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饶神父于当晚十点一刻离开米兰,我们买的是卧铺的票,这样子可以蒙头大睡,节省点儿体力与精神。
但是不管我怎么努力,两只眼睛仍是瞪得大大的,毫无睡意。因为达文西那幅「最后晚餐」的杰作,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去。
「最后晚餐」是从第十五世纪以来最流行也最受欢迎的一个绘画题材。但是大都不很理想,因为不是显得单调,就是构图散漫。一直到了达文西这幅画出现,才算有了圆满的结果。因为他能把过去所有的缺点一扫而空。他在画面上巧妙地表现出了戏剧性的效果,在灰褐的色调中蕴藏着崇高的精神,神圣而庄严。
据说以往的画像,多将出卖耶稣的宗徒犹达斯独自画在餐桌的另一边,但达文西却让他跟其它十一位宗徒坐在一起,只是让他的脸背着光,显得比别人阴暗,一手紧紧抓住钱包,代表那种「认钱不认人」的嘴脸,同时达文西又把犹达斯的头部画得离耶稣最远,也画得最低,以表示和其它宗徒有所不同。由此可见他构图时用心之良苦了。
看到画中的犹达斯,就很容易想起耶稣所说的有关祂的那几句话来了。祂说:「当我和他们同在时,我因的名,保全了所赐给我的人,护卫了他们,其中除了那丧亡之子,没有丧亡一个。」﹙若十七12﹚在另一处祂又说:「人子固然要按照指着祂所记载的而去,但是负卖人子的那人是有祸的!那人若没有生,为他更好。」﹙谷十四21﹚读了耶稣所说的话,我们不难想见祂说这话时那种充满了感伤的神态。
根据路加福音第六章的记载,耶稣当日拣选宗徒时是多么的谨慎从事:「在这几天,耶稣出去,上山祈祷;祂彻夜向天主祈祷。天一亮,祂把门徒叫来,由他们中拣选了十二人。」耶稣不但慎重地挑选了他们,而且花了三年的时间给予他们严格的训练、培育与爱护。他们有三年之久与主朝夕亲密地相处,不但日日亲耳聆听祂的圣训,更常常见到祂显各种神迹:瞎子看见、聋子听见、哑巴说话、瘸子行走、麻疯患者获得痊愈。尽管如此,为什么他们中还竟然会出现这种不肖弟子。此无他,财迷心窍而已。且让我们听听圣经上是如何记载的:「随后,那十二人中之一,名叫犹达斯依斯加略的,去见司祭长说:『我把祂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什么?』他们约定给他三十块银钱。从此他便寻找机会,要把耶稣交出。」﹙玛廿六14-16﹚
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问:难道犹达斯真的不知道耶稣就是旧约预言中所说「即将来临的那一位」吗?他当然知道,只不过由于在他的价值体系里,他已把财富置于耶稣之前而已。在圣经里,类似犹达斯的人物不少。例如罗马总督比拉多就是一个例子。他虽然曾经当众宣布:「我在这个人的身上,查不出什么罪状来。」﹙路十三4﹚;他的妻子也曾差人到他跟前警告他说:「你千万不要干涉那义人的事,因为我为祂,今天在梦中受了许多苦。」﹙玛廿七19﹚即便如此,比拉多最后还是昧着良心,宣判耶稣死刑。因为犹太人曾经威胁他,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钉死耶稣,那么他们就要自罗马皇帝凯撒控告他。所以在他们的威逼下,在个人利害关系的前提下,他终于屈服了。怪不得当他问耶稣:「什么是真理?」时,耶稣会闭口不言。倒不是耶稣答不出来,而是因为耶稣明知比拉多只是有问什么是真理的好奇心,而实际上根本没有追求真理的诚意,所以根本不必浪费唇舌去答复他的问题。
在我们的社会里,像犹达斯与比拉多这种为财、为名、为利而不惜牺牲真理的人不是很多吗?犹达斯最后的下场是上吊死了。如果他们不能及时悔悟的话,下场又将是如何的呢?
提到犹达斯的结局,倒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笑话来了。话说有一位方济会士向一位耶稣会的神父说:「我想,犹达斯大概是耶稣会的会士吧!」那位耶稣会的神父一副很有自信的样子辩护说:「我想大概是方济会士吧!因为犹达斯是上吊死的,而你们穿会衣时不是在腰间扎了一条漂亮的白绳子么?」当然,这只不过是教友们喜欢拿修会作笑料的题材而已。因为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正式修会的创立呢。
不过犹达斯的死,可说是痛悔有余而信心不够。圣经上记载说:那出卖耶稣的犹达斯见祂已被判决,就后悔了,把那三十块银钱,退还给司祭长和长老说:「我出卖了无辜者的血,犯了罪了!」他们却说:「这与我们何干?是你自己的事!」于是他把那些银钱扔在圣所里,就退出来;上吊死了。﹙玛廿七3-5﹚
犹达斯的死一方面固然表现出他对自己的罪行感到羞耻与后悔;但是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出他对天主的信心不够。在他心中也许会以为出卖人子是滔天大罪,无法获得天主的赦免。但是这种想法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他对天主还是有足够的信心的话,天主仍是会宽宥他的。否则耶稣所讲的「浪子回头」、「迷途羔羊」及「找钱」等譬喻不就失去了意义吗?祂复活后所建立的「告解圣事」不也失去了价值了吗?所以有人说,犹达斯最重的罪倒不是上吊,而是他对天主的绝望。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也是颇有道理的。
有许多教友常很沮丧地来告诉我说:「神父啊!我告解后还常犯一样的罪怎么办?」言外之意好象告解圣事是一劳永逸的圣事。而事实上,天主所期待于我们的是,那分「屡败屡战」的勇气啊!
达文西在他这幅画中,为了解决单调起见,将十二位宗徒每三人分成一组,共有四组,每个人脸部的表情各异,特别是借着不同的手势表现出来。例如伯多禄手里拿着刀,而安德肋宗徒的手却是因受惊而张开着。耶稣坐在中间,一脸慈祥,从祂的右手表情,可以看出祂内心恐怖的心情,左手的表情则是一种无奈。一般画像多喜欢在耶稣头上画个象征神性的光圈,但达文西却一反传统,以耶稣背后那片黄昏的天空取代。显得自然、柔美。
在达文西这幅名画里,据说还有着一段很有警世的故事。这幅画大约完成于一四九五年至九八年之间。由于画面上的人物,以耶稣与犹达斯两人为主,所以他就到处找模特儿来供他作画。最后他好不容易地找到了一位理想的人选作耶稣。但是为找一位适合犹达斯的模特儿可就很难了。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总算找到了。但是他千万也没想到他们竟会是同一个人,因为原先的模特儿后来因案入狱,竟变了形像,与先前的样子完全不同。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它在告诉我们,罪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如何的大。一个人身心洁净,看起来相似天使一般的玉洁冰清。但是一旦灵魂被罪恶所污染和腐蚀,他的外貌自然也会起了很大的变化。因为人与天主间的基本和谐一旦被罪恶所破坏,接着,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世界的和谐也必然同样遭受破坏;而当这些和谐破坏之后,人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不安,而这种不安的心情很容易在我们的脸上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我们是多么需要努力,以维护我们与天主间的基本和谐啊!
在一路的冥想中,我渐渐地进入梦乡,一觉睡到天明。待火车抵达罗马时,已是翌日早晨七点半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