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中世纪的教会公元590——1517年 第二章 骑士和隐修士对教会的贡献
    一、十字军东征及军人修会:

    1、骑士: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分三个等级。神职人员、贵族或战斗者和农民。战斗者与贵族连在一起。每一个阶层有自己的理想和不同的风俗习惯。由于当时没有中央集权,他们以武力来决定命运。贵族们拿起刀以此来保护自己,使自己有一席之地,军阀分据,社会混乱。骑马便于打仗,骑士集团因此而产生。此时教会也无法完全改变他们的战争,但为了在战争中伤害神职人员及农民,无辜者。呼吁“天主的和平”饶恕无抵抗能力的人的生命和财产;“天主的休战”在某些时如星期五、六和主日以及将临期、四旬期不能打仗。教会虽不能使他们停止战争,但慢慢地使他们圣化,圣洁自己,不取不义之财,信仰坚定,服从教会、尊重神长听从基督代表罗马教宗的命令。更赋与骑士神圣的责任,通过祈祷和庄严的礼仪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发誓保卫孤儿和寡妇以及保护教会免受异教徒的骚扰。骑士制度仅是一种理想,虽然很难实现但骑士在欧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十字军东征: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兴起,占领耶路撒冷,但此时对教会来还比较宽仁,教友还可以去朝圣。但到1070年,土耳其的塞尔格人打败阿拉伯人占领耶京。(土耳其,小亚细亚一带)他们破坏圣殿,教友朝圣也遭到禁止。于是在1074年,教宗额我略七世产生了圣战的构思,但当时教会内部事务繁多于是搁置此事,至死未能实现……就把这使命留给了下任教宗乌尔班二世。

    至1095年,土耳其人征服中东后向西一举占领君士坦丁堡,并威胁到了西欧的安全。君士坦丁堡城的皇帝亚来克孟·龚南向教宗求救,是否能联合御敌,教宗接受皇帝邀请后在克勒蒙召开会议。希望西欧国家能起来收复失地及圣地,也原工借此改善和东正教会的关系。为此颁布很多大赦。1095年,在教宗乌尔班二世的倡导下,发起了十字军东征。

    3、十字军东征的目的:

    A、收复失地,使教友能自由朝圣;

    B、防止土耳其对欧洲的进一步侵略(如中国抗美援朝);

    C、希望能团结整个欧洲,削除偏见和不睦,一致对外;

    D、援救整个东方教会,实现教会的统一。

    4、东征的过程和失败原因、

    1095年在教宗乌尔班二世的发动下,开始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这一次十字军收复了圣地,并在圣地建立了许多拉丁王国。由西方人作领袖。

    1147-1149年是第一次东征,以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1189-1192年法、英、德联合出兵,与伊斯兰将军签订合约,保证教友自由到耶路撒冷朝圣。

    第四次:1202-1204年,他们在攻打阿拉伯人时转道夺取了君士坦丁堡。建立君士丁坦拉丁王国。把西方礼仪强加给东方,从此他们对西方更加憎恨。但精神还存如1212年孩子们组织起来,面向耶京。

    第五次:1218-1221年本欲夺回埃及,但由于尼罗河泛滥而失败。这一次由教宗哈诺里发动。

    第六次:1228-1229年德中皇帝腓特烈二世东征,基督教得到了耶京、白冷和纳匝肋的控制权,建立耶路撒冷王国。随后返回欧洲。1244年耶城再次失陷。

    第七次:1248-1252年法王路易九世发动1250年法王被俘,后被赎回。

    1270年和1291年的第八次、第九次均失败。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东征失败的原因:A、缺乏战略;B、长途跋涉;C、政治、经济缺乏配合。D、动机不纯。

    5、十字军东征的意义:虽然东征并未收复圣地,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A、防止了土耳其人对欧洲的进一步侵略,挽救了基督教文化;

    B、让欧洲人意识到自身的一致是建立在信仰上而是建立在政治上。

    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传教方面引起了西方教会的传教热忱。

    消极方面:A、加剧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第四次东征的不良后果1203年,抢掠东方财物;)

    B、加剧了人们伦理的堕落,烧杀抢掠,杀死许多回民;

    C、教宗权力下降,东方教会把东征失败归罪于教宗。认为这是天主对教会的惩罚。

    6、军人修会:为了保护拉丁国王及朝圣人员的自由,大批十字军涌向圣地,形成了三个伟大的军人修会。

    A、招待骑士会:产生于第一次东征,他们收留朝圣人员、患病者 、招待旅客。

    B、圣殿骑士会:总部建立在撒罗满大殿附近,保护穷人与圣殿在法国特别出名,从事战争及看顾病人;

    C、条顿骑士会:德国人建立,开始为保护德国的朝圣人员,后来为普鲁士及芬兰人传播福音,由骑士、神父、修士组成,发三愿。

    十字军另外还产生了二个拯救俘虏的修会,它们分别是:

    A、圣三骑士会,于1198年由圣若望玛达,法国人建立,发三愿,还发第四愿,用各种方式挽救俘虏;

    B、 圣母慈善会:于1223年,由圣伯多禄·诺拉斯高及圣雷梦纳福建立。

    从13世纪到18世纪共救了100万奴隶。

    二、修会与神职界的改革

    1、圣布鲁诺与嘉布遣修会:布鲁诺是德国人生于1030年,1084年在嘉布遣建立修会,会规严格,衣服粗厉,生活非常刻苦,历史上从未改革过的修会,不允许转会。

    2、熙笃会:十二世纪克吕尼团体中许多人开始腐败,熙笃会应运而生。1098年某克吕尼院长罗伯特因看不惯克吕尼修会的堕落,故而带了20名弟子往熙笃重建修会,(这一为本笃纪念日)为恢复圣本笃的修院精神。第二任院长圣阿尔伯里克,此时修会不是很兴盛,直至第三任院长圣斯德望哈定写了熙笃会会规,在1119年被教宗CALLISTUS  II 世所承认,他被称为熙笃会的第二创始人。

    会规强调手工、简单的礼仪和严格的苦修。他们穿白色的会服,称白色修士以区别本笃会。13世纪修会会院达500所,代替了克吕尼修会。到了14、15世纪,开始衰落,在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中受到严重打击,逐渐丧失了重要性。直至17世纪,开始改革(内部)出现“严格遵守会规者”与“普通遵守会规者”二派,前者聚于法国LA—TRAPPE。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被赶出法国。现有会士25000人。

    3、伯尔纳多:1091年生于法国贵族家庭,学业完成不听父母劝告,进入熙笃会,对熙笃会的发展做了很多贡献,被称为修会的第三会祖。他的成就:

    A、建立修院,在明谷建立一出名的明谷修院;

    B、和平使者。国王、教宗有冲突时都请他作调停者,为大使。如1130年,意诺二世对抗阿纳克来二世,故请他来调停。

    C、第一次十字架东征的宣讲者,1114年,撒格森人占领叙利亚;

    D、神修著作:提倡爱的神秘神学,在《爱慕天主》一书中把爱分四个等级。对自己之爱;对天主唯利是图的爱;出于职责的要求,对天主的孝爱之情;和为天主的缘故而爱天主,对天主的婚约之爱。

    E、同异端作斗争:伯氏为了维护教会努力和以下的异端作斗争。

    路斯乃的享利:贪婪、伦理堕落,认识伯多禄阿伯拉德之后,比之更甚,拒绝有形可见的权威,认为教会是无形精神性的,神职人员行圣事是多余的。

    伯多禄·阿伯拉德;他主张每人应对自己的救恩负责,所以神职人员、婴儿领洗、弥撒,为亡者祈祷等都是多余的,反对教会礼仪,只要宣讲,悔改就行了。

    勃拉斯阿的阿诺德:主张圣事的有效性在于施行人本身,并反对教会的圣统制。

    F、教会圣师:1553年去世,1173年列圣品,1830年教宗比约八世将其封为圣师,每年8月20日日其节日。

    4、神职界的改革:(9——11世纪)

    由于锡封权的影响,神职人员的素质较低、修养不高、并且无学问。当时神职分为二部分:

    A、世俗司铎:secular  priest。指那些特别在乡下管理教堂的神父,尤指农村;

    B、咏礼司铎:regular  priest。指住在主教座堂或大城市公开诵经的司铎,他们度集体生活,定时咏唱日课。

    由于他们行为不检点,人们对之不感兴趣,而对修会神父感兴趣,教会于1059年,召开“拉特朗”会议主要针对神职界。规定:大教堂,主教座堂,必须建立神职修院,但还不是正式修院。(1545——1563年的脱利腾大公会议之后才正式建立修院。)神父必须住在一起,不允许有私人财产,并成立了“咏礼司铎修会”也称为“奥斯定咏礼司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