
投射也能出现在夫妇之间。独断独行的妻子会说丈夫很独裁;说妻子太过浪费的丈夫,也许正是个挥霍无度的人——但他会自辩说:这是社交上的需要。
偏见者的性格倾向
怀有偏见的人,对事物喜欢采取「两极」的「二分法」,以为凡事非是即非,非黑即白,决没有中间路线。他们容易觉得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思想都是异端,和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左道,因而必须用各种方法,包括运用权力去干预。如果可能,他们会要求一个单纯的社会:一种道德观、一个宗教、一套价值标准;所有的东西都应是明确的;一切的是非对错,最好都有清楚的法律、文字去界定。极左或极右的人,都容易产生这种的偏见;世界的分化,便是由这类偏见而促成的。
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人人有不同的思想和信念。如何使这些不同信念的人和谐地活在一起,是现代政治的挑战,也是教会应该致力的目标。
圣言生活
弟兄们,我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们言谈一致,在你们中不要有分裂,但要同心合意,全然相合。因为,我的弟兄们,我由黑罗厄的家人手听说你们中发生了纷争。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各自声称:我是属保禄的,我是属阿颇罗的,我是属刻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基督被分裂了吗?难道保禄为你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吗?或者你们受洗是归于保禄名下吗?其实,阿颇罗算什么?保禄算什么?不过只是仆役,使你们获得信仰,每人照主所指派的而工作:我栽种,阿颇罗浇灌,然而使之生长的,是天主。
(格林多前书.1:10-13;3:5-6)
偏见不单存在于人与人、国与国、宗教与宗教之间,甚至存在于同一宗教之内!如果人不是小心提防偏见的腐蚀,它会像燎原的大火一样,把任何合一的努力与和平的果实,都毫不留情地焚毁。在这个角度下,偏见可以说是人类分裂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
探索(第二章),徐锦尧着
伦理再反省@
打破偏见习作
反省﹒判断﹒分享
(一)请在你所认识的人中,以选出三类他们最常具有的偏见:
口1食物偏见; 口2年龄偏见; 口3性别偏见;
口4外貌偏见; 口5时代偏见; 口6职业偏见;
口7阶级偏见; 口8教育偏见; 口9主义偏见;
口10宗教偏见; 口11种族偏见; 口12你我偏见。
(二)请用不记名的方式,写出你最憎恶的一位亲友或同事的三个缺点和三个优点:
缺点: , ,
优点: , ,
(三)耶稣说:「先从你眼中取出大梁,然后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玛﹒7:5)这句话和打破偏见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以不含价值判断,毫无偏见意味的「中性」术语,去描写下列名词(有些是例子):
阿差:印度人;黑鬼: ;神棍: ;
老顽固: ;飞仔: ;叛徒:不再附属于原来组织的人;
死硬派: ;说教:教训;冲动:
奇装异服: ;独断独行: ;蛮不讲理: ;
丑八怪:样子异乎寻常;落后国家: ;不文明:一些和我们的文明不同的文明
。
(五)你是个有强烈偏见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