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之恋(一) 悲从中来
    也许是由于旅途劳顿,所以午觉醒来,竟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听来自纽约的华特神父说,下午四点半钟在圣墓堂那里,将有礼仪,所以洗把脸就匆匆地赶过去。

    圣墓堂的外观跟白冷的主诞堂一样宏伟壮观,只是没有主诞堂的面积大而已。但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就是两者的屋顶构造相当不同。主诞堂屋顶有两座钟楼,是哥德式的建筑:而圣墓堂的屋顶却显得复杂多了,上面有好几个硕大无比的半圆形屋顶。乍看之下,会误以为那是一间回教的寺院。

    据说罗马皇帝哈德良为了毁灭犹太教与基督宗教所有的圣迹,曾于公元一三五年令人在这个地方兴建一座献给丘比特的罗马庙宇。但是这座庙宇却被君土坦丁大帝的母后圣海伦娜于三二六年给拆除了,恢复了加尔瓦略山及圣墓及原来面目,并且在原地建造了一座雄伟华丽的大堂,由母后亲自督工。但是不幸于六一四年被波斯人毁坏,然后由一位修院院长重建。不过这次重建的圣堂只是小型的而已,已没有昔日的壮观了。

    一○○九年,圣堂再度遭到厄运。这次是被回教的国王哈里发所拆,并且导致了历史上闻名的十字军东征的事件。一○四八年修复过,直到一一四九年十字军收复圣城之后,所建的圣堂一直保存到现在。圣墓堂就在这种建建拆折的情况下度着它的岁月,也真可以“历尽沧桑”四个字来形容它不幸的遭遇了。

    但是圣墓堂的屡毁屡建,只不过是它沧桑的一部分而已,如果你了解它内部管理问题之复杂的话,你大概也只有摇头叹息的分了。从一八五二年起,土耳其的统治者把圣堂让几个不同的教会分别管理。这些教会包括天主教、阿美尼亚教、希腊东正教、叙利亚教会及科普替教会。由于教派不同,所以不管在礼仪、语言要等方面都互异。在管理上也困难重重。仅为整修问题就很棘手,由于各教派意见不一,致圣堂有数世纪之久常处于破破烂烂的状态。见到这种情形,是多么容易让人兴起基督被分裂的感叹。

    瞻仰过宏伟的外观,我漫步进入堂内,急欲一窥里面的当奥。但是脚刚一踏入堂内,全身立刻感到一阵阴森之气。就好像从温暖的阳光底下,骤然进入一个阴暗的山洞一般,对比强烈了一些。

    这块突出地面约四十五呎的加尔瓦略山,由于外貌像髑髅,所以又称为“髑髅之地”。在山上建有两间圣堂,分别由天主教及希腊正教所管理。前者是建立在耶稣被钉之地;后者则是盖在当日十字架竖立的地方。不过这两间圣堂都是在圣墓堂内。我原想先到各处看看,以便凭吊昔日在这座山上所发生的种种感人的事迹,无奈时间已来不及,因为礼仪即将开始。于是,我信步走进人群裹去,选个最隐蔽的一角,好参与他们的祈祷。

    聚集在那儿的人,大约有四、五十人之多。有为几位身穿深咖啡色会衣,腰间束着一条纯白色腰带的方济各会会士,还有修女带领的一批女学生,看她们的年龄大概只有十三、四岁,我想可能是来自修女办的中学吧。此外,还有一些朝圣者。我们在一齐念经、唱歌,追悼救主的苦难圣死,也歌颂赞美祂对人类至大的爱情。礼仪所花的时间不多,不晓得是不是每天下午例行的祈祷。结束之后,我就单枪匹马在堂内到处走动。由于没有人向导,所以只好走到那儿,算到那儿。

    首先,我去圣海伦娜母后当日发现十字圣架的地方参观。那是在墙边的一块石版,围有铁栏杆围着。由于对这段事迹所知有限,所以只能打个照面就过去了。

    从那儿,我转往当日吾主被埋葬的地方。若望福音第十九章第三十八至四十二节的地方,给我们这样记载着:“这些事以后,阿黎玛特雅人若瑟──他因怕犹太人,暗中作了耶稣的门徒──来求比拉多,为领取耶稣的遗体;比拉多允许了。于是他来把耶稣的遗体领去了。那以前夜间来见耶稣的民众尼苛德摩也来了。带着没药及沈香调和的香料,约有一百斤。他们取下了耶稣的遗体,照犹太人埋葬的习俗,用殓布和香料把祂裹好。

    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在那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里面还没有安葬过人。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坟墓又近,就在那里安葬了耶稣。”从四部福音里,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知道埋葬耶稣的若瑟是一位怎样的人。他是一个富有的人,也是一位贵显的议员,同时又是一个善良公正的人。他一向期待天主的国;他没有赞同其它人的计谋和作为。而埋葬耶稣的墓穴,是他为自己于岩穴闻所凿的新墓穴。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普通一个人一定不会把预备为自己将来埋葬的墓穴让别人先占用的,就如同没有人愿意用别人使用过的棺木一样,除非他爱那位先他而去的人比爱自己更多。我想,若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因为他知道耶稣就是旧约中所预言的即将来临的默西亚。若瑟的墓穴是属于有钱的犹太人所惯用的式样,分内外两室。外面的一间面积比较大,是吊丧者聚集的处所。里面的一间较小,放着一个用白石凿成的子,以便停放尸体。

    我怀着极其虔敬而又悲戚的心情,踏着缓慢的步伐,走近耶稣的圣墓。在巨大石墙的中间,有一扇弓门,弓顶的形状看起来非常像一个美丽的贝壳。进入门内,就是外室,又称为“天使堂”,面积不大。地上铺着石版,上边刻有简单而大方的图纹。顶上挂了一些吊炉。室内的正中筑有一个子。再往前行,就来到了内室。内室的门虽比外室的门低,但是雕刻却要比第一道门来得美观而精致。而花朵,也有天使与圣人们的雕像。门正中央上方也雕有一座像,从底下看上去虽看不很清楚,但从像的形态,大概可以猜出是耶稣当日复活的情景。进入其内,就显得非常局促,因为里面顶多只能容纳二、三人而已。呈现在跟前的,是一个巨大的大理石,底下据说即是安放耶稣尸体的地方。神父们就在这里做弥撒。上边摆了许多高脚的铜蜡台和几瓶鲜花。

    当我用手去触摸那块冰冷坚硬的石版时,不禁悲从中来,千情万绪直涌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