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留学罗马(1927—1935)
    岁月流转,季节变迁,转眼七年的时间过去了,活泼可爱的玉贵变成了深沉寡言的修士,步入青年的范玉贵已经结束了小修院习修的课程。1927年,范修士被送到北京西直门外大栅栏圣文生石门大修院,学习哲学与神学。玉贵进大修院不到一年,他就与在同一修院就读的表弟杨慕时(玛窦)表现出不凡的才资。同年,教廷驻华代表刚恒毅主教视察修院,看到他们的品德与才华,决定选派他们到罗马传信大学深造。

    玉贵赴罗马修道的消息传到了家乡,他对主的虔诚及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及对圣召的执着再次打动了他母亲的心,一改留他在家的愿望,决心完全支持他的修道生活。临行的那天,二老送出村外,泪眼汪汪,难舍难离,妈妈更是跟在后边默默无语,好象在用生命和全部爱心支持着孩子奔赴罗马的征程。多少感激,多少挂念,又有多少期盼,融入在这默默跟随的脚步声中。玉贵回过头来握住妈妈的手,心里感激天主的祝福和父母的爱心。“妈,你们回去吧,我去了还会再回来!”妈妈终于哭出了声。

    他安慰着妈妈幷劝导说:“妈,我到罗马见到教宗是好事!你该高兴才是啊!”

    “对,妈妈高兴。”

    二老送出三里地之外,最后妈妈吻别了自己的儿子,更是天主的儿子,激动地说:“感谢天主给了你这么大的福气,见了教宗,替妈亲权,求教宗降福!”

    “好,我一定把教宗的降福带回来!”

    范修士满怀着爱主之情,承接着父母的体贴、挂虑和祝福,以及教区亲人们的祝愿,离别了伴随自己成长二十年的家乡,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教区,奔赴远在天涯的他乡异国——罗马。在传信大学开始了他新的生活历程。

    在罗马求学期间,他既努力追求圣德,又用知识装备自己,学习很是努力、认真。他纯朴、真诚、平易近人的气质,使他结识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彼此分享着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玉贵不时地也给他们讲一些故国的乡村故事,但如遇到一些有辱祖国尊严的说辞,他总是据理力争,当仁不让。

    有一次,一位印度籍的同学谈起有关西藏的问题,强调西藏该是属于印度的领土,还提供了一些有关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依据。从小就酷爱历史的范修士以步步为营、各个击破的方式,提出了更有力的历史证据,论证西藏自始就是中国的版图,使对方心服口服,从此二人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后来那位印度修士也晋升了主教,幷曾与范主教以信函往来,通传友情,分享生活。

    主教的罗马之行,为他忠贞于信仰的一生打下了基础,也加深了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的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