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玛22:1-14
释经
1-10节:婚宴的比喻
1耶稣又开口用比喻对他们说:2「天国好比一个国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3他打发仆人去召被请的人来赴婚宴,他们却不愿意来。4又派其他的仆人去,说:你们对被请的人说:看,我已经预备好了我的盛宴,我的公牛和肥畜都宰杀了,一切都齐备了,你们来赴婚宴罢!5他们却不理:有的往自己的田里去了,有的作自己的生意去了;6其余的竟拿住他的仆人,凌辱后杀死了。7国王于是动了怒,派自己的军队消灭了那些杀人的凶手,焚毁了他们的城市。8然后对仆人说:婚宴已经齐备了,但是被请的人都不配。9如今你们到各路口去,凡是你们所遇到的,都请来赴婚宴。10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到的,无论坏人好人,都召集了来,婚宴上就满了坐席的人。
这寓言的代号如下:
──国王是天主。
──儿子(2节)是耶稣。
──被请的客人(3节)是以色列民。
──首批仆人(3节)是先知。
──第二及第三批仆人(4,8节)是基督徒传教士。
──被焚毁的城市(7节)是耶路撒冷。
──坏人好人(10节)是教会的成员,包括正义的和不义的人。
──婚宴礼服(11-12节)是正义。
这个比喻跟先前的恶园户的比喻(21:33-41)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在两个比喻中,天主的人物(家主/国王)提供一些美好的东西(葡萄园/婚宴)。他然后打发仆人去传递一个讯息(收果子/参加婚宴),而人民(园户/被邀的人)虐待并杀害仆人(犹太人先知/基督徒福传者)。天主的人物坚持打发其他仆人,但他们也继续遭到虐待。于是,天主的人物惩罚原来的受益人,把利益(葡萄园/婚宴)转给其他人。天主人物的儿子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于两个比喻中。
路加的版本(14:15-24)「较为简单直接,没有暴力和复杂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正是玛窦的比喻的特色」(Brueggemann,522)。
这显然不只是一个国王与婚宴的故事。这是救恩史的故事,其中天主派遣先知和基督徒传讯者,有些被拒绝,另有些获接纳。
「耶稣又开口用比喻对他们说」(1节)。「他们」是指司祭长和法利塞人(21:45)。
「天国好比一个国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2节)。婚宴(2节)比喻我们将在天国与基督同享的默西亚宴席(依25:6-8)。
「他打发仆人去召被请的人来赴婚宴」(3节)。「福音……总是以天主为了我们利益的行动作开始。我们不是第一;没有采取主动;我们不是事物的中心……天主,而且唯有天主,才可准备这个婚宴」(Brunner,42-43)。
婚宴一旦准备好,主人发出第二个通知。我们可以假设较早前已发出第一次邀请,而这是第二次通知。时候已到。
「他们却不愿意来」(3节)。客人未能前来参加婚宴,不但导致浪费食物,也使主人家丢脸。「在最后一刻才拒绝参加宴会,为任何文化都是不礼貌的。在中东地区,此举被视为对主人的公开侮辱」(Bailey,95)。
被邀的宾客没有提出任何理由,只是纯粹拒绝邀请。接受一个将要举行的晚宴的邀请是一回事──原则上接纳邀请。无论如何,这样的接纳没有给他们带来不便,而且获得邀请也是荣誉。但是,现在要放下工作,更衣,前往宴会,却是截然不同的事。现在,邀请要求行动,他们只看到其中的不便。
「又派其他的仆人去,说:你们对被请的人说:看,我已经预备好了我的盛宴,我的公牛和肥畜都宰杀了,一切都齐备了,你们来赴婚宴罢」(4节)。国王透过动人的呼吁,希望说服被邀的人来参加婚宴。这个情节是夸张的。在现实,国王不会尝试说服人们参加他的宴会,却惩罚那些拒绝前来的人。然而,这是一个有关天主的恩宠的故事,所以手法可以是夸张的。
「他们却不理」(5节)。不理会国王的邀请,此举是侮辱国王,会招致麻烦。受侮辱的国王必定惩罚犯冒他的人。
「有的往自己的田里去了」(5节)。使他们分心的,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他们的问题不是饮酒或嫖妓,而是日常生活。诱惑时常用有益健康的外衣来掩饰。事实上,我们花时间在那些我们认为是重要的事。天主想成为首位(6:33)。
「其余的竟拿住他的仆人,凌辱后杀死了」(6节)。这使人想起先知──天主的传讯者──时常被以色列民杀害(列上19:10,14;编下24:18-22;36:15-16;宗7:51-53;玛5:12;23:29-39)。有些被邀的人不理会国王的邀请,这已经是很坏的事。「其余的」甚至作出暴力的叛乱。
「国王于是动了怒,派自己的军队消灭了那些杀人的凶手,焚毁了他们的城市」(7节)。玛窦是在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被毁后撰写福音的,说明这次毁灭是天主对以色列民的审判。「法利塞人陈腐的宗教与撒杜塞人陈腐的世故并非无害」(Buttrick,515)。
国王打发第三批仆人,吩咐他们,「凡是你们所遇到的,都请来赴婚宴」(9节)。另一个选择,就是没有宾客──空无一人的宴会厅──没有舞蹈──没有庆祝。国王藉惩罚那些拒绝邀请的人来补偿部分荣誉,但是,除非他能够以快乐的婚宴来介绝新郎和新娘,他的名誉仍是危险的。这要求宾客,且要很多宾客。如果国王不能以高尚的人来坐满礼堂,他会以「每个人」──凡是前来的人──来坐满。
「凡是……」包括外邦人。在本福音,从起初已有多处暗示邀请将超越以色列。耶稣的族谱包括客纳罕人辣哈布,以及摩阿布人卢德。玛窦然后谈及贤士从东方来朝拜圣婴(玛2:1-12)。本福音亦以耶稣的任命──「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28:19)。期间,玛窦包括这一系列比喻──二子的比喻(21:28-32)──恶园户的比喻(21:33-41)──婚宴与婚宴礼服的比喻(22:1-14)──都揭示以色列的不忠,以及把邀请及于外邦人。
然而,「玛窦不认为基督徒团体……自动取代以色列作为天主的子民──因为对于以色列及犹太人基督徒团体而言,做真正门徒的准则都是相同的」(Senior,246)。保禄提出那一点,当他问,「莫非天主摈弃了自己的人民吗?」──并回答,「断然不是!」(罗11:1)。他谈及犹太人,说:「照召选来说,由于他们祖先的缘故,他们仍是可爱的,因为天主的恩赐和召选是决不会撤回的」(罗11:28-29)。
仆人把「坏人好人,都召集了来,婚宴上就满了坐席的人」(10节)。「坏人好人」反映玛窦时代的教会,正是面对一些基督徒的问题,就是他们未能在生活中见证自己与基督的关系。玛窦也在莠子的比喻(13:24-30,36-43)和撒网的比喻(13:47-50)中处理教会内的罪人的问题。玛窦关注忠信的基督徒的生活,也见于他记录耶稣所讲的话:
──「我告诉你们:除非你们的义德超过经师和法利赛人的义德,你们决进不了天国」(5:20)。
──「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入天国;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7:21)。
──「为此,我对你们说:天主的国,必由你们中夺去,而交给结果子的外邦人」(21:43)。
「耶稣用(这个)比喻来解释他为什么走到罪人和不虔敬的人那里」(Johnson,515)。玛窦的教会仍是以犹太人为人,但有越来越多外邦人加入。所以,这为玛窦的教会是重要的。
会堂并不欢迎罪人与无信仰的人。事实上,身体或精神上有残障的人也被拒绝会堂之外(Burner,776)。教会发现热心的听众,但他们在别处并不受欢迎。其结果是很多教会成员是那些被视为不理想的同伴。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粗鲁的或没教养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完全不肖似基督。玛窦对于这些「有罪的」人出现在教会而感到烦恼,这事实可见于本福音一些地方。
这个比喻以故事的形式,概述天主与犹太人和教会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天主邀请我们参加喜乐的宴席,那么,如果我们拒绝邀请,便会错过这份喜乐。比喻承认教会充满好人与坏人。它暗示一个警告:天主要严厉惩罚那些拒绝邀请的人。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我们拒绝做真门徒的邀请,天主亦会采取同样的行动。
11-14节:婚宴礼服的比喻
11国王进来巡视坐席客人,看见在那里有一个没有穿婚宴礼服的人,12便对他说:朋友,你怎么到这里来,不穿婚宴礼服?那人默默无语。13国王遂对仆人说:你们捆起他的手和脚来,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14因为被召的人多,被选的人少。」
「国王进来巡视坐席客人,看见在那里有一个没有穿婚宴礼服的人」(11节)。未能穿着礼服的情况并不普遍。其他客人显然是穿了礼服,而这人是没有穿着得体。
「朋友,你怎么到这里来,不穿婚宴礼服?」(12节)。在本福音,耶稣曾三次使用「朋友」一词(20:13;22:12;26:50)。每一次都是讽刺的转折;耶稣没有用「朋友」来称呼真正的朋友。
「那些倾向于沉迷于恩宠,把圣化跟成义分割,可能因国王的问题而感到震惊」(Craddock,475)。
那么,宾客可在哪里得到礼服?耶稣没有告诉我们。也许宾客有时间来准备。也许主人提供礼服?无论理由是什么,其他客人显然恰当地回应,但这个客人却没有。国王显然认为这错误是严重和故意的冒犯。考虑到国王代表天主,我们也可以肯定,他的审判是真实的。「这个人好像国王邀请的首批客人一样,都是以侮辱来回应恩宠」(Keener,325)。
在基督徒的语境下,婚宴礼服有什么意义?耶稣没有告诉我们,但可参考10节的「坏人好人」,以及玛窦所关注的义行(参阅10节),婚宴礼服相等于义行(也参阅默19:8:「这细麻衣就是圣徒们的义行」)。
这样,问题看来就是圣化──藉著圣神的德能使圣德日益增长──义德──门徒的生活。「正如新约中其他有关衣服的比喻,这礼服也代表在领洗时穿上基督(4:24;哥3:10),属于天国的人应该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哥3:12)」(Long,247)。「门是开著的,可是门的开著,并不是为让罪人依然故我,却为要使他成为圣人」(Barclay,298)。这比喻警告我们,天主不再接纳不义的人的叛逆,正如他不会接纳拒绝邀请的人的叛逆。
「你们捆起他的手和脚来,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13节)。本福音有几处地方提及可怕末世惩罚,其特质是哀号和切齿。这都是耶稣告诉我们的(13:42,50;24:51;25:30)。
「因为被召(希腊文:kletoi)的人多,被选(希腊文:eklektoi)的人少(希腊文:oligoi)」(14节)。「Eklektoi……一字在玛窦福音和保禄书信中的意义是相反的;在保禄的书信,这个字是用来肯定救恩……『保禄指示基督徒要度相被选者「相称」的生活,但玛窦吩咐他们生活的方式要确他们最终列于被选的人当中』」(Mohrlang,quotedinBruner,778-779)。
「被选的人少」(14节)。「『少』(oligoi)在此很可能……理解为具有闪语的含意,即『比……更少』」(Hagner)──或者「比全部为少」(Blomberg)。这节经文「不应被视为预测得救与受罚的人的比例。其目的并非使基督徒受惊,以为统计的结果是针对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勉力度基督徒生活」(Hare,252)。
参考书目
Bailey,KennethE.,ThroughPeasantEyes:ALiteral-CulturalApproachtotheParablesofJesus(GrandRapids:WilliamB.EerdmansPublishingCo.,1976)
Barclay,William,GospelofMatthew,Vol.2(Edinburgh:TheSaintAndrewPress,1957)
Bergant,DiannewithFragomeni,Richard,PreachingtheNewLectionary,YearA(Collegeville:TheLiturgicalPress,2001)
Blomberg,CraigL.,NewAmericanCommentary:Matthew,Vol.22(Nashville:BroadmanPress,1992)
Boring,M.Eugene,TheNewInterpreter'sBible,Vol.VIII(Nashville:Abingdon,1995)
Brueggemann,Walter;Cousar,CharlesB.;Gaventa,BeverlyR.;andNewsome,JamesD.,TextsforPreaching:ALectionaryCommentaryBasedontheNRSV——YearA(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5)
Bruner,FrederickDale,Matthew:Volume2,TheChurchbook,Matthew13-28(Dallas:Word,1990)
Brunner,Emil,SowingandReaping:TheParablesofJesus(London:TheEpworthPress,1964)
Craddock,FredB.;Hayes,JohnH.;Holladay,CarlR.;Tucker,GeneM.,PreachingThroughtheChristianYear,A(ValleyForge:TrinityPressInternational,1992)
Gardner,RichardB.,BelieversChurchBibleCommentary:Matthew(Scottdale,Pennsylvania:HeraldPress,1990)
Hagner,DonaldA.,WordBiblicalCommentary:Matthew14-28,Vol.33b(Dallas:Word,1995)
Hare,DouglasR.A.,Interpretation:Matthew(Louisville:JohnKnoxPress,1993)
Johnson,ShermanE.andButtrick,GeorgeA.,TheInterpreter'sBible,Vol.7(Nashville:Abingdon,1951)
Keener,CraigS.,TheIVPNewTestamentCommentarySeries:Matthew,(DownersGrove,Illinois:InterVarsityPress,1997)
Klein,LeonardR.inVanHarn,Roger(ed.),TheLectionaryCommentary:TheologicalExegesisforSunday'sText.TheThirdReadings:TheGospels(GrandRapids:Eerdmans,2001)
Long,ThomasG.,WestminsterBibleCompanion:Matthew(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7)
Morris,Leon,TheGospelAccordingtoMatthew(GrandRapids,Eerdmans,1992)
Senior,Donald,AbingdonNewTestamentCommentaries:Matthew(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8)
Soards,Marion;Dozeman,Thomas;McCabe,Kendall,PreachingtheRevisedCommonLectionary,YearA(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3)
Thayer,JosephHenry,AGreek-EnglishLexiconoftheNewTestament(NY:AmericanBookCompany,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