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增饼
1过了没几天,又有一大群人聚在耶稣周围,他们没有东西吃。耶稣叫来自己的门徒,对他们说:
2“这些人让我于心不忍。他们跟着我已经三天了,却没吃过什么东西。
3若我打发他们空着肚子回家,恐怕他们会晕倒在路上,因为有些人从很远的地方来。”
4他的门徒回答他说:“在这样荒凉偏远的地方,到哪里去弄饼给他们吃?”
5耶稣问:“你们有多少饼?”他们说:“七个。”
6于是,耶稣吩咐群众都坐在地上。他拿了七个饼,祝谢了,掰开递给门徒,叫他们分发,他们就分给群众。
7他们还有几条小鱼,耶稣亦祝福了鱼,叫他们也拿去分给大家吃。
8大家都吃饱了,剩下的碎块收了满满的七篮子。
9当时在场的人将近四千。耶稣打发人群回去。
10他上船,同门徒们一块儿往达玛奴达去。
天上的征兆
11法利塞人来与耶稣辩论,他们想要为难耶稣,便向他要一个从天而来的征兆。
12耶稣深深地叹口气,说:“为什么这一世代要求征兆呢?我切实告诉你们,决不给这世代任何征兆。”
13他就离开他们,又上船往湖另一边去了。
14门徒们忘了带饼,船上只有一个饼。
15耶稣告诫他们说:“你们该谨慎,小心法利塞人的酵母,也小心黑落德的酵母。”
16他们于是彼此猜想:是因为我们没有带饼吧!
17耶稣知道他们的想法,就说:“你们为什么商量没有饼粮的事呢?你们怎么还是不懂,悟不出来呢?难道你们的心神还是闭塞的吗?
18你们有眼看不见,有耳听不到吗?你们难道不记得,
19我把五个饼分给五千人吃,你们收了多少筐剩余的碎渣了吗?”他们回答说:“十二筐”。
20“还有,我分了七个饼给四千人吃,又剩下多少篮的碎渣呢?”他们回答:“七篮。”
21耶稣说:“那么你们还不明白吗?”
治愈贝特塞达的瞎子
22他们抵达贝特赛达时,有人带来一个瞎子,求耶稣触摸他。
23耶稣拉着瞎子的手走到村外。他吐了唾沫抹在瞎子的眼上,再为他覆手,问他道:“你看见了什么吗?”
24那人抬起双眼说:“我看见的一定是些人,好像树木在移动。”
25耶稣又举手覆在他眼睛上,瞎子就复明了,能清楚地看见一切。
26耶稣叫他回家去,并嘱咐说:“不要回村子里去了。”
伯多禄的信德
27耶稣和门徒们动身,前往斐理伯的凯撒勒雅附近的村庄去。在路上,耶稣问自己的门徒说:“人们说我是谁?”
28他们回答说:“有人以为你是洗者若翰,有的说你是厄里亚,还有的以为你是先知中的一位。”
29耶稣又问道:“你们呢?你们认为我是谁?”伯多禄回答:“你是默西亚。”
30耶稣就警告他们不要跟任何人提有关他的事。
31耶稣开始教导他们:“人子要受很多苦,他将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们弃绝,且要被杀害,但第三天他要复活。”
32耶稣毫不隐讳地说了这些话。
伯多禄拉他到一旁,开始劝谏。
33耶稣转过身来,看着他的门徒们,斥责伯多禄说:“退到我后头去,撒殚!因为你所想的,不是天主的想法,而是人的念头。”
背起你的十字架
34耶稣叫群众和门徒们前来,他说:“那愿意追随我的人,就该舍弃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随我。
35因为凡想救他自己生命的人,反而会丧失生命;但那为我和福音而奉献生命的,必会获得生命。
36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毁灭了自己,为他有什么好处呢?
37人还能以什么代价来救赎自己呢?
38谁若在这邪淫罪恶的世代中以我和我的话为耻,将来人子在他父的光荣中偕同诸天使来临时,也将以他为耻。”
——————————————————————————————————————————————————
●●●注释:
8.1有些人觉得第二次增饼只是第一次的重复。事实上,两者有所不同,意义也不相同。第一次,是在提庇黎雅和葛法翁之间(正好是耶稣在加里利工作的中心),人数较多,心情也较为迫切,他们走向耶稣,希望耶稣成为他们的解救者(若6)。
耶稣拒绝了,但是稍后的那天下午,他行了增饼奇迹,这是一个很清楚的征兆,说明他是先知所预言的默西亚。第二天,轮到耶稣要求他们接受他的真正身份时,分裂产生了(若6:60)。
后来,耶稣去了居民大部分是外邦人的加里利边界。他们也想要听耶稣讲道。因此,在湖岸的另一边,即东部,耶稣给他们饼吃,当作告别的餐宴,他们穿过沙漠地带,追随耶稣已整整两天了。
两次增饼事件的不同,不仅在于饼的数量和参加的人数上,还有许多细节表明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第一次奇迹发生在犹太人中,而第二次则是在希腊人中,对犹太信仰来说是外邦人。如谷6:43中所提到的“筐”,是指犹太人用柳条编的硬篮子,而8:8中的“篮子”则是指希腊人用的可折叠的袋子。
耶稣两次增饼:这是给人印象最深的奇迹之一。增饼奇迹,在福音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若望福音第六章中得以展开论述。事实上,对犹太人和外邦人同样显明耶稣力量的这一奇迹,以它丰富的内涵强调了默西亚的一个基本特征:他用好的食粮喂饱饥饿的人,他为信徒做准备,在圣祭中欢迎他这生命之粮。亦请参见玛15:29的注释。
8.11见玛16:1的注释
法利塞人
法利塞人没有看到耶稣传教的果实。他们没有看到人们得受抚慰,并开始了一种较好的生活方式。他们没有看到那些找到了希望和信仰的人。他们没有看到天主是怎样拯救穷人的。福音书中从头到尾,耶稣与法利塞人始终处于对立面。法利塞人是一个受尊重的强大的团体,在犹太社会中处于最显著的地位。然而他们却顽固地反对耶稣。如果耶稣是降临在我们这个时代,难道不会冒犯某些最强大的宗教团体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利塞人是虔诚的,而且他们那种虔诚的方式,始终存在着,并将继续存在下去。我们可以把这团体想像成一个严肃的人,他察觉到为天主服务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享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受过良好教育,因此他决定为天主工作,特别是去引导他人:罪人、能力不足或是教育不足的人。
法利塞人愿意为天主服务,但是却认为天主必须承认他们的侍奉,并给予酬报。法利塞人希望没有对天主负债,因此小心地不让自己陷入罪恶之中,因为他们不喜欢处在需要天主原谅的境况中。
而事情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出错的。因为人除非能发现自己的贫乏和弱点,否则无法和天主会面,即使是有钱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亦然。当我们感到与最穷困的人,和罪人合为一体时,才会体验到天主的慈悲,并开始全心顺从地爱他。
8.14耶稣告诉门徒们要小心法利塞人的精神,即别让自己成为法利塞人。但是他们没有听,而把精力都放在食物上了。
耶稣说:“小心法利塞人的酵母”,意思是指他们的教诲(玛16:12)。耶稣担心他的门徒们都是普通人,可能会被法利塞人的知识和声名吸引。因此警告门徒们:这些人将信仰建筑在错误的基础之上。
在对圣经的普通理解上,耶稣同意法利塞人的观点,但对于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精神,却不赞同。作为“老师”,他采用的是一种与法利塞人截然不同的方式。他并不高高在上地教导人,而是自己先做团体中的普通一员,并通过行动培训他们。他让他们反思所看见的和所做过的,尤其是思考当他们与耶稣一起工作时,天主对他们做了些什么。
8.22一个天生的盲人复明时,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逐渐地使眼睛集中在事物上,才能理解他这双新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便是耶稣再度把他的手放在盲人眼睛上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也可用在精神领域中:耶稣并没有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一切,皈依是一步一步实现的。
不要回村子里去了:如果这样做了,那么,所有的人都会去找耶稣,想要看他、触摸他,并要求奇迹。而耶稣来是为了和人群有一次真正的会面。
8.27基督——人子
福音在此已经预言了悲剧的结尾。宗徒们也第一次开始思考他们的师傅到底是谁。
你是默西亚:默西亚即希腊单词中的基督。两者的意思都是:“受傅者”或“神圣的”,这个词特指人们长期等待的救世者。宗徒发现耶稣便是基督、解救者,但是他告诉他们:人子要受很多苦。
耶稣为什么自称为“人子”?理由有两个:第一,因为圣经中有一处提到人子光荣地从天上而来,审判所有的人并统治万国(达7:13)。再者,因为耶稣是背负了人类命运的完人。
耶稣必须遭受苦难,因为这是全人类罪人的命运。他必须遭受苦难,受到权威当局的拒绝,因为这是宣讲真理的人之命运。他必须自由地赴死。因为自我牺牲是拯救世界的唯一方法。
8.34舍弃自我是必须的:
-舍弃自我,如亚伯郎,在老年时前往异乡。
-舍弃自我,如梅瑟,同意成为不负责任群体的领袖。
-舍弃自我,如玛利亚,走入一条没有人能理解或帮助她的道路。
-舍弃自我,脱离短暂的生命,好让自己由天主获得重生,如殉道者依纳爵。他被判处让狮子吞食,却说:“我是天主的麦子,但愿野兽的牙齿把我磨成基督的纯饼。我的欲情被钉死,世俗的火烧不着我,我的体内有一股喷泉,自内心向我低诉:去天父那里。”
-如南郭子綦的“丧我”经验:“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庄子•内篇•齐物论)
背起他的十字架跟随我:耶稣告诉我们追随他,便是跟随他走通往十字架的同样道路。为了要达到成熟,舍弃我们的生命是必要的。换句话说,为了某种高尚的原因,我们必须有所冒险,而不应顾虑我们自己的前途;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能帮助我们爱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要宽容、接受旁人认为我们的一生是失败的想法(路17:33;若13:23-25)。
背起我们的十字架,安然地接受天父每天要我们所作的牺牲,我们也会得到一些比我们所牺牲的更为神奇的东西:那便是内在的自由与深远的快乐(谷10:30)。
想想耶稣所说的话:“来自我,为了我。”而不是“来自天主,为了天主。”因为天主已经以耶稣的身份前来敲我们的门,并向我们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
谁若以我和我的话为耻:遵从基督圣言的信徒毫不畏惧将受到的质问,他们会受到自称是基督徒的人的无情攻击。因为我们生活在一群“不忠的人”之中,也就是那些口头上虽然没有否认天主,但实际上却侍奉其他神的人(玛16:24;若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