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生活的实践
    针对奢侈浮华所造成的社会乱象,大家都觉得生活方式与态度应该有所调整。「简朴」一词似乎是标准答案。谈到这个语词,经常出现另一写法,就是「俭朴」。「简朴」的意思是「简单、朴素」;「俭朴」则是「节俭、朴素」。我的习惯是使用「简朴」,因为我喜欢「简单」更甚于「节俭」。理由是:一、富人才有可能考虑节俭,而穷人与富人都可以过简单的生活;二、节俭的重点是约束自己的消费欲望,简单则较为积极,可以主动选择特定的生活模式。当然,我无意改变别人使用语词的习惯。

    问题在于:如何度一种简朴的生活呢?首先,要有具体的做法;其次,要有正确的观念。

    以具体做法而言,两句话可供参考。一是「不拥有不需要的东西」,二是「东西用到坏为止」。我说「参考」,是要以它为目标,但从不奢望大家都能做到。试想:如果这两句话普遍落实,工商企业界不是要倒闭一大半了吗?现代社会的自由经济不是以刺激消费来引导生产,由此形成富者愈富的良性循环吗?原先我也存着这样的忧虑,但是在荷兰教了一年书以后,发现荷人的国民所得比我们多一倍而生活简朴却远超过我们,我这才觉悟两件事:一、简朴不会减缓经济发展;二、简朴是个人主动的抉择,因为生活确实可以变得不一样。

    以「不拥有不需要的东西」而言,关键在于分辨:什么是「需要」?张三认为需要的,也许李四认为不需要。因此,与其争论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不如思考如何降低自己的需要标准。需要的越多,表示自己越依赖外物,越不能独立。美国作家梭罗曾在华尔登湖畔住了二年二月,写下《湖滨散记》,其中对于人的需要有非常严苛的描述。在他看来,拥有资产是一件不幸的事。他说:「我还见过许多不幸的生灵,几乎被压死在财产的重担下,他们推动着一个75呎长、40呎宽的谷仓,而且还需在百亩田地上不停耕作、种植与收获。那些没有产业可以继承的人,就不必为这些重担奋斗,反而能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我们不必像梭罗这么严苛,但是减少消费欲望仍是聪明的选择。其次,以「东西用到坏为止」而言,这是珍惜世间万物的观念。譬如,我是经常写作的人,所以对于没写完的笔与没用过的纸特别不舍。我手边有两迭旧稿纸,周边都被虫蛀得像桑叶穿孔一般,而中间有格的部分并未受损。等我终于有机会将它写完时,心中有一股欣喜与感激之情。欣喜的是,我总算没有辜负这些稿纸;感激的是,我藉它们写下了研究心得。庄子常常提到「安其天年」,并且认为万物都有天年─自然的、应有的存在期限,意思是:让万物都自然地存在,让其功能与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台湾现在开始注意垃圾分类、废物回收、资源再生等,都是正确的做法。如果众人皆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地球的生态与能源才可能避免浩劫提早来临。

    其次,所谓简朴生活,不只是在消费方面斤斤计较,而更是要建立一套正确的观念。譬如,要花钱,就须先赚钱;赚钱要花时间与力气,而花钱也需时间与力气。结果一天之中清醒的时间,一周之中空闲的时间,以及人生的宝贵精力,大部分用在钱的来来去去上面了。生命好像变成中空的,成为金钱流通的管道了。

    所谓正确观念,首先就是:人生非常短暂,必须善加利用。我们如果不能允许自己成为某种中空的管道,就得加强对「主体性」的思考及经营。我的意思是:如果我是一个主体,就自然会努力保持自由选择的主动权,并且充实自己的内在世界。我如果少了食衣住行的条件,固然是个穷人,但是不妨碍我有独立而丰富的内在世界。然而,我如果物质方面宽裕,却没有注意经营自己的内在世界,那么就不只是心灵贫困的问题,还可能错失人生的目标。

    换言之,今天倡导简朴生活,并不是要强调割舍金钱,而是要提醒我们:人生光有金钱是不够的;并且,有钱与简朴并不冲突。我们可以把钱看成身外之物,以备不时之需,然后把时间与力气用在生命的整体规划上。譬如,人的生命表现于三个由低而高的层次,就是「身、心、灵」。简朴生活的效应是:减少身的享受,调整心的焦点,增益灵的修行。心在中间,可上可下,全凭自己决定。若是向下,难免陷入物欲的深渊,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速度加快,结局自然是不堪设想了。若是向上,则将凸显精神生活的层次,一方面做物质的主人,另一方面逐渐体认人类共同的命运,并由此孕生慈悲、博爱的情操。如果继续往这个方向努力,寻求宗教的启发与教导,然后人生的苦乐也将全盘改观。

    眼见地球危机日益深重,简朴生活的实践应该会获得世人的正面回应。与此同时,如果未能厘清正确的人生观,不知道简朴只是第一步,接着还需从人的心与灵方面去耕耘,那么成效依然有限。为了改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实在不能忽略一套健全的人生观。这在世人眼中是相当艰难的题材,在宗教徒却是不言可喻的、自然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