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
一八六九年二月,金邦尼在欧洲得到更多支持后,便返回埃及,展开他的第五次传教旅程。四位新传教士与他一起,他们是一位神父、一位神学生、一位修女和一位女教友。金邦尼不把工作局限于神父,而是开放给任何愿意致力传教事业的人士。
金邦尼一抵达开罗,便利用赠来的物资,开设一所药房。同时,他购买了第三座房子,用作新校舍,并聘用非洲的女教师。开罗位于来往远东的其中主要贸易路上,因此,金邦尼能会见不少路过的人。一八六九年七月,孟买宗座代牧莱昂·默连主教返回德国时,途经开罗,并看到金邦尼的工作。这一切给默连主教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后,他在科隆发表演讲时,对听众说:「我的朋友,您们要对金邦尼的伟大工作充满信心,而最重要的,是要对金邦尼本人充满信心,因为上主把最艰辛的传教事业托给他。在印度,我须克服很大的障碍,但与金邦尼相比,我的工作只是个安乐窝而已。我认识金邦尼:后世的人将纪念他的名字,因为他已找到给非洲传播福音的方法。我来,原本是为我的传教区筹募经费,但我会把全部转给金邦尼。他几乎一无所有,他的需要比我的更大。的确,科隆市能够为帮助这个传教会而感到骄傲,因为有一天,它的会祖将被称为,「中非的方济各·沙勿略」。默连的讲话尤其重要,因为这出自一位经验丰富的传教士口中。如果他没有仔细反省金邦尼的思想和工作,一定不会发表如此积极的演讲。主教特别邀请听众们信任金邦尼。显然地,默连对他的评价很高。
金邦尼出席大公会议
其它在开罗探望过金邦尼的客人包括三位主教:他们均途经那里去参加最近召开的梵蒂冈大公会议的。金邦尼跟这几位主教会面后,立刻写信给巴尔纳波枢机,请示他能否来罗马,向大公会议讲述非洲教会的需要。这次大公会议是超过三百年来首次召开的,全世界的主教都出席。这是一个好机会,唤起整个教会关注非洲问题。因此,一八七零年三月金邦尼重返欧洲,并出席大公会议,担任卡诺撒主教的神学顾问。
在罗马,金邦尼起草了一份提议,呈交大公会议,并得到六十五位主教签署,请求与会者「至少以同情的眼光看一看非洲。」他提醒他们,非洲的面积北欧洲大两倍,人口也占世界的一大部份,不过,它仍被教会忽视。文件要求主教们寻求方法,派遣工人来到这「被弃遗的上主的葡萄园,」并「邀请整个天主教世界,呼吁所有基督徒子民提供有效的援助,来实践这事业。」
金邦尼指出,出席会议的主教来自世界各地,却没有人来自中非。因此,他要求:「从梵蒂冈大公会议,传来了宗徒们的声音,他们热烈支持中非民族的事业。」他希望主教们派遣部份年青神父往非洲工作,好实践这事业。
大公会议受到意大利独立战争与加里波尔迪进攻罗马所干扰,金邦尼的提议因而未被讨论。然而,这文件仍是重要的,因为它提醒大公会议教会的传教本质。金邦尼要求主教们「复苏教会的宗徒精神,好使非洲的民族能应邀加入教会并被教会吸引,」他就是服务整个教会,使教会意识到自己对世界、对非洲所肩负的使命。我们亦看到金邦尼的能力:他可以率直地提醒主教们,他们所行使的真正职权,要求他们致力实现「一栈一牧」的理想。金邦尼十分尊重罗马的权威,但他亦清楚看到自己本身的义务,就是让罗马完全意识自己对非洲所怀有的义务。
「与非洲共存亡」
大公会议后,金邦尼再次踏遍欧洲,探望他的支持者。他访问科隆的支持者时,首次提及他的传教士的座右铭一一「与非共存亡」,显示出他们如何深切地投身非洲。欧洲之行期间,金邦尼尝试让其工作在自己死后也能继续。一八七一年十二月,他为一八六七年成立的男修会,草拟了男「修会会规」。一八七二年一月一日,他创立了女修会,即今天的「金邦尼传教女修会」。同时,他致函开罗的传教士,支持他们前往南方的喀土穆和科尔多凡的计划,好能在内陆成立传教会。
这次巩固工作的结果,就是在一八七二年五月,罗马批准这两个修会正式成为传教会,并委任金邦尼为中非的副宗座代牧,换句话说,他虽仍是神父,但在那地区拥有主教的全权。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虽然金邦尼是独自一人,也相当年轻,但他已唤起整个欧洲为非洲做点事。他只要求罗马批准他分担中非的部份传教事业,却得来由埃及以南直至中非大湖区,由东面红海至西面(现今札伊尔附近)整个地区的职权。而且,这个责任是由教会清楚地、正式地授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