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圣洗,圣体,告解 F8 天主教也有浸洗
    1.误解者从「天主教原委(摘自《羔羊快来》)」(作者及出版年份不详,以下简称「原委」)的第三章「天主教的教义」第八点「洗礼」一项,指天主教举行洗礼时用注水/倒水式是不对的。「原委」这样说:「圣经原文是受浸。洗礼是从天主教来的,主後250年,他们爲病人施洗,在头上点水以代。他们认爲一个人若不受洗就不能得救;但病人又不能浸,所以他们¬想出一个“妙法”,在病人头上点水三次,表明奉圣父丶圣子丶圣灵之名给予施洗。爲此,他们爲婴儿施洗。有一次,有一个神父将树枝浸在水中,拿起来向士兵一扬,扬了几次之後,几十万士兵都受了洗了。从5世纪开始,他们就把洗礼看爲合法的,不再受浸了。其实水礼不是爲赦罪的,试看十字架上的强盗并没有受浸,但耶稣对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

    2.「原委」反对天主教的地方很多,诸如:圣母丶拜偶像丶教宗地位丶册封圣人丶告解丶弥撒丶守斋丶炼狱……这些课题及婴儿洗礼丶洗礼是否为赦罪重生等问题,小弟已在其他讨论中已有澄清,在此只想就上述「注水/倒水礼」及一些年份的问题回应一下。

    A)有关「年份」的问题

    3.误解者在与小弟讨论时提及「原委」第二章「天主教的来历」,其结论说:「……因此,天主教是从君士坦丁以後才兴起,正式成立天主教是以大格理高里当教皇开始(590年)。换言之,主後590年以前是没有天主教的。以前都是称爲“基督教”。主後130年,宣布罗马教爲独一的教会。」他又提及「原委」第三章「天主教的教义」第十五点「炼狱」一项说:「他们又发明“炼狱说”。主後593年,也就是天主教成立的第三年,他们始创“炼狱”教义,……。」

    4.很明显,「原委」认为天主教是始於主後590年的,在此之前「是没有天主教的。」可是,「原委」怎麽又说天主教在主後250年开始用注水礼为病人施洗呢?!岂不矛盾?!

    B)有关「注水/倒水礼」

    5.拙作「(A1)浅谈圣经,圣传及谁是『新教』」第2点已交代了初期教会就是天主教。虽然在最初几个世纪,教会举行洗礼时主要都用浸礼,但注水/倒水礼并非不存在。在主後第一世纪内成书的《十二宗徒训诲录》(Didache)就记载初期教会已有注水礼的做法,其第7章写道:「论到洗礼,当这样做:先将以上所说的一切事学习过了,然後到流动的水里『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施行洗礼』(太廿八19);但如没有流动的水,也可以用别的水施洗,若是不能用冷水,热水也可以。若是凉水和温水都没有,就可以三次用水注在头上,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去做。而在洗礼之前,施洗者与受洗者都当禁食,有别人能同行此,亦好。你要嘱咐受洗的人,在受洗前一两天禁食。」[1]

    6.「圣洗」一词的希腊文(圣经原文)能指「浸」和「洗」。有基督教学者在注解哥/西2:12的「受洗」一词时指出:「历史上有三种洗礼方式被采用:点水礼丶浇水礼丶浸水礼。其中浸水礼最普遍被接受,以其最能表达罗六3~5的内涵意义。但浸水礼不应为唯一的方式。希腊原文有两个意思:(一)浸(二)洗(见可七4;来九10)。五旬节那天有三千以上的人就地同时受『浸』礼,几乎是不可想像的(徒二38,41)。」[2]

    7.时至今日,天主教都有浸洗,1983年公布的《天主教法典》第854条说:「洗礼当用浸水洗或倒水洗施行,并应遵守主教团的规定。」[3]「基督徒入门圣事总论」第22号说:「洗礼可采用浸水式或倒(注)水式,两者皆合法;但浸水式更恰当地表达参与基督的死亡和复活。」[4]「基督徒成人入门圣事礼典导言」第32号说:「以水施洗既是表达奥妙地分享基督的死亡和复活,那些信仰基督之名的人,因基督之名藉洗礼而死於罪恶,复活并得永生,为此,这含义应在洗礼中充份表达出来。洗礼应选用浸水式或倒(注)水式,视乎那种方式较适合个别情况,以便在不同的传统和环境中,可清楚了解水洗并非纯粹的洁净礼,而是一件使人与基督结合的圣事。」[5]在香港使用的圣周礼仪用书谈及在复活庆典夜间礼仪举行圣洗圣事时便说:「主礼付洗时把受洗者全身或头部浸入水中三次,随即扶起,每次呼号一位圣三的名字。主礼:(某某),我因父(浸第一次)及子(浸第二次)及圣神之名(浸第三次)给你付洗。…若行注水洗礼,受洗者把头倾斜,主礼从池中取洗礼用水,注在被候洗者头上三次,每次呼号一位圣三的名字。主礼:(某某),我因父(注第一次水)及子(注第二次水)及圣神之名(注第三次水)给你付洗。」[6]

    8.可惜,碍於环境,不是每间圣堂都有可供人浸洗的洗礼池!在香港,青衣圣多默宗徒堂有仿效主後五世纪的十字坑形洗礼池,基本上可以浸洗,也许洗礼池还是细小了一点,未必能让每一个人全身浸入水中,故多是走下池去,然後在额上倒水。葵芳的圣斯德望堂有圆型的活水洗礼池,可供浸洗。

    [1]《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三版,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5,第267页。

    [2]周天和及杨东川合着,《腓立比书.歌罗西书》(中文圣经注释第37卷),初版,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7,第383页。

    [3]《天主教法典──拉丁文中文本》,再版(缩本),中国主教团秘书处编译,台北:天主教教务协进会出版社,1992。

    [4]「基督徒入门圣事总论」(罗马圣礼部於1969年颁布,1973年修订後再按1983年法典修正),转载於《门(圣洗及坚振圣事──法典条文注释)》,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办事处编译及出版,1996,第191页。

    [5]「基督徒成人入门圣事礼典导言」(罗马圣礼部於1972年颁布,按1983年法典修正),转载於《门(圣洗及坚振圣事──法典条文注释)》,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办事处编译及出版,1996,第208-209页。

    [6]《圣周礼仪》,香港教区礼仪经文修订小组编辑,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86,第121-122页。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01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