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圣体使我们与基督亲密契合,远离罪恶,并凝结为教会。这是《天主教教理》所指出的圣体圣事的叁大效果。此外、圣体圣事还有促进贫富共济以及所有基督信徒彼此共融的作用。
贫富共济
基督信徒很早便有在主日上聚会,共同举行弥撒圣祭的习惯。在教会初期,在有些地方信友在举行弥撒圣祭的同时,又举行一种被称做「爱」的宴会。这种宴会的举行,很可能起源于外教人在祭祀後同自己的亲朋一同进餐的风俗。圣保禄宗徒不很赞成这样的行为。他在写给格林多信友的书信中,说了这一段话∶
「你们聚集在一处,并不是为吃主的晚餐,因为你们吃的时候,各自先吃自己的晚餐,甚至有的饥饿,有的却醉饱。难道你们没有家可以吃喝吗?或是你们想轻视天主的教会,叫那些没有的人羞惭吗?我可以说什麽?要我称赞你们吗?在这事上,我决不称赞。」
後来教父们,譬如金口圣若望,诠释这段圣经,便强调了领圣体和救济贫穷人的关系。《天主教教理》也是这样谈到圣体圣事促使我们关心穷人的道理。
1397领圣体要求我们为贫穷的人效劳。耶稣的身体是为我们而牺牲的;他的血是为我们和众人而倾流的。领圣体是领受耶稣的圣体圣血,要获得其效果,我们必须要在贫穷人的身上认出他来,因为他曾称贫穷的人为他的「最小弟兄」。
金口圣若望说的好∶「你尝到了主的血,却认不出你的弟兄来!你的弟兄同你一样有资格在祭台上领受基督的圣体圣血,而你却不屑让他分享你的食物。你岂不是给这座祭台带来了羞耻吗?天主宽恕了你的罪,许你来参与这个圣餐,而你竟并不因此变得更加怜悯些!
基督信徒的彼此共融
耶稣在最後晚餐中,建立圣体圣事时曾特别为他的信徒的合一而祈祷。圣若望福音记载耶稣那时的祈祷,说∶
「我不但为他们祈求,而且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从我的人祈求,愿众人都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同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
《天主教教理》援引圣奥斯定这段经文的注释,来阐发圣体圣事与所有基督信徒的合一的密切关系,说∶
1398面对着这崇高的圣体圣事,圣奥斯定情不自禁地赞叹说∶「啊,慈悲的圣事!啊,合一的象徵!啊,爱德的联系!」。我们愈痛惜教会的分裂阻碍信友在同一祭台上领受基督的圣体圣血,也愈迫切地祈求基督使我们见到,有朝一日所有信仰他的人都同归一栈,共属一牧!
「教会的分裂阻碍信友在同一的祭台上领受基督的圣体圣血」这句话,有进一步解释的必要。梵二大公会议的《大公主义法令》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与以後西方教会的再次分裂,视作两种不同的情形。在前者的情形下,东正教维持了圣秩圣事和圣体敬礼。大公会议认为,与东正教在圣体圣事上共融,「在适当的情形下,并经教会当局核准,不但可行,而且应该加以鼓励。」至於由十六世纪初叶宗教改革运动中所产生的不同教会团体,因为有的没有圣秩圣事,有的没有对圣体圣事的完整信仰,大公会议以为对它们祗能做到对话的地步,目前还不能在圣体圣事上共融。
《天主教教理》与大公会议的训导完全一致。
1399东正教虽然不与天主教完全共融,却能热忱地举行圣体礼仪。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说的,「这些教会虽然与我们分离,却仍保有真正的圣事,尤其是因为继承宗徒,而保有圣秩与圣体圣事。因为它们和我们仍旧有密切联系。」
1400由十六世纪初叶宗教改革产生的不同教会团体,则与我们天主教脱节。因为它们没有圣秩圣事,因而没有完整地保存圣体圣事的本质。为此,梵二大公会议不许我们与那些教会团体在圣体圣事上共融。但是大公会议承认这些教会团体「在圣餐中纪念主的死亡与复活时,他们相信共融於基督的生命,并期待基督的光荣来临。」
最後,《天主教教理》触及一个纪律上的问题: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可以给非天主教成员的基督信徒施行圣体、告解和终傅圣事吗?
《天主教教理》依据天主教法典第844条的规定,对这问题作出有条件的积极回答。
1401如果在极其迫切的情形下,照本地主教的审断,可准许教区内的神职人员给那些未能与我们天主教完全共融的基督信徒施行圣体、告解和传油圣事。但事先当由他们自愿要求领受这些圣事;他们也当对天主教的这些圣事表示信仰,并且有适合领受这些圣事的必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