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弃家修道 发初愿 文学院 1940-1941
    两年过去了,1940年9月8日我和其他人一起发了初愿。以后,1955年被捕也在9月8日,是巧合吗?是天意吗?我发初愿没有通知人,所以也没有人来祝贺我。我立即转入文学院,不像今天修女发初愿那样热闹,接着会长告诉我,我在徐汇圣心修院教授二年级的拉丁文,过去一直是法国神父教的,每天四节课,上午两节课,下午两节课,教CICERO的演讲辞和凯撒大帝CAESAR的高卢战记等。学生7名,其中有庄怀渊、宋之钧(他们两人在圣神父后去罗马深造,由于全国解放,学成后他们去了台湾)、张光复(一直在上海,最近去世),还有姓周的(由于智商不高被辞退回家)。

    我在课余跟文学修生听文学院的课,当时文学院主任是王昌祉神父,他是泗泾人,出身书香门第,国学根基极深。他徐汇公学毕业后加入耶稣会,初学文学后在徐汇公学教书,后派去英国念了3年哲学,在法国里昂念了4年神学,毕业后,上海桑会长命他继续在国外深造,3年中他在巴黎大学获得国家级的哲学博士,论文是关于王阳明的,他同时在巴黎天主教大学获取了神学博士,论文是关于圣奥斯定的圣宠论。记得我在里昂耶稣会神学院认识DELUBAC神父向他表示敬仰之心时,他回说:“真正的才子,是我青年时的同学王昌祉,他的神学造诣才深呀!”他问我,王是否在教神学,我回答说,他一直在教文学修生汉文,又主编一个为儿童看的“圣体军”刊物。吕神父回说:“这怎么可能?这不是把宝石埋在土里吗?”王自己多次毛遂自荐向姚赞唐会长申请教神学,姚一口拒绝,王昌祉真是怀才不遇。

    王昌祉教我们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以及庄子的内篇七篇和最后一篇“天下”。

    论语的中心思想当然是“仁”,尽管他的得意门生曾子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似乎忠恕概括孔子的全部思想。尽管某些学者主张孔子一生追求克己复礼。但“仁”含义极广,外文中找不到一个和它对称而且正确的字译它,更不能给它下一个定义,只能从各个方面去阐述它。孔子伟大,但他只讲今世不讲彼岸,只讲人,不讲天,只讲为人之道,如何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讲天人合一。

    老子讲“道”,可是他写的道德经,第一句说,“道可道,非常道”,后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讲的道很玄,“道”一字从首,指原始,指万有之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也从走,指行动,指前进,故道也成为路,即道路,道为原始,万物来自道,人当然也来自道,道为道路,人经道而达于道。

    庄子内篇七篇是一个整体,文字美,境界高,一气呵成,壮丽之极,其中心思想为与造物者游,即天人相会,庄子对现世、尘世、人世看得很透彻。他主张齐物,超越生死等,庄子探索人类心灵中最深层的愿望,试图指出真正幸福之所在,以补足儒学之缺陷。自古以来中国不少知识分子往往外儒内道,就是外表,口上讲孔孟之道,内心深处却有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