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寻找出路
    金邦尼放弃了圣十字传教站后,返回意大利并陪伴了父亲一段日子。马扎看见他那么精疲力竭,便怀疑他能否重返非洲。金邦尼的体力稍为恢复后,便负责照顾马扎学院的非洲学生。金邦尼描述他长上的计划:发展非洲本土的神职人员,并在欧洲的学院教育非洲的青年男女,好使他们在天主教的环境里,生活一段日子后回家。这样,他们可按照各人的专业和天赋,教导和传授他们所学得的知识。

    就当时的情况而论,人们确应认识马扎的计划。非洲人仍被视为奴隶,或只是仆人和工人,马扎却想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对欧洲人来说,他们几乎没有可能抵受非洲的天气,因此,唯一的解决方法,似乎是在欧洲教育非洲人。

    第二次传教旅程

    金邦尼刚开始工作不久,便有消息传来:一群非洲奴隶在印度洋获一艘英国战舰拯救,暂时居于亚了。马扎认为,带他们当中一些青年到自己的学院去是有用的。因此,金邦尼获派展开他的第二次传教旅程,经埃及和红海前往亚丁。

    在亚丁,金邦尼集合了七名非洲青年,准备带他们往维罗讷,还替他们取得英国护照。金邦尼认为,这工作有助这些年青人摆脱「用贩卖人口而做的卑鄙的走私,那是一种可耻的生意,侮辱和贬抑人性。我们人类都是一样,蒙上天赐予智能,是属神的标记,又是按照天主圣三肖像而受造的。但是,奴隶买卖使人被贬成动物。」他讲述苏丹的一场激战,是因三千名非洲人被卖往科尔道凡一事所导致的。由于涉及有关奴隶买卖的法律,金邦尼在离开亚历山大时被海关阻截,滞留了两天。他唯有虚张声势,指称这些非洲人持有英国护照,并声言他们确是来自印度,宁得以脱险。

    奴隶买卖的痛苦

    我们可能会问:为甚么金邦尼要带这些青年往欧洲?为甚么不把他们送回自己的家园?其实,他们中很多人早在七、八岁的时候,已被囚禁和奴役,现在已记不起自己的家在那里。其中一人最终做了神父,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属于那一个部族。在以后的岁月里,金邦尼能够带领很多人返苏丹,其中一些人很幸运,可以寻回自己的家人。在这些幸运儿当中,有一名男孩在七岁时被奴隶商夺走。当时,他正在离奴隶商不远的地方,领着瞎眼的母亲走路。幸而,他日后还能认出某些标志而返回自己的村落。

    另一次,金邦尼在路上看见一支奴隶队,他形容说:「在沙漠,我曾遇见超过二十群被掳的奴隶,他们一边走,一边捱着鞭打。小童由母亲抱着。至于那些能走动的小孩,他们的颈给缚在母亲所挑着的杠棒上,以防逃走。奴隶商在年满十五岁的孩子颈上围着羊皮带,再把羊皮带连接自己手持的绳鞭。成年人则分成一对一对,每人的颈拴在扛棒的末端。其它人的手和手臂则反缚在背后。有些人的脚系上锁链,还被迫挑着主人的行李。每当他们慢下来或表现得疲倦时,便立刻受着长矛和棍棒打击的滋味。一些人不支而倒在地上:他们或是被人用棍棒或长矛殴打致死,或是被遗弃在路上死去。这样,奴隶每天被迫步行超过十二小时,为期三个月。」金邦尼对这样的情况感到非常愤慨,决定要做点事,阻止它继续发生。

    绝望中怀着希望

    一八六一年三月,金邦尼完成他的亚了之行,回到维罗纳。他想过重返非洲,却遇到一些阻滞。一八六一年十一月,教会当局再尝试在苏丹传播福音,把传教站移交方济会。一行五十一人的队伍,包括神父、修士和教友,一直沿尼罗河向南进发。由于他们缺乏经验,又急于抵达传教站,从开罗启程南行之前,未能花时间来适应当地的水土。因此,院长和其中七人在途中去世,而在几个月问,所有人均相继死亡或被迫回家。在罗马,人们似乎已对非洲这一带地区不寄予任何希望,而它亦被遗忘了。

    然而,金邦尼没有放弃他的希望。他继续教导非洲学生。他还开始让欧洲人士认识马扎的工作。在写给德国一群助手的信里,他描述非洲人如何研读基督徒的信理、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算术和旧约历史。一八六一至一八六四年间,金邦尼逐渐发展他的理想。他开始看到在欧洲教育非洲人并非上策。在那不勒斯,方济会士卢多维克·卡索里亚已在这处较温暖的地方进行类似的工作。然而,金邦尼觉得须发展另外不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