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玛25:31-46
释经
31-33节:绵羊与山羊
31「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时,那时,他要坐在光荣的宝座上,32一切的民族(希腊文:pantataethne),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彼此分开,如同牧人分开绵羊和山羊一样:33把绵羊放在自己的右边,山羊在左边。
「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时,那时,他要坐在光荣的宝座上」(31节)。人子在光荣中降来。经文中的称号(人子)和异像,都是源自达7:13-14。耶稣喜欢用人子来称自己(8:20;9:6;10:23;11:9;12:8,32,40;13:37,41;16:13,27-28;17:9,12,22;19:18;20:18;24:27,30,37,39,44;25:31;26:2,24,45,64)。这字词听来是谦卑的,但此间有关人子的描述则不是谦卑的。他是在权能和光荣中降来。
这段经文包括一些基督论称号(与耶稣作为基督或默西亚──受傅者──天主所派遣来救赎人民的那一位有关的):
-人子(31节)
-牧人(32节)
-君王(34,40节)
-主(37,44节)
此外,耶稣坐在宝座上(31节);确认天主为他的父亲(34节);并向世界宣告审判。「因此,这情景完全是属于基督论的。对玛窦而言,这基督论,而且不是一般的人道主义,使爱与仁慈的伦理有效,成为审判的末世准则。如果不理解和接受与经文息息相关的基督论和末世论,就不能合法地利用这段经文作为一般人道主义伦理的圣经『支持』」(Boring,455)。
「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32节)。耶稣所讲的「一切民族」(pantataethne)有什么含意?学者们在这一点上是意见分歧的。在旧约,ethne时常用来讲论外邦人,因此,耶稣可能是形容另一个为外邦人的审判;他们将根据「对这些最小的兄弟」所作的善行而受审判(Senior,285)。这将是答案。那些从未听过耶稣的人又怎样?它也巧妙地吻合保禄在罗2:12-15给外邦人的评论。
然而,ethne一字也解作一般的民(21:43;24:7,9,14),而保禄亦用它来指称外邦基督徒(罗11:13;15:27;16:4;迦2:12;弗3:1)。这公审判的言论看来显示一切民族,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都聚在基督面前。如果耶稣想形容一个独立的外邦人审判,他肯定会清楚说明的。因此,我们假设「一切的民族」是指所有民族。
「他(人子)要把他们彼此分开,如同牧人分开绵羊和山羊一样」(32节;参阅则34:17)。虽然对我们来说,绵羊和山羊似乎是一样的,但牧人知道两者的分别。绵羊的羊毛是珍贵的,所以牧人较为重视绵羊。
在圣经中,「牧人」时常用来指称天主和耶稣,而「绵羊」一字则经常用来比喻天主的人民。
「把绵羊放在自己的右边,山羊在左边」(33节)。较早前,雅各伯和若望的母亲请求耶稣叫她的两个儿子在天国里,分别坐在他左右两旁(20:20-23)。在那个语境下,右边是最受优待的位置,而左边是较次要的位置。然而,在25:31-46的公审判语境下,左边却是受到冷遇的位置。
34-40节:凡你们所做的
34那时,君王要对那些在他右边的说: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罢!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罢!35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36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37那时,义人回答他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了你饥饿而供养了你,或口渴而给了你喝的?38我们什么时候见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体而给了你穿的?39我们什么时候见你患病,或在监里而来探望过你?40君王便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希腊文:adelphonmou)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那时,君王要对那些在他右边的说」(34节)。牧人(32节)已成了君王(34节),正如牧童达味后来成了君王。君王把父的祝福传达给那些以六种善行来救济他的人:食物、饮料、收留、衣服、看顾和探望。「在辣彼文学里,这些好事称为『善行』(gemiluthasadim)……是在旧约(申15:7-11;依58:7-10;咏37:21;41:2)以及其他古代犹太泉源所找到的」(Hultgren,151)。
我们要注意,这六种善行的性质都是基本的。食物、饮料、收留、衣服、看顾和探望。每个人有潜质来提供这六种善行。一个人无需是富有的,才可给饥饿的人吃;无需作护士才可帮助患病的人;无需领授圣职才可探望狱中的人。较早前,耶稣吩咐一个富少年去变卖他所有的,然后施舍给穷人(19:21),但此间没有这么高的要求。耶稣在此所赏报的善行,都是每个人能够做得到的;没有要求施予者作出很大的牺牲,但确实大大减轻领受者的痛苦。
君王邀请这些善人「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34节)。继承物是遗嘱或盟约所传递的遗产,是不劳而获的礼物。天主把天国当作一份自创世以来已预备了的礼物。
「那时,义人回答他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了你饥饿而供养了你,或口渴而给了你喝的?」(37节)。要注意义人的惊讶。当君王告诉他们,他们曾给他施予这些善行时,是他们不能想像得到的。虽然他们给「这些最小兄弟」行了善事,但没想过会因此而获得赏报。他们没有计算自己的慷慨。他们施予,是因为他们被人性的需要推动,而不是为了赏报。
君王给这些惊讶的义人解释,「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adelphonmou)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40节)。「『一个。』这经文的个人主义使我们感到惊奇。在充满需要的世界里,「一个人」当然不是那么重要的!但是,耶稣想我们再思考。这不仅是一个人,而是『最不重要的』一个人」(Bruner,922)。
「我这些最小兄弟(希腊文:adelphonmou)中的一个」(40节)。谁是这些兄弟?这里有三个可能性:
1.耶稣所指的可能是任何有需要的人。
-这符合天主爱众人并会赏报我们慷慨对待有需要的人这事实(参阅出22:22-27;箴19:17;21:13;谷10:21;路16:19-25)。
-这也符合耶稣倾向帮助有需要的人,不管他们是谁,不管在那里遇见他们。麻疯病人(8:14)、罗马的百夫长(8:5-13)、革勒撒的附魔人(8:28-34),以及其他很多人。耶稣的善行是一视同仁的。他没有遵守一般的界限,即选择治愈谁,他反而治愈所有需要医治的人。
-Blomberg指出,把adelphonmou解释为任何有需要的人,「是教会历史中的少数人士的意见,(但)大概是今天的大多数人的意见,尤其在那些具有强烈社会伦理的教会。」他与其他很多学者认为,耶稣所讲的adelphonmou,所指的只是基督徒兄弟姊妹──但我们不应认为耶稣不大可能祝福那些服务任何有需要人士的人。他的个人见证显示出他会祝福的。
2.耶稣可能想把adelphonmou的意思限于有需要的基督徒──这是「教会历史中的大多数人的看法」(Blomberg)。耶稣使用adelphonmou(我的兄弟),「几乎是肯定这句话所指的并非整体的人类,而是基督徒团体内的兄弟姊妹」(Hagner)。这见解得到一个事实支持,就是新约经常采用adelphos(兄弟)一字来指称基督徒(12:50;18:15,17,21,35;23:8;28:10;若21:23;宗6:3;9:30;11:1;迦1:2;格前5:11;斐1:14)。
于是,看来耶稣可能有意把他的祝福限于那些(包括非基督徒)帮助有需要的基督徒的人。本福音成书时,正是第一世纪末,当时基督徒受到迫害,而玛窦的目的,可能是向那些善待(或虐待)基督徒的人传达祝福(或诅咒)。
3.耶稣可能有意把adelphonmou的意思进一步规限于宣讲福音的基督徒。这十分配合耶稣派遣十二宗徒传教时所给予的指示。他?:
-「你们不要在腰带里备下金、银、铜钱;上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两件内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带棍杖,因为工人自当有他的食物」(10:9-10)。
-「谁若不接待你们,也不听你们的话,当你们从那一家或那一城出来时,应把尘土由你们的脚上拂去。我实在告诉你们:在审判的日子,索多玛和哈摩辣地所受的惩罚,比那座城所受的还要轻」(10:14-15)。
-「谁接纳你们,就是接纳我;谁接纳我,就是接纳那派遣我来的。谁接纳一位先知,因为他是先知,将领受先知赏报;谁接纳一位义人,因他是义人,将领受义人的赏报。谁若只给这些小子中的一个,一杯凉水喝,因他是门徒,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失不了他的赏报」(10:40-42)
「有关耶稣与他的传讯者团结合一的想法,并非为基督徒所独有的;心反映犹太人的使者(shaliach):『某人的代表被视为某人自己』。……按照这个原则,外教人所做的善行,并不视为补赎他们的罪过,也不是证明他们效法天主,而是说明与耶稣的关系」(Hare,290-291)。
在此,同心圆的形象会有助我们理解:
-最外面的圆圈包括世上贫穷的和有需要的人。
-中间的圆圈一般有需要的基督徒,尤其是被迫害的基督徒。
-核心的圆圈包括直接参与宣讲福音,并依赖他们所服务的人支持的基督徒。
当我们进一步深入同心圆的形象,便想到耶稣在他一生的不同时刻,曾需要他列出的六种善行。也许我们应该把他置于同心圆的中心,不是作为第四个圆圈,而是圆圈的轴心。我们不能直接满足他的需要,但能够透过满足他的代理人─他所爱的人─他的兄弟姊妹─他的adelphoi,而间接满足他的需要。
「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罢!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罢!」(34节)。对于那些相信新约的训导─人藉著天主的恩宠,透过相信耶稣基督而得救─的人来说,他们会因耶稣在此没有提及信德而感到困扰。君王右边的人「承受天国」─救恩─因为他们「对这些最小兄弟」行了善事。耶稣是否制造一个漏洞,让人透过善行而获得救恩?一个拒绝基督的人能否因给饥饿者食而得救?
在罗2:12-15,保禄给予外邦人(没有法律的人)一个例外;他们「顺著本性去行法律上的事,」证明了「法律的精华已刻在他们的心上。」他解释,「不是听法律的算为义人,而是实行法律的才称为义人。」然而,这只是针对那些不认识基督的人的处境。
基督当然有自由拯救任何人-即使是十字架上的强盗。然而,连那强盗也恳求:「耶稣,当你来为王时,请你纪念我」(路23:42),听来很像是宣认信德。我们不应鼓励人们单靠他们的慈善(代替信德)便会得救。
我们有责任告诉人们,基督将祝福那些善待「我这些最小兄弟」的人,并鼓励他们寻求机会来服务有需要的普罗大众,有需要的基督徒,以及从事宣讲福音并有需要的基督徒。
41-46节:凡你们没有做的
41然后他又对那些在左边的说:可咒骂的,离开我,到那给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去罢!42因为我饿了,你们没有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没有给我喝的;43我作客,你们没有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没有给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监里,你们没有来探望我。44那时,他们也要回答说:主啊!我几时见了你饥饿,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体,或有病,或坐监,而我们没有给你效劳?45那时,君王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46这些人要进入永罚,而那些义人却要进入永生。」
「然后他又对那些在左边的说:可咒骂的,离开我,到那给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去罢」(41节)。正如君王因右边的人施予仁慈而祝福他们,同样,他因左边的人未能施予仁慈而诅咒他们。耶稣没有邀请他们承受自创世以来预备了的国度,反而把这些人交给「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41节)。天主为人预备天国,但为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了永火。并非所有天使都是好的(参阅罗8:38;哥2:18;伯后2:4;犹6;默12:7-9)。有些天使与魔鬼结盟的。
耶稣说,天主自创世以来预备了的国度(34节),因为天主自起初的目的是救恩。耶稣没有说「永火」是「自创世以来」已创造的。大概永火不是天主原先的计划的一部分,而是后来为回应罪恶和叛逆而制造的。
对于「难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这个问题,耶稣给予清晰的答案:「是的!」谁帮助有需要的人──尤其帮助基督徒兄弟姊妹──将要承受天国。凡是未能这样做的,将要受永火的惩罚。
「离开我,到那给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去罢」(41节)。这审判所提及的火与硫磺,其直接的语境(24:45ff)包括三个有关审判的比喻,其中描述人被铲除(24:51),被拒诸门外(25:10-12),并被丢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里必有哀号和切齿(25:30)。较广泛的语境(21-25章)是耶稣有关审判的教训。
这是耶稣在本福音最后的公开训诲,所以,看来玛窦最想我们谨记它。
在这段经文和其他地方,基督告诉我们天国根据什么规则来治理,而这些规则跟我们所习惯的截然不同。他告诉我们,凡按照天国的规则生活的人,将因他的选择而获得极大的益处。
参考书目
Blomberg,CraigL.,NewAmericanCommentary:Matthew,Vol.22(Nashville:BroadmanPress,1992)
Gardner,RichardB.,BelieversChurchBibleCommentary:Matthew(Scottdale,Pennsylvania:HeraldPress,1990)
Hagner,DonaldA.,WordBiblicalCommentary:Matthew14-28,Vol.33b(Dallas:Word,1995)
Keener,CraigS.,TheIVPNewTestamentCommentarySeries:Matthew,(DownersGrove,Illinois:InterVarsityPress,1997)
Barclay,William,GospelofMatthew,Vol.2(Edinburgh:TheSaintAndrewPress,1957)
Bergant,DiannewithFragomeni,Richard,PreachingtheNewLectionary,YearA(Collegeville:TheLiturgicalPress,2001)
Boring,M.Eugene,TheNewInterpreter'sBible,Vol.VIII(Nashville:Abingdon,1995)
Brueggemann,Walter;Cousar,CharlesB.;Gaventa,BeverlyR.;andNewsome,JamesD.,TextsforPreaching:ALectionaryCommentaryBasedontheNRSV——YearA(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5)
Bruner,FrederickDale,Matthew:Volume2,TheChurchbook,Matthew13-28(Dallas:Word,1990)
Craddock,FredB.;Hayes,JohnH.;Holladay,CarlR.;Tucker,GeneM.,PreachingThroughtheChristianYear,A(ValleyForge:TrinityPressInternational,1992)
Hamann,H.P.,TheGospelAccordingtoMatthew(Adelaide,1984)
Hare,DouglasR.A.,Interpretation:Matthew(Louisville:JohnKnoxPress,1993)
Hultgren,ArlandJ.,inVanHarn,Roger(ed.),TheLectionaryCommentary:TheologicalExegesisforSunday'sText.TheThirdReadings:TheGospels(GrandRapids:Eerdmans,2001)
Johnson,ShermanE.andButtrick,GeorgeA.,TheInterpreter'sBible,Vol.7(Nashville:Abingdon,1951)
Long,ThomasG.,WestminsterBibleCompanion:Matthew(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7)
Morris,Leon,TheGospelAccordingtoMatthew(GrandRapids,Eerdmans,1992)
Senior,Donald,AbingdonNewTestamentCommentaries:Matthew(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8)
Soards,Marion;Dozeman,Thomas;McCabe,Kendall,PreachingtheRevisedCommonLectionary,YearA(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3)
Thayer,JosephHenry,AGreek-EnglishLexiconoftheNewTestament(NY:AmericanBookCompany,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