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篇 一壶浊酒喜相逢
    印象深刻的一套电影﹕《天涯何处觅知心》(HeartistheLonelyHunter)。廿多年前,看完又看之后,一直感动至今。

    故事很简单,美国的一个小镇,来了位约卅岁的聋哑人士,他任职于一间礼品店,专替客人在礼品上刻字。跟世界的沟通,全凭他的一双眼睛﹕看报、电影与电视,主要还是用来的别人的嘴唇,因为他精通唇语。更重要的,是观察人家的心情。

    他租了一个小房间。屋主的女儿情窦初开,但屡次恋爱失败;跟父母又存有代沟,终日郁郁寡欢。他安慰她,用文字、用手语、用礼物,彼此建立友谊。谁知,他只是她苦闷时的消遣剂,觅到男友后,就将他抛到脑后。

    当他到诊所看病时,认识了主诊的黑人医生,医生跟女儿的关系势如水火,他努力地替他们搭桥,桥建好了,父女冰释前嫌,便再没有找他倾诉。

    他并非没有朋友,另一位聋哑人士,住在另一个市镇,偶尔互相探望。他是个胖子,约卅多岁,行动思想举止却像三岁,只管吃和睡和玩;用尽什么方法与他倾诉,也是只管吃和睡和玩。

    他光火了,自己满肚子抑郁,以为「同道」可以理解、体谅和安慰,倾诉后换来的,是更深沉的寂寞。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这位仅余的朋友,在送他上长途车后,还不断在窗外作手语,向他道别,请他保重,但是,胖子还是感应不到。

    回到家里,屋主女儿可又再次闹情绪,向他大发脾气,本来为了逗她开心,送上礼物,但她把门轰上。礼物放在门边,走回自己房间??

    吞枪自尽!

    故事大概是这样吧。

    我想,现实也差不多。

    当人只顾自己的需要时,通常漠视了别人的需要,沟通因此断绝。有没有发觉,许多时跟别人对话,说是说,但不是交谈;听是听,但不是耹听。大半天后,才发觉自己和别人都在倒垃圾和收垃圾。

    另类的「沟通」,只在套别人的真心话,自己的内心却紧紧包裹,为的是怕被伤害。再一类的「沟通」,是利用别人的时间,什至别人的苦闷,来满足自己的空虚和苦闷。

    都是在利用。

    教会不例外,神职界也不例外。许多时诚恳问候对方的近况时,别人会以为你在「起他的底」。当你关心别人的工作,很可能出现的答案是﹕你就好啦!

    一壶浊酒也可以喜相逢的境界,难有!

    如果基督生前只是利用门徒,哄骗门徒,没有为爱他们到底而命也不要(若13;1),复活显现时,门徒们便不会喜欢起来(若20;20)。

    没有沟通、牺牲、开放的关系,就算摆上满汉全席,相逢相处都不是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