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窦福音 玛窦福音内容的分配
    关于玛窦福音的结构大纲,传统上有两种理论,即将整部福音区分为两大部分,或是按照耶稣的言论分为五大段。这两种理论都有不足之处,以下分别加以说明,最后提出较合宜的结构。

    第一种理论将福音分为两大部分:就是1:1-16:20和16:21-28:20。在16:20有一转捩点,即耶稣立伯多禄为磐石,并且在20节:“耶稣遂即严禁门徒,不要对任何人说祂是默西亚”。这一转捩点很明显,没有人怀疑。

    但是,只这样分为两大部分,实在显不出它的脉络,无法帮助我们了解玛窦福音的次序和进展。

    第二种理论较普遍,是所谓的“五书”,按耶稣的言论集分为五段,好像旧约有“梅瑟五书”。这理论是基于玛窦福音中的五段言论集,都是以类似的结束语,告一个段落:7:28;11:1;13:53;19:1;26:1。

    “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便离开……”(19:1)

    玛窦用了五次这样的格式,在结构上有其作用。

    若接受五段的区分法,那么福音也不只是言论,尚有叙述,也就是每一段落都先有叙述,再以言论结束,好像出谷记,前18章有叙述,以后是言论(法律)。玛窦福音也用类似的格式,分为五段。第1、2两章耶稣的童年史是序言,第26-28章耶稣的苦难与复活当作结尾。

    这样的结构也有不少困难。首先,用序言和结尾来说耶稣的童年史,即耶稣的诞生,与受难史实在不合。这两部分共有五章,占福音六分之一强,而且是救恩史的高峰,却不是福音的中心,显示这种结构不理想。

    其次,我们也可以问:为什么分为五段?而不是六段或七段?有些学者将23章和24、25两章分开,而成为六书。因为23章是耶稣责斥经师和法利塞人,24、25两章是末世言论,不只是对象不同,内容也大异其趣。为何要将这两部分连成一段?此外,第10章整章是耶稣派遣宗徒的言论,而第11章却多是耶稣的言论集,为何不分开?

    梅瑟五书中,亦不是每一部书都是照叙述、言论的次序,肋未纪或户籍纪、创世纪都不明显,很难说玛窦福音是按梅瑟五书作范本。再说叙述和言论的关连,按照“五书”的理论,先叙述耶稣作了些事,再有耶稣的言论,第一大段是在7:28结束。但是仔细看经文,会发现4:23和9:35在文学上是一个“前呼后应”,应是个整体:

    4:23——耶稣走遍了全加里肋亚,……施教、宣讲、治病……

    9:35一一耶稣周游各城各村,……施教宣讲、治病……

    所以,无论从道理和文学来看,这样的分法有它的困难。

    这样说来,玛窦福音中重复五次的格式,难道没有什么价值吗?如此下结论又会显得太极端,我们应当承认这些格式有其价值,但不是上述所谓的“五书”结构。而是用来强调那些言论都是耶稣讲的法律,有基督论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将这些格式,和下一节连起来读,例如:

    7:28、29一一耶稣讲完了这些话……(重复格式)

    8:1——耶稣从山上下来,有许多群众跟随祂。……

    我们发现每当耶稣讲完了话之后,祂就开始行动,往前走。从文法来看,7:28是附属句,主要的是8:1,表示一个新的开始。玛窦福音指出这样的发展,即每个言论和行动都是新的阶段。那五个格式的价值,就在于标示出不同的阶段,它的价值是为表明耶稣行动的历史发展。

    讨论了传统的两种结构之后,我们发现它们都有缺点,为更了解玛窦福音的讯息,必须有更合理的结构。以下,先提出区分格式的大纲,然后再具体说明结构。

    玛窦福音中,有两处类似的叙述:

    4:17一一从那时起,耶稣开始……

    16:21一一从那时起,耶稣开始……

    这两节是否有特殊的作用呢?

    4:17与16:2l的形式,在希腊原文中,也很相似,只有冠词的分别。马尔谷福音中常用“开始”,但在玛窦福音中则很少见,从文学观点来看,似乎他愿意强调新的开始。尤其是16:21在福音中是个分界,是一个新阶段;4:17与之有类似说法,所以可以推论,这两节在福音中有特别的作用,表示从那时候起,耶稣开始有新的行动。

    从主题方面来看,在4:17以后至16:20,都是耶稣不同的言论、宣告,是耶稣默西亚的宣讲;而16:21以后则是另一种宣告,是耶稣默西亚的苦难、死亡与复活。所以4:17和16:21像这两大部分的标题。

    所以,4:17和1—6:2l实在是玛窦福音中。两处重要的转捩点,显示出耶稣历史生活的发展。我们可以用这两节,作为区分结构大纲的格式。

    福音的第一句话,中文是(玛1:1)一一

    “亚巴郎之子,达味之子耶稣基督的族谱……”

    但是希腊文字的排列正相反,头两个字是BIBLOSGENESEOS,直接地指以下的族谱;但也可以说是指“耶稣基督的来历”,用法和创2:4,5:土类似,不但是讲“开始”,还包含一段叙述。玛1:1如同4:17和土6:21一样,是一大段叙述的标题,亦即l:2至4:16的标题。在这部分所介绍的,都是耶稣的来历。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玛窦福音的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就是:1.耶稣默西亚的来历;2.耶稣默西亚的宣讲;3.耶稣默西亚的死亡与复活。而且,每一阶段都有其进展,先是介绍这个人,然后说明祂的行动,最后介绍祂的奥迹。以下分别说明,将福音区分为三大部分的理由。至于福音的详细结构,则留待后来再讨论。

    1、耶稣默西亚的来历1:1—4:16

    这部分包括耶稣的族谱、诞生,直到祂开始公开生活。大部分的圣经版本,都把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开,如中文思高译本,第一、二章是耶稣童年史,第三章是耶稣传教史。以3:1作为新的开始,不过,希腊原文中,这一节有连接词de,表示和上面的句子2:23,是连在一起的。

    同时,在第三章中,公开宣讲的不是耶稣,而是洗者若翰。在这段落中,都是介绍耶稣这个人,为祂后来的宣讲、生活作准备;耶稣开始宣讲是4:17,所以用3:1作为新的开始,并不合适。

    玛4:l耶稣受诱是否是新的开始?在此耶稣仍未宣讲,这一节又与3:13类似:

    3:13——那时,耶稣来到约旦河……为受若翰的洗。

    4:l——那时,耶稣…”•被领往旷野,为受魔鬼的试探。

    从文学来看,二者是平行文,是同一单元,并没有耶稣的公开行动,只表达出祂是“天主子”的来历。

    比较困难的是4:17是否属于4:12—4:16?或者是分开的?我们发现4:12至16与前面是相连的,因为这里提到若翰,他在第三章中已出场,而且这句子也有连接词de,与上面的句子是一起的。另一方面,中文译本中,4:12的主词耶稣这两个字,在希腊原文中没有,是中文文法上需要加上去的。所以,我们很难说4:12是耶稣的一个新开始。4:13也与2:23对称平行,更加强上述的理由。

    然而,4:17和3:2有同样的话:“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这是否属于“前后呼应”?亦即3:2到4:17之间是一个单元,3:2和4:17分别是这个单元的首尾。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单纯的两个开始,即重复同样的格式,表示洗者若翰的开始和耶稣的开始,是平行的两个开端,而不是首尾的呼应。再者,4:17和4:16在原文中并没有文法上的连接词,似乎到4:16,讲完了一件事;4:17开始叙述另一件事。

    所以,玛1:1至4:16形成一个单元,叙述耶稣公开宣讲以前的生活背景,祂的来历。4:17开始另一部分,是耶稣的宣讲,到16:20告一段落。

    2、耶稣默西亚的宣讲4:17一16:20

    在第二部分中,耶稣以召收门徒,开始了祂的公开生活,并以言行和使命显示祂是默西亚;然而以色列人并未接受,耶稣只好用比喻答复,终至不得不离去。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以言行带给以色列救恩的“摘要”,重复了三次,即3:23,9:35和11:l——

    “耶稣走遍了全加里肋亚,在他们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福音,治好民间各种疾病,各种灾殃。”

    主要的动词是“宣讲”“施教”和“治愈”。不过,从11:l以后,没有耶稣的宣讲,只有教诲的话;而这些话都是因以色列的拒绝所引起的:另一方面,耶稣仍继续治病,似乎作者愿意指出,即使受排斥,耶稣仍是以色列的默西亚,祂的行动仍是救主的行动。

    3、耶稣默西亚的死亡与复活16:2l一28:20

    这部分着重于耶稣对门徒的教导,门徒的角色显得更重要。耶稣所面对的不再是群众,而是犹太领祂。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的三次预报苦难,代替了第二部分中,叙述耶稣言行的三个“摘要”。另一点是,加里肋亚在结构上有特殊重要性,因为福音从那里开始,也在那里结束(28:16),是耶稣默西亚宣讲的地方。它与耶路撒冷的对立,也很清楚,在16:2l耶稣首次预报自己必须上耶路撒冷受苦被杀,第三天要复活,在路加、马尔谷福音的平行文中,都不提耶路撒冷(谷8:31;路9:22),似乎玛窦特别强调,耶稣在耶路撒冷完成了使命。福音的结尾,耶稣复活后,又回到加里肋亚,显现给门徒,并赋予使命,这是一个新局面的开始。

    经过上述所提出的福音主题和进展,我们认为区分为三大段的结构是合理的。不过,我们常要记得福音是一部整体,分段的结构只是为帮助了解。同时,我们也愿指出,福音的作者所要介绍的不只是道理,更是耶稣这个人,所以在几个重要的地方,如三个标题(1:1;4:17;16:21),五个言论之后,都强调耶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