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信仰本地化--亚洲教会的希望
    教会本地化是亚洲教会唯一的希望,而本地化要从每一位教友自身的生活做起。有了信仰生活化的基础以后,我期望基督内的朋友们对基督精神里的「东方」成分更敏感些。我总觉得本地化并不是像主教牧函里所说的「将基督之西方面貌及服饰除掉,给祂换上东方人的面貌及服饰」就可以了。这样的重新包装,只限于表皮,一下子就被看穿。真正的本地化是要把基督精神里的东方文化的成分发扬光大。

    什么是东方文化的成分?这不是我的本行,无法跟大家作有系统的介绍,只能主观的擧一些例子。不过大家都是东方人,如果大家肯在自己的生活中用心寻找,用心领会,用心反省,我相信我们会越来越清楚,什么是基督精神里的东方文化成分。

    首先我想到的是东方人的含蓄、谦虚、包容、温良。相对的,西方文化就霸道得很多。唐君毅先生(注十二)是这样说的:

    「中国人不似西方人之权力意志之强而好斗争,此为世人所共认。

    西方世界由文化势力间的冲突,与权力意志间的斗争,而逼出重个

    人自由人权平等之民主政治。…这有一悲壮光明的历史,亦有一罪

    恶的历史。苏格拉底、耶稣之死,近代科学家之受教会迫害,是悲

    壮,而其反面的势力,则是罪恶。除了一般的文化势力冲突外,基

    督教教会内部,亦是不断的互相对峙、斗争、排斥。…罗素谓西方

    文化一贯缺乏宽容精神,从历史事实上看,实在不错。…在中国的

    人文精神中,以道德精神、艺术精神爲主,而宗教、政治之精神皆

    融于其中,而环绕于其人性即天道之哲学理念。」

    再者,东方人和西方人对宗教的态度也不一样。前觉兄的大哥刘前敏先生曾写了一本书讨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思想之间的关系(注十三),里头有一段谈论宗教的「信」与「学」,我觉得很有意思。我自己的感想是宗教对西方人是「坐而言」的东西,把宗教拿来分析、辩论、和相信。对东方人而言,宗教则是「起而行」的东西们,是用心去体会,用身体去励行的东西。因此我们说「学佛」、「学道」‘「习儒」,但是在基督宗教里,我们总是说「信耶稣」,殊少听到有人说「学耶稣」。当然,有人会说那是因爲在佛教或是儒道思想里没有相信对象的关系。东方的宗教和思想有没有相信的对象,我们先不去谈论,我要说的重点是:为东方人而言,「学耶稣」和「信耶稣」可能一样的重要;为东方人而言,「实践」和「理论」可能一样的重要。

    在灵修的路上,东西方也有所不同。甘易逢神父在解释灵修的向外和向内的两条路径时,曾说「空虚自己」是东方人特别重视,而且具有丰富经验的路(注十四)。的确,西方人比较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因此走得是个人求满全的道路。东方人,尤其在道家和佛家的思想里,讲的却是要「空虚自己」,跟耶稣讲的「谁获得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谁为我的缘故,丧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玛十:39)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个目前在亚洲本地化的讨论中比较敏感的议题是「多元化」,也就是说在灵性真理的追求上,我们教会的传统是不是唯一的真理?或是真理存在于基督宗教与其他文化的传统之中?三年前潘永达神父和曾庆导神父在讨论天主论的对话中(注十五),讨论到基督教会传统与东方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就曾涉猎到这个议题。

    我个人觉得无限的天主要把自己啓示给在有限的时空中存在的我们,一定觉得相当的无奈,因爲有限的我们,常常就用我们有限的认知把上主框了起来,认定只有在框框内的啓示才是唯一的真理。这样的悲剧,从古时代的犹太历史到今天一直重演着,这在《附录二:禁锢在时空中的啓示》中有更多的讨论。

    另外,我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罪恶」和「救赎」,为东方人也是比较难接受的观念。这个议题在《附录三:陌生的得救观》中,有更多的反省和讨论。

    以上提到的都只是例子而已,我深切期望的,是大家一起努力,一方面把我们的信仰用我们的东方心灵生活出来,一方面有系统的把信仰本地化的议题拿来研究和讨论。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想邀请大家以一个纯粹东方的心灵,一同来思考一个课题。这个课题是这样的:

    「我们的上主既然是无限慈悲、爱人至极的造物主,而且切愿世人都认

    识祂,分享祂的无穷美善,那么暂且先放下“原罪”和“救赎”这一类

    的字眼,你如何把这样的一位上主介绍给你最亲近的非教友?」

    最后,我切愿所有基督内的朋友都能够不断的瞻想及研读圣经和教会的道理,把这些事默存于我们的心中,活出在我们东方文化的生命里。天主的啓示能不能突破欧洲文化的藩篱,成功地与东方文化共融,就看我们如何回应上主的召叫了。

    注十二: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台湾学生书局,413页,1988年5月。

    注十三:刘前敏,《从道枢观点原中华文化与基督信仰之会通》,1999年9月。

    注十四:甘易逢,静观与默坐之二,光啓出版社,1997年12月;甘易逢,静观与默坐之四,光啓出版社,2001年4月。

    注十五:曾庆导,「天主论的廻响」,见证月刊第351期,2005年5月;潘永达,「当耶稣基督遇到佛陀」,见证月刊第354期,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