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福传失败的耶稣
    2:福传失败的耶稣

    第一件事迹(路4:16-30)

    耶稣因圣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亚。的名声传遍了临近各地。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受到众人的称扬。来到了纳匝肋,自己曾受教养的地方;按他们的惯例,就在安息日那天进了会堂,并站起来要诵读。有人把依撒意亚先知书递给祂;祂遂展开书卷,找到了一处,上边写说:『上主的神临於我身上,因为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把书卷卷起来,交给侍役,就坐下了。会堂内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路4:14-20)对耶稣一生的使命来说,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如果他失败的话,他的整个前途,也许就要完全破灭。正如初次与一些人见面的情形那样:若是走错了第一步,未来的后果就不堪设想。会堂的民众,怀有一种很大期望的紧张心理。他们都在想:关於这人,我们听到的传闻,真是多不胜数。现在且让我们看看,这人究竟能够做出些什么事来!所以,大家都注视着他。

    我们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今天,好多注释家,还弄不清楚,第20和23两节,完全隐藏着什么奥秘。起初听众似乎觉得满意,接着开始争论起来:他是什么人?他究竟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在他的故乡行奇迹?….

    最初似乎态度和善,对他的印象也相当好,但很快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耶稣发觉气氛越来越紧张,听众的敌意也越高涨而明显,便直接了当的对他们说:“你们必然要对我说这句俗语:‘医生,医治你自己吧!’我们听说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乡这里实行吧!”接着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一个先知在本乡受悦纳的。我据实告诉你们:在厄里亚时代,天闭塞了叁年零六个月,遍地起了大饥荒,在以色列原有许多寡妇,厄里亚并没有被派到她们中一个那里去,而只到了漆冬匝尔法特的一个寡妇那里。在厄里叟先知时代,在以色列有许多癞病人,他们中没有一个得洁净的,只有叙利亚的纳阿曼。」(路4:24-27)这是听众已经激动得到了极点;他们怒气填胸,再也忍不住了;于是爆发了那次严重的冲突。耶稣竟被他们驱逐出了会堂,甚至要遭到杀害;他的一生似乎就此即要结束。这一天好像要在暴力中告终;而耶稣的福传告终也完全失败。

    我得坦白地承认:每次我读到这段路加福音时,常感到诧异不已:为什么路加这样开始叙述耶稣的福传工作呢?假如我们要写一部有助於福传者的福音的话,就会引用许多吸引和鼓励人心,给人良好印象的事迹,记述耶稣福传十分成功,因而能使许多人跟随他,信从他。记述耶稣多么会利用各种方法诱导人聆听他等等。

    有可能稍后,我们才叙述耶稣遭遇的困难。

    我们面对路加福音发呆,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路加要这样开始叙述耶稣首次从事的福传工作。耶稣讲道没有成功,没有使人明瞭他的话,反而引发了一场误会,不得不急忙离去。

    如果是你的话,你要怎样写这段故事呢?你心中向往的故事?

    “耶稣从他们中间过去,就走了。”试想想,当耶稣离去时,满心多么忧伤。这里也有天主神秘的力量。耶稣没有遇害——只知道为什么——却被放走了。也许是因为那些乱民面对自己想做的坏事,自觉恐怖,深恶自己反应过于激烈,随让耶稣黯然离去,不过,他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去的呢?必然深深地觉得自己首次讲道,即告完全失败。

    路加福音描述耶稣福传的第一幅图:初试失利,被人驱逐,不受欢迎,无人信从。

    这真是百思不解的一幕。如果你身为当时的人物,你会怎样想呢?

    这并不是一椿在新约里仅有的事件,路加之所以将它放在耶稣开始福传之初,因为他知道,这是属于天主之国常见不鲜之事。譬如:保录和纳伯两位福传者,在安提约基亚和皮西提亚二地传播福音,似乎稍有成就,但很快,第二次回答那里时说遭遇的情形相同。(宗13:45)于是他们二人不得不离去。他们所从事的福传工作并没有成功;天主的圣言也没有被人接受。我们可以从这里着手,仔细观察新约里其他的篇章,就会屡次发现福传者所应忍受的痛苦。耶稣对第一批他所召选的门徒们说:“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他并没有对他们说过什么动听的话,使他们产生美丽的幻想;诸如‘一切你们都会顺利成功’,‘你们将会拯救许多人灵。’同样,我们不知道当耶稣被驱逐时,有何感想,但是,我们知道圣保禄的感受:“弟兄们,我们深愿你们知道,我们在亚细亚所受的磨难:我们受到了非人力所能忍受的重压,甚至连生活的希望也没有了。”(格后1:8)

    圣保禄的这些话,显示了他内心多大的沉痛:“我们受到了非人力所能忍受的重压。”意思是说;在那里所发生的事,使我们非常痛心,真是无力忍受,‘甚至连生活的希望也没有了’;我们是在要说:实在活不下去了!完了!“我们自己也认为必死无疑;这是为使我们不要依靠自己,而只依靠那使死人复活的天主。”(格后1:9)

    由此可见,圣保禄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跋涉奔走,艰苦辛劳的行程中,曾经多次受了耶稣开始福传时那种失败的痛苦经验。有人也许会说:耶稣那次遭遇的事件,是路加刻意这样布置的。这话说的也是事实;可是,要是这样的话,问题就更需要一个明确的答复了。我认为,最近乎事实的答案是:路加愿意就在耶稣福传开始的时候,使读者能够深思一下,福传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会堂内众人都定睛注视着他”以及按普通的事件:民众对耶稣怀有很大的期望;都留神听讲,意图耶稣来给於他们所向往的。

    好多传教者都有类似的经验。

    在初期教会史的光线之下,来观察这些民众的期望,就能想象得到,当时所发生的种种纠纷:在耶稣的亲戚之间,互相争取首要的地位;在耶路撒冷与加里肋亚之间,彼此争论不休。由此也就可以窥见,纳匝肋的居民所想得的,就是能‘独占’这位显奇迹的大先知,作为当地的大光荣,或许因此也能得到一些物质方面的利益。这位耶稣能够给他们带来荣耀。

    他们开始觉得耶稣不近人情:

    你是我们这地方的人,为什么你在别的地方(葛法翁)做得,在你的家乡却不做呢?

    所以,一方面,耶稣受到他们的强迫和威胁:他们想让耶稣满足他们的期望,实现他们的目标。

    另一方面,耶稣却显然想有完全的自己。他完全不理关荣的成就,也完全不顾可能发生的事故,更不为那初次与自己故乡的人接触,他直言不讳地讲了自己所想要讲的,于是就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更有甚者,他似乎显有直接向那些居民挑战的样子,明明地告诉他们,天国,远比他们所想象的大;还有许多别的地区、领土、疆域,都属于天主之国的版图。他还使他们知道,外邦人比他们这个小市镇的人更有价值。

    耶稣表现出是一位有绝对自由精神的福传者。他的自由那么深远广阔,只顾天主无限的奥秘,心胸怀抱整个的世界。这种自由精神,就从他开始福传工作之初,即给他勾画出了一个伟大先知的形象,完全超越一个小小市镇上讲道者的形象。他给我们所留下的,是一个完全自由,不为任何世物所拘束和限制,周行各地,广传天国的福传者的形象;因为他所看到的是天主创造的辽阔无际的宇宙。

    稍作祈祷:“上主,你初次从事福传工作,既保持这样的态度,愿意给我们什么训诲呢?你给我们的圣训,就是要使我们知道,传播福音,并不是首先要我们做一些什么事,得到一些什么成果,安放一块能永久常存的石头;而是要我们应该具有像你那样的自由精神,要有像你那样的自由精神,要有像你那样的远大目光,要有像你那样的内涵非常丰富的真自由。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我们效法耶稣那样坚决的拒绝和强烈的抵抗——有时我们由于自己心情恶劣,或轻举妄动,也会表示这样的态度——而是说,我们应该效法他绝对不受丝毫人情的束缚,或物质方面的限制。只有他才能向人宣讲天主的真自由。

    2:奉召跟随耶稣

    所以,耶稣宣讲的是:精神的自由,摆脱一切的牵连,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使人获享自由的天国已经来临。他可以这样做,因为他已经首先过着这种精神绝对自由的生活,完全超越纳匝肋当地居民所有那些卑鄙浅近的期望和意愿。是他以本身,向民众宣布天主的受傅者已经来到他们中间,能使人由奴隶而获得真自由、光明的照耀,以及罪过的赦免。耶稣当时所传播的自由福音,就是他自己。这件事的前部发人深省,就是耶稣传播福音的极端人格化:与其说这是福音的传播,毋宁说是传播者自己的现身说法。

    “上主神临於‘我’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了‘我’。

    耶稣引用依撒意亚着几句话,将默西亚本人非常突出地显露出来,似乎是在对听众说:“天主派遣‘我’来释放被俘的人类,赦免世人的罪过,宣讲天主的神国。”

    上主,你召唤了我们,派遣我们去传播福音,不是要我们说什么,或做什么,而是要我们首先同你密切结合,成为一体,有你那样的自由精神,负起你那样的使命。在想我们应该说什么,或做什么,或得到什么效果之前,必须先与你合成一起,负起你的使命,享有你那样身为天主圣子,与父同性同体的真自由。

    这就是第一个人格化的福传;也就是说,由于福传与天主圣子耶稣的生活而获得真正自由的人,就是传播自由的人。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留神地细想一下;因为奉召传播福音,其枢纽即在于此。如果我们自己尚未自由,尚未因耶稣的将来而获得和平与救恩,尚未留在他这位使人获得自由的救世主之内,我们决不可能帮助别人,使他们也获得自由与和平。

    为什么纳匝肋人不愿意听信耶稣呢?

    也许是因为他们所意图的利益得不到,受到了打击,使他们的希望落空了。

    我们反省一下:我们受到打击的利益企图是什么?

    我们落空的希望又是什么?

    就是这些利益和希望,阻止我们,使我们不肯接受耶稣,承认他把我们从奴役中释放出来的救世主,作为给我们传播天国福音的福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