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方济大堂建造的古色古香,跟一般欧洲式的教堂没有多少差别。堂内有一处,是朝圣者必去瞻仰的地方,那就是圣人遗骸存放的那座祭台。
祭台所占面积不大,还是面对墙壁的传统样子。最叫人注目和感兴趣的,是祭台后面的那一片显得有点儿斑驳的大理石墙壁,因为在这块大理石板的后面,就是教会这位著名圣人的安身之处。参观的当天,有人告诉我说,圣人的遗骸曾经被窃达一百年之久,然后才重新被寻回安放在这里。不晓得这只是传说而已,或真有其事。如果是真的话,作圣人也未免太可怜了。
我们一行曾在祭台前跪祷片刻,然后由我跟倪院长举行共祭弥撒,请求圣人在天主台前为我们不但求得外在贫穷,不贪恋世物之恩;更请他们为我们求得内心真正的神贫精神。因为圣人所实践的,不只是度一个外在没有私产的生活,而更是内心的神贫;不是寻求「自我」,绝对不是为自己,而只是寻求天主和只为天主。不但要求弃绝一切,就是连自己的期望、意愿和需求,也都要完全拋弃;为我们自己,什么也不保留,什么也没有。一个人如能达到这种「忘我」与「无我」的境界,不知道那将是多么的超脱与自由啊!
弥撒后,我们继续在堂里作一个概括的巡礼,欣赏雕梁画栋。置身其内,就如同进入一座艺术馆一样,你会被墙上的那些画所吸引及感动。但是在这些壁画中,却有一幅画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兴趣,在它的前面驻足良久。
这是一幅圣方济向飞鸟布道的情景:在一片蔚蓝的天空底下,圣人在另一位会士的陪伴下,以一幅「谆谆善诱」的神态,在向憩息于树荫下的一群小鸟,宣讲天主爱的道理。那真是到达了「人物两忘」的最高境界。为一位有非常活泼信德的人,他随时随地都可以享有与天地共游的乐趣;也随心所愿地可以与天主合一。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为他来说,不但具有生命,而且都富有灵性。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这种「赤子之心」,在我们今日这个太过现实的社会里,恐怕已是凤毛麟角,已不可得了。
参观完圣方济大堂,由于时近中午,所以我们就暂时中断参观活动,找一块地方先解决「民生问题」。
我们今天出来,既是朝圣加郊游,为了增添旅游的情趣,特别选在户外野餐。我们选了一块环境清幽而又宁静的地方,好饱享一顿丰盛的午餐。毕竟人不单靠精神食粮就可生活,而也需要饼来充饥啊!
嘴里啃着特别烹调的炸鸡腿,口啜芳香的葡萄美酒,置身于枫林的环抱中,观看那呈现在跟前的湖光山色及天空里掠过的朵朵彩云,那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此情此景,让人顿时兴起「夫复何求」的感慨。树上飘落的片片枫叶,不时滑过我的身子,掉落在地上,就像是上主仁慈的手,轻抚着我这位远方游子的心灵,在提醒我说:「孩子,人世虽美好,但到头来只不过是『寄旅』而已,切莫留恋忘返喔。」
午餐的时候,碰见一批从罗马来此地郊游的耶稣会的读书修士们,彼此寒喧了好一会见。见到年轻的他们,就引起我回想二十多年前的情景来。
在初学院期间,我们也常有出外郊游的机会,以调剂单调的修道生活;同时学习着怎样在不同的环境中与天主会晤。但是自从一九七○年晋铎后,像这样的机会几乎等于零。所以今天能见到他们出来郊游,心里好生羡慕,巴不得时光可以倒流,好能重温旧日的美梦。
午后,我们继续参观及朝圣活动。首先我们跑去瞻仰圣方济生前的一位好友──圣女加拉辣的遗体。在铁栏杆的后面,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圣女不朽的肉身。只是脸部显得又黑又枯干,比较看不清楚。
肉身不朽的现象,在佛教与天主教里都有。在我们本省就有好几位道行很高的和尚,死后好几年被发现肉身不朽。经过弟子特别处理后,以金片包起来,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传为美谈。而在我们教会里,如果有一位圣人或圣女的肉身不朽的话,那是代表天主要藉此现象以光荣他们。
数年前,我在一个私下的机会里,观赏了一部电影,片名如以中文直译是「太阳兄弟月亮姊妹」,里面所描述的就是圣方济与圣加拉辣两人的生平与他们之间被传颂不已的「精神交谊」。这部片子拍摄得非常优美,就如同一首美丽绝伦而又充满灵性的诗篇一样,令人观赏后,怀念不已,就像喝了一杯清凉剂一般。只可惜巿上电影院不肯放映,原因何在?他毫不犹疑地回答我:「这部片子是不错,但是一定不会卖座。」其实,我那一问也是多余的,我早就该知道答案才对。电影原是「综合艺术」,也是「艺术中的艺术」,但是如今却已沦为纯粹的「商品」,怎不令人感到惋惜?当日观赏这部电影的兴趣极高,但是却被那位片商的那一番大煞风景的话给减低了许多。就像被浇了冷水一样。由此也可想见,宗教在今日之被一般人所漠视的程度,已到达了什么样子的地步。
接着,我们转往天使之母大堂参观。我虽然不知道这坐大堂建造于何时,但从它的外观判断,恐怕也已有好几个世纪之久了。这座灰白与土黄色的教堂,与堂前苍翠欲滴的树木互映成趣。堂顶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圣母像,伸开双手,好象在以她慈母般的心情,时时照顾爱护着住在这个美丽城镇的孩子们,不受到世俗的危害。
当我们走进堂内参观的时侯,突然感到一分意外的惊喜。原来在堂内别有洞天,就是所谓的「堂中堂」。
据说这座圣堂原属于本笃会的,借给了方济会。原来的小堂面积非常之小,所以后来改造。但是又舍不得把原有的小堂拆除,所以最后决定保留原状,在它的外面加盖,才有今天这种堂中堂的奇景。
没想到八年前在亚西西所见的奇景,在我们宝岛也有翻版,只不过是,不是圣堂,而是庙了。
据中国时报元月十三日第十二版上刊载:到高雄巿圣公妈庙烧香许愿的人,除慕其香火鼎盛、灵验异常而去外,最为人称道的即是它的「庙中庙」特殊景观。当年建「小庙」之处,即今高雄港的十三号码头附近,相传此处屡受潮水波及,百姓民房深受水患之苦,而圣公妈庙虽近在水边,却是滴水不进,因之百姓膜拜有加。后曾有拆庙修建之议,唯因位居龙穴,地相甚吉,经众议决定在原址增建「大庙」。此后香火更盛于前,并在台湾寺庙中独具一格。
当日读完这则新闻报导,立刻有了一种「天下奇景,无独有偶」的惊喜,除了怀念当日身历其境的情景外,也深深被为维护文化与宗教古迹的人士那分努力感动。
由于这是我平生头一次见到「堂中堂」的奇景,免不了就请倪神父替我在小堂前拍照留念。只可惜回台后底片冲洗出来之后,照片里我的脸上,除了两道四射光芒之外,眼睛鼻子和嘴巴几乎都看不出来。原来小堂前两旁置有很大的烛,供教友点用,拍照当时火光熊熊,以致照在我镜片上反射出来。不过照相的主要目的不是我,而是要把这个难得的镜头拍摄下来,一方面作为纪念;一方面也可以向国内亲友介绍,让他们也分享乐趣。
由于玩得很痛快,所以时间在不如不觉间溜走了,大地此刻被金黄色的光芒所洒遍,西下的夕阳似在敦促着我们,该是回罗马的时刻了。于是我们怀着满足而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