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的旅程
    在《对话录》开篇之首,加大利纳将自己形容为「生活在自我认知的心室里」。这一论点是我们理解圣的关键,因为这与她所著述的神学和灵修学有着关于自己认知的上下文关联。

    在皈依天主的旅程中,加大利纳的第一个问题似乎并不是「天主是谁?」而是「我是谁?」这亦是一个当今在我们头脑里萦绕不去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谈论内心的空虚,生活的无聊。「我是谁?」抑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会变得如此沉重而折磨人。当我们或他人对生活的本身,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到底意义何在发生质疑之时,往往不是当我们的生活一切顺利或自我感觉良好之时,而总是在当事情进展非常不利之时,譬如事业遭挫、病魔缠身,或孤独寂寞、默默无闻、困顿潦倒之时。加大利纳在其著作中充分表明了自己对这些时刻的认识:当你有理想却又难以实施,亦不知从何着手。在你有知识之时却没有能力,在你有能力之时却没有知识。你或是没有时间,或是有了时间,却没了兴致……你发现世间万物变幻无穷,而又困顿匮乏,因为你无法主宰他们。(《对话录》140)

    透过这些亲身经历,圣女进行着自我认知的探索。她在论证自己的学说时,使用反证法指出,如果我们把观察的眼光仅仅停留在自身,则永远无法达到自我认知的境界。相反,为了达到认识自己和认识生命的意义,我们必须把眼光投射到创造我们的造物主身上。面对着上主,我们才能最深刻地认识我们自身。正由于如此,上主反复要求加大利纳「睁开你理智的眼睛,凝视我吧!」

    在提出必须透过上主来认识我们自己这一观点,加大利纳并非走向我们指出一条简易的途径,而是向我们表明她崇尚的一个观点:虽然我们的确能透过探索自我而对自已了解更多,但永远无法从深度和广度上达到自我认知的最高境界─如果不是透过上主的眼睛来探索自我,或以她的话来说,透过天主「温良的镜子」来省视我们自己的话。加大利纳眼中的天主永远是温良的,正如耶稣在福音中向我们描述的─上主是温良的一样。我们之所以能从我们高贵的上主身上看到我们自己,正是由于我们皆是依据天主的肖像造成。

    对自我认知的探索被加大利纳喻为掘井的过程。在掘到奔涌而出泉水之前我们必须挖掘一条长长的井道。她称之为「认识到自身一无所有,一无是处的过程」(《书信》41封)。要做到了解自己,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贫乏、缺陷、不足和微小。圣女鼓励我们不必害怕往下掘这口井。意即不必逃避我们身上存在的无知、软弱、卑微和缺点,而应当接受这些「井道的土壤」,它提醒我们作为生物的特性,昭示着我们需要上主向我们体内提供奔流不息、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在我们的井底─我们内心深处,享有万能的天主。因此,我们的有限性和渺小便不足为憾(事实上这已成为优点)。加大利纳在一封信里向所有基督的信友提出:「让我们沉浸在上主之井,从而得以清楚地认清自我,感受天主的仁慈。」(《书信》41封)

    另一方面,加大利纳指出认识我们所犯的罪行之最佳方法并非无休无止地思虑我们的罪,也必须透过上主那面「高贵的镜子」。

    「如同你欲看得更清楚脸上的瑕疵而揽镜自照,真正能达到自知的人透过上主的宝镜,由于它的纯净而将自己的缺陷看得更清晰了。(《对话录》13)

    我们知道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是:我们是一群贫乏而有限的人;那么这个问题的另一部分答案则是:我们同时又是一群善良美好、无比尊贵的人。这是因为,我们是由希望我们一生幸福,博爱无边,思熟虑的天主所创造的。透过我们的创造者,我们获得这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加大利纳所使用的这个词的涵义,并非病理学上的反思,亦非纯粹的心理学上的自我理解;而是透过在造物主之光的照耀下检视自我而获得的对自我的认知。

    显易见,加大利纳的词海中,「自我认知」这个词指双重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对天主的认知。这一双重认知形成一个循环。对自我认知和对上主认知二者缺一不可,否则「根本无法形成循环」,有前者缺后者陷入混乱和绝望,有后者缺前者则招致冒眛和骄傲。加大利纳通自身修持获得的对天主对自我的认知使得她源源不断地涌出对上主,对邻人无私的爱。

    我上主以上智创造了你们,每当我从自身凝视着我的创造物我不由得深深地爱上他们的美。以我的形像和特征创你们使我愉悦……这一切皆出自温良的圣智,为的是你们能永远地看见我,从而领会和喜爱我,并享有我的恩赐。(《对话录》135)

    我给你们双眼,以观察天空及一切事物,并通过我去观察万物之美。我给你们双耳,以聆听我的声音,及留意邻人的需求。我给你们口舌,以宣传我的旨意,忏悔你们的罪行,并为拯救他人而工作。我给你们双手,去服务你们的邻人,当你看见他们病痛,或有所求时便向他们施舍。我给你们双脚,俾将你们带到神圣的有助于你们及你们的邻人的地方,以荣耀我之圣名。(《对话录》144)

    永恒的圣三,在祢的光明中,我得以品尝观看到祢所创造的世间万物之深奥与美好。祢赐给我们光明。在这光明的照耀下,祢使我们看见了祢的真实。(《对话录》167)

    设想地面上一个圆圈,圈中央生长着一颗树。树从圈中范围的土壤摄取养分,但如果连根拔起,它将未及结果而死世。那树根─灵魂之爱,必须在圈内生长,这一不言而喻的事实,与我是同样道理。我便如这个圈,无始无终。你可以一圈一圈地在其中徘徊,永远找不到终点、起点,却可以永远行走在此圈中。(《对话录》10)